老婆罗门骄傲地说:“这房子前边是客厅,后边是我的卧室,东西两厢供家人、子女、仆人住。夏天可到凉台乘凉,冬天搬回暖房居住,舒适得不得了。” 佛陀说:“你的想法不错,但我有一偈想送给你,你暂且放下工作,坐下来听听好吗?” 老婆罗门答言:“我很忙,没空坐下来听,过几天再跟你好好聊吧。你如果有事,可以先简单说一下。” 佛陀说:“你虽然对未来安排得特别好,自己认为自己比较有智慧,但却不知无常迅速,很快就会离开人间,还在一味不停地忙碌,再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。” 老婆罗门听后,说:“你讲得确实有道理,但我今天实在太忙,以后再聊吧!” 佛陀见他冥顽不化,怎么劝都无济于事,也只好由他去了。佛陀离开后不久,老婆罗门亲自去上屋顶的大梁,结果大梁突然坠下,当场把他砸死了。 现在也有很多老人,像这个老婆罗门一样,人老心不老,好像自己还能再活几百年似的,成天对未来作着打算,为子子孙孙计划安排,这是相当愚痴的行为。所以,每个人要经常思维自己还能活多久,若能如此,就不会特别贪著今生的名声、财富、感情,甚至为此宁愿舍弃生命。如果你无常修得好,一方面自己遭受疾病、痛苦时,有勇敢面对的能力,另一方面,你身边的亲友发生意外时,也不会怨天尤人、寻死觅活。因此,学法不能只留在形象上,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其融入于心。现在有些宗教过于注重形象,倘若深入其教义,没有什么可挖掘的,而我们佛教并非如此,不但理论上讲得非常究竟,还要求付诸于实际行动中,让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,这即是佛教的伟大之处。 话说回来,正因为众生的死缘各种各样,所以死期无法确定。有些人在母胎中便已死亡;有些人一出生就断了气;有些人刚学会爬就已夭折;有些人壮年时离开人世;还有些人在垂暮之年寿终正寝。如佛陀在《因缘品》中云:“有者胎中死,有者落地亡,有仅爬行逝,有跑时夭折,有老有年幼,有些壮年人,相继而离世。”汉地也有句俗话说:“黄泉路上无老少。”一个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,死亡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。可有些年轻人认为:“你看我头发还没白,怎么会死呢?决定不会。”他自己这么有把握,可能是获得了“长寿持明”的果位,很了不起! 还有些人生病时,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;有些人已坐上救护车,却死在了半路上;有些人久病不愈、卧床不起,在瘦骨嶙峋中死去,并且死不瞑目(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,想死又死不了,想活又活不成。前段时间有个人给我打电话说:“请您加持我快一点死!我这样活着,既拖累别人,自己也特别痛苦。”但他业力没有消尽的话,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);也有很多患了“洞特”病[4]的人,在食物还未吃完、话还未说完、事情还未做完中死去;还有些人自shā身亡[5]。 当然,凡夫人面对死亡时身不由己,只有随业力而去,而作为超凡脱俗的圣者,则已达到了生死自在。前不久我讲过,我隔壁的那个喇嘛,正在念经时就跏趺坐而圆寂。后来很多道友说,当天空中出现了彩虹。我刚开始不太相信,因为平时对这些不是特别盲从,但看到照片以后,发现彩虹现得非常好,上面的日期也对得上,所以确信他已得到了成就。敦珠法王所造的《藏密佛教史》中,这样的事例也不乏其数,如贝若扎那传承中的密宗持明者,有些离开世间时,把披单、念珠挂在柏树枝上,腾空直接飞往清净刹土……如此境界超越了世俗想象,一般凡夫人难以企及。 总而言之,在这个世界上,死缘非常非常多,不管是吃饭、走路,还是坐车、乘飞机,甚至只是呆在家里,死亡都会突然降临。而在以上众多的死缘中,生缘却如风中残烛般微薄。如《宝鬘论》云:“常住死缘中,如狂风中灯。”《大庄严论经》[6]亦云:“命如风中灯,不知灭时节。”佛经中还说“人命在呼吸之间”、“命如水泡”……既然如此,大家就不要天天忙于打扮、赚钱,对未来有许许多多筹划,毕竟死亡的到来往往让人措手不及,也许现在它就会突然降临,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[7]。所以,大家应当诚信死期不定、生处不定的道理,并对此长期认认真真去实修。 [1] 如四季豆,加热不透,内含的毒素不能被破坏,可引起食物中毒。 [2] 如土豆发芽、发青,会产生有毒物质。 [3] 玛敦、夏珍:因食肉所导致的两种病。 [4] 洞特病:患此病者会突然昏倒,需立即放血抢救,否则就有生命危险。 [5] 《环球时报》有一篇文章报道: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shā,其中30%来自中国。据统计,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自shā身亡;在中国,每2分钟就有1人自shā身亡,8人自shā未遂。 [6] 《大庄严论经》:十五卷。相传为印度马鸣造,鸠摩罗什译。又作《大庄严经论》、《大庄严论》、《大庄严经》。收于《大正藏》第四册。主要是搜集佛陀本生,及诸种善恶因缘、譬喻等九十章故事,以供求道者参考。 [7] 此处指的应该是一些湿生含生,如头上长角的小虫,它们很短的时间即可形成身体,不像牦牛等需要住胎很长时间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