瞋恚 傲慢 嫉妒 怀疑 懈怠(8)

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,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,因此,一个乐观的人,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,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。因此乐观的人比较不容易生8
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,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,因此,一个乐观的人,因为常常使用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,所以经常分泌让细胞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。因此乐观的人比较不容易生病。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化学物质,对身体内的细胞会有伤害作用。

 

最近几年来,许多怪病很可能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心,不像以往那么真诚而善良了,所以,很多的疾病都因为自身的细胞不健康,而变得难以医治。「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」。世上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,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。

 

【编后语】 

一、印度教《摩诃婆罗多》说,教导我们要能够忍受毁谤、责骂这些言词,绝对不要用愤怒对付愤怒,也不可以用谩骂回报谩骂,不可以折磨那些折磨你的人。这个教训很重要。《摩奴法典》告诉我们,当我们受别人毁谤、侮辱的时候,虽然感到愁苦难过,也决不可以攻击别人的弱点,或者从事害人,或者心里面怀着害人的念头;不应该说出一句可以伤人的话,更不可以出口伤害,或者是诅咒的言语。这些教训都是帮助我们,化解我们自己的业障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我们能够接受,能够依教奉行对自己很有好处,消业障增福慧。我们真正能够懂得消除自己的业障、习气,这才是真正一个觉悟的人,才开始觉悟,佛家讲始觉,他开始觉悟。

 

余怨不一定是这一生跟别人结的冤仇,要知道人有过去世,人还有未来世,过去世生生世世结的怨结,在阿赖耶识叫余怨,这个东西要化解。因为自己有这个余怨,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,遇到实在讲有很多小事(鸡毛蒜皮小事)会引起很大的冲突,所以很多很多让我们想不出这个道理。内心里头有余怨,他跟前世结起来的,不是这一生当中。所以接受过圣贤教育之后,他就明了,小冲突发生了,我一笑了之,不放在心上,那他就大事化小,小事就化无了。这才能化解问题,才真正不至于把它变成一个大的冲突。

 

二、《礼记》曰:「傲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」。

孔子在《易经系辞》教给人,「满招损,谦受益」,六十四卦里面只有「谦」这一卦六爻都吉,这个卦象没有凶;其它六十三卦,至少都有一爻是凶卦,不是吉卦。谦,谦虚!「地山谦」,卦象是地山,上面是坤卦,坤是地,山本来是在地上,它山在地底下,想想这个意思。儒家讲「自卑而尊人」,这是谦,我们用这个方法对治无始劫以来的骄慢。我们受骄慢的害受得太惨,要认识它、要真正修行,把它修正过来,从今之后无论对什么人都要谦虚、都要卑下,这就对了。

 

三、师父在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》说:「随喜功德是对治我们无量劫以来一个很不好的习气,什么习气?嫉妒、障碍。看到别人比我好,心里就难过,这个毛病是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有的,不要教的,与生俱来的。……普贤菩萨特别把这个法门定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,不可以嫉妒。嫉妒不但是对人不会产生障碍,对自己产生重大的障碍,由嫉妒引起瞋恚,由瞋恚引起堕三恶道,这个麻烦就大。所以一定要懂得随喜功德,随喜,看到人家有好事情,生欢喜心,不但生欢喜心,我们还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,成人之美。」

 

四、「疑,谓于诸善法,起猜贰心,欲进欲退,不能决定故。」『猜』是猜疑,『贰心』就是心不能确定,怀疑。疑,在世间法里面,障碍善法、障碍善行;疑,在出世间法里面决定障道。佛法完全建立在清净信心的基础上,《华严经》讲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一个人在道业上要想有成就,第一个对于法要有坚定的信心,完全的肯定,没有怀疑;第二,对老师、善知识要有清净的信心,我们才能接受他的指导,才能依教奉行。如果对老师起了怀疑,他教导我们,不能遵守、不能奉行,这个法的利益是决定得不到。疑是坏事情,「疑」是菩萨在修学过程当中最大的障碍。

 

五、JK师父上人在《了凡四训》讲记中开示:「『惰逸者转之以勤奋』。懈怠懒散,是很大的烦恼。世出世间法如有这毛病,一定不会有成就的。所以一定要精进,要努力,要把精神提起来。……懒惰,做一切事情都不能成就。不但是佛法不能成就,世间法也不能成就,一事无成。古今中外,世出世间那一个有成就的人是懒惰的人,是散漫的人,没有。大乘善根唯一精进。」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