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言之,物质世界,就是风“缘”吹奏宇宙“本体”产生的交响乐。 《入楞伽经》云:“譬如巨海浪。斯由猛风起。洪流鼓冥壑。无有断绝时。藏识海常住。境界风所动。种种诸识浪。腾跃而转生。” 这句偈语说:譬如一个大海,风平浪静,澄然湛寂,当阵阵烈风吹来时,使平静的大海,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。从此,便如万壑怒号,天地晦冥,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。宇宙的本体——藏识海(如来藏)本是澄然湛寂,随缘常住而不变的。因内外境风的吹荡,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,随变为浪潮起伏,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。由此波浪互相撞击,奔腾澎湃,便转生一切境界,而无有止境了。 如经文所说:“青赤种种色。珂乳及石蜜。淡味众华果。日月与光明。非异非不异。海水起波浪。七识亦如是。心俱和合生。” 这句偈语说:须知世间种种色相,乃至如地下的矿物,林中的植物,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,追溯根源,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。这些物体和藏识,在本质上并非相异,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,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。 譬如海水,既然转变成为波浪,波浪的形式与作用,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;可是,波浪的根本,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。 由物的方面来说,万类的分齐差别(分化和归类)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。由心的方面来说,七种识的分别作用,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。又因心与物的和合,发生世间种种事情,于是,本来澄清的识海,便永无宁日了。 (按:青赤等种种物色,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。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。乳及石蜜,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。淡味众华果,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。日月与光明,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。) 这里,海水与波浪的关系,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。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。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,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。 [相关阅读]: 专访潘宗光:以佛教徒自豪的著名科学家 HKong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 那天专访潘宗光教授后,我想起了《无量寿经》的一句话:“清虚之身,无极之体”。我用“心中真有佛,时时坦荡荡”概括我对潘教授的印象。这个感受在录像中得到印证:2011年11月1日,潘宗光教授专程从HKong赶到湖南省醴陵市仙岳寺参加开光法会,当潘教授一行走到仙岳寺山门时,录像机对准他们,事后在录像里清楚看到,潘宗光教授胸前出现了莲台光影,许久未散。 第一次专访潘教授,我头天晚上做了充分准备,仔细查阅了网上关于潘宗光教授的资料。潘教授曾经担任HKong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,亦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。但他学佛成为佛门弟子后一直很高调,堪与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媲美(高调公开自己为佛教徒朝廷命官)。屋外阳光灿烂,仙岳寺方丈楼内,洋溢着仙人仙境。潘宗光教授很自豪地对笔者说:“在HKong,我是第一个公开说自己是佛教徒的科学家,而且很高调。”2011年11月1日上午,潘宗光教授刚刚参加完仙岳寺开光法会,就来到仙岳寺方丈楼,应邀接受我的专访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