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师佛大愿所展现的人间慈善情怀(2)

第十大愿为监狱教化。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王法所加,缚录鞭挞,系闭牢狱,或当刑戮,及余无量灾难凌辱,悲愁煎逼,身心受苦;若闻我名,以我福德威神力故,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贡植簧崛魏我恢谏付纫

第十大愿为监狱教化。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王法所加,缚录鞭挞,系闭牢狱,或当刑戮,及余无量灾难凌辱,悲愁煎逼,身心受苦;若闻我名,以我福德威神力故,皆得解脱一切忧苦!」秉持不舍任何一众生,「度一切苦厄」的理念,我们应给予牢狱服刑人员应有的人性关怀。我们可藉由宗教、心理的辅导,协助受刑人员培养健康的人生观,真正找回自我,重新面对新的人生。星云大师对实施监狱教化有一句名言:「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,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。」以囹圄为道场,正是甘露普洒的最真实表现。     

十一大愿为助困。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饥渴所恼,为求食故,造诸恶业;得闻我名,专念受持,我当先以上妙饮食,饱足其身,后以法味,毕竟安乐而建立之。」饿病为人类众生的第一大病,缺粮少水,一直是世界上的重大问题。节约粮食,提供净水与人,都是重要的慈善事业。

第十二大愿为济贫。「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贫无衣服,蚊虻寒热,昼夜逼恼;若闻我名,专念受持,如其所好,即得种种上妙衣服,亦得一切宝庄严具,华鬘涂香,鼓乐众伎,随心所玩,皆令满足。」衣饰庄严,也是人类的最根本尊严,庄严他人,就如同在庄严我们自己。从根本上说,佛教缘起论最讲究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及相互依赖的关系。

这些诸愿,正是药师佛通过很多具体的方式去缩小甚至消灭众生与佛的差别,根本究竟是为了达到药师佛的第一大愿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随形,庄严其身,令一切有情,如我无异。」最终达到究竟平等,本来平等的诸佛圆满境界。    

实际上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,愿愿着重现世所需,使令生活有所保障,物质丰盛,衣食受用,无有缺乏;精神快活,心理安定,无有烦恼。如第二愿药师佛唯愿天下众生「随意所趣,作诸事业。」自由选择自己所爱好的职业,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业,无有逼迫与苦恼。又如第四大愿「若诸有情行邪道者,悉令安住菩提道中。」这是教人向善,培养正念正行。第五愿讲违犯了戒条法规,要知错就改,方能回头是岸。至于第八愿转女成男愿,在某种程度上只有转女成男,才从根本上没有了差别相,究竟平等。《药师经》经文中更提出「随所乐求,一切皆遂。求长寿得长寿,求富饶得富饶,求官位得官位,求男女得男女」。我认为这是慈善可做的最高给予,一切皆以人的欲求满足为真正的拔苦与乐。

佛教自古多提倡戒杀放生,不过正如其它经典提倡放生是为了解救人的苦难一样,《药师经》也不例外。《药师经》经文多处讲到通过造五色彩幡和放杂类众生,帮助危难中的人消灾续命、克病除难。其实放生是最广义的爱护生命、尊敬生命,给万物生灵以尊严。是一种爱及与动物的广义慈善。同时广义的放生指救助一切众生。人作为众生之首,万物之灵,自然也更应该得到救助与慈济关怀。佛经有云: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。现在有很多居士只知狭义的放飞飞鸟虫鱼等动物,对那些身边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,却似乎忘却了。其实他们同样应该得到应有的帮助与救济。实际上帮扶那些无路可走的人们,救?深陷泥沼的人们,以及捐助那些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人们,就是一种真正的「放生」。

从以上这些愿文和经文内容中,我们可以最真切地感到,药师佛最关心的是人身的疾苦,人心的悲痛,人类的苦恼。由此,我们似乎也真正懂得了,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便是诸佛的不离人间,不弃人事,对人类给予格外的关怀与慈悲,这是诸佛如来的大悲人间情怀。

人世间的苦难千千万万,不过,药师佛的菩萨行、善巧方便、广大愿也同样不可测度,不可思议。经云:「阿难。彼药师琉璃光如来。无量菩萨行。无量善巧方便。无量广大愿。我若一劫。若一劫余。而广说者。劫可速尽。彼佛行愿。善巧方便。无有尽也。」同样,慈善事业的开拓同样需要无量的善巧方便。

药师佛的大愿多与社会的慈善事业相关,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社会要变得更美好,那么人们首先要认识到社会的福利来源于人们的相互奉献,来源于人们以善心来做慈善事业。相反,如若一个人自私自利,那么就正如经文所说:「曼殊室利,有诸众生不识善恶,惟怀贪吝,不知布施及施果报,愚痴无智,阙于信根,多聚财宝,勤加守护,见乞者来,其心不喜。设不获已而行施时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」。自私自利的心,不会感得福报。而唯有福慧双修,自利利他,才能获得人生现世快乐。践行药师法门,在现实世界中,帮助众生消灾解难,回馈社会,正是药师法门的本怀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