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分析末学耳闻目睹的实际情况,不难得出结论:现实生活中,平常人如无助念得以往生的难度不小。末学关起门来仔细思考这一惨痛的现实——是阿弥陀佛那边出了问题吗?阿弥陀佛发愿临终接引“如果不能兑现,就不成佛”,他的无量光尽虚空遍法界,只要众生发出真信切愿,必定立刻感通,当下随佛往生。佛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不诳语者,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。所以,问题肯定不是出在佛那边,而是出在我们这边!那么,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?净宗第九祖蕅益大师说“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”。可见,我们的问题出在“信不真愿不切”!平时听到“你有真信切愿吗?”“你能往生吗?”之类的问题,相信包括末学在内的大多数净宗行人马上会点头回答:“我真信有极乐,我愿意去”,“我肯定能往生”,或者干脆说“我已经搞定了”。其实我们应该反思:我们的头是不是点得太快了?如果有真信切愿,必定会把极乐世界当作唯一向往欣求的地方,把现在的人世看作无可留恋、暂时不得不忍耐居住的地方。但是,看看常常为他人助念的师兄们的情况,他们虽然总是面对亡者,也知道很多人都因为心有所牵而阻碍了通往西方净土的脚步,可自己还是没有做好时刻往生的准备,认为自己的寿命还远远未到,对这个世间还有所留恋,舍不得走,甚至反感早日往生之说。这不就是没有真正认知生之无常、没有真正发出厌离心、没有真正生起欣求极乐的切愿吗!师兄们的情况尚且如此,那些不经常甚至从未见过亡者之人的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了。事实证明,如果信愿真的那么容易生起,释尊就一定不会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感叹“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,是为甚难”,也不会在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说“若闻斯经信乐受持,难中之难无过此难”。如果不在真信切愿上下足功夫,即使勤奋持名及广施善行,在临命终的关键时刻依然可能面临往生障碍。蕅益大师有判言“若信愿坚固,临终十念一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银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”。 那么,如何才能培养真信切愿呢?祖师大德们苦口婆心强调和示现的就是做钝功夫,再做钝功夫。一是要不断读诵和礼拜净土宗的根本经典,看祖师们的论著;二是要努力持佛名号;三是要不断练习看破放下。如果不熟悉佛言祖语,怎么可能知觉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和娑婆世界的秽恶、知道往生的标准、知晓教理及实修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?如果不持名,怎么能够在阿弥陀佛十二光的照耀下,得佛加被,与佛感通?如果不练习看破放下,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,让自己的内心无牵无挂? 反观自己,虽然半生历经磨难,对人生有较强烈的厌离心,但厌离程度还不够强烈,而且末学对佛言祖语也没有下过苦功,欣求心不足。与弥陀的感应道交就更不显著,只是偶尔生起过感恩心和惭愧心,终究不深刻。在放下对世间的挂碍方面,末学还没有想过自已的财产、亲情等该怎么处理。如果现在真的就一口气不来,估计没人助念的话,末学顺利往生的可能性也不大,而且末学不知道自己累世有没有种下被助念的因缘。想到这些,末学立刻感到火烧眉毛、如坐针毡。于是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,以确保在大限到来之前,成办大事: 一、修学:每天要持名五万,读《净土五经一论》至少半小时,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一字一字拜完《净土五经》三遍、看《印祖文钞全集》三遍。通过读经和拜经,末学体会《佛说阿弥陀经》由于简短,对极乐世界的胜境描写得也简略;《佛说无量寿经》讲了极乐世界的建立过程,对胜境的描写详细得多,其中尤以汉吴两译的描写更为详细,而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对胜境的细节描述则更加细腻。不学后两部经,不易了解极乐世界的胜妙。这么做了一个月左右,末学感觉到了极乐世界的美好,但仍是觉得那是已经往生了的菩萨们的世界,与自己关系不大。又过了一个月,末学有一天突然就明白了极乐世界就是自己未来要生活的地方,欣求心大为提高。从此,末学看世间一切景物与境界,再无任何值得贪爱之处。2011年年底,末学参加了东林寺21天冬季闭关,之后又是昼夜经行。由于全身心仰靠三宝和弥陀,在经行过程内心产生了数种强烈如排山倒海般的体验,突然不由自主地痛哭了两小时,认同了与弥陀的父子关系。 二、放下:末学主要针对两方面着手。首先,和丈夫一起立遗嘱。原想自己不过是普通老百姓,立遗嘱会很简单,没想到真正落到白纸黑字的时候,才发现有一大堆后事需要安排,比如父母由谁赡养,收养的残疾猫怎么办等等。考虑到末学和丈夫有可能同时往生,也可能分别往生,为把这两种情况的遗嘱分别表达清楚,我们不得不采取了表格形式。最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,在两个人思维完全清楚、毫无矛盾的前提下,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,我们居然反复讨论也拿不定主意,而且没能一次把情况想周全,遗嘱居然改了好几版。当遗嘱终于交给遗嘱执行人时,我们不由得大发感叹:活着立个遗嘱都这么复杂,如果没立遗嘱,突然大限到来,怎么可能真的放下?其次,把今生的亲眷属变成法眷属。末学倡议家庭成员在今生就把彼此视为师兄弟;后命终的人要为先命终的人好好送往生、办后事;先往生的要反过来护持、督促后往生的,还要与弥陀一起来接后往生的;在尽未来际,大家在极乐永为师兄弟,并且要去十方刹土救度那些与我们共同有缘的众生。渐渐地,家人不同程度地放下了对彼此的情见。末学与丈夫成为了金刚哥们儿,基本上不再以情见爱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,也不再以情见恨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。 缘于以上两点,末学现在对往生有非常坚定的信心,确信临命终时,无论自己有多不自在,末学亘古以来唯一真正的父亲阿弥陀佛——宇宙中的光中极尊、佛中之王,必以他无比的慈悲、愿力、智慧和神通,将末学接回那最极光明美好的故园!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