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世间笑道者多而明道者少,修法者众而见性者稀。老释性命之学,久不闻矣;孔孟安民之道,岂过时哉。今赖南怀瑾先生以一大事因缘而出世弘道,正本清源,究元决疑,乃苍生之大福、法界之因缘。屑小之辈,岂能窥见。诽谤之人,还造业因。虚空不坏,法身长存。著作不朽,慧命岂灭? 十方世界任出没,寂然不动法王座。本是维摩老居士,病床示现妙法说。 世间毁誉本幻生,游戏三昧大光明。乘愿再来慈悲心,法界圆通如如行。 兴南子2012年9月30日 自注:以上《赞》分十段,便是十方圆满之意。“十”在佛教,是一个圆满之数,如“十方”、“十力”、“十地”、“十法界”等。本文面包含着一些典故或者与南先生相关的事迹,我简要地做一注解,以便于读者了解。我逐段择要注解。不引用南先生原话或者写南先生的著作里的原话来注解,而是根据自己的记忆简述,或有出入之处。尽人皆知的内容不再注解。 第一段:“以一身而肩挑儒释道密之法脉,以真心而博通古今中外之文化”,南先生本是儒家出身,从小学四书五经,但他以佛为心,以道为骨,以儒为表,并精通密宗法门,除此之外,南先生还对西方哲学、自然科学皆有涉猎。1969年,南先生和海外弟子在美(mei)国和台湾创立了“中西精华协会”,南先生任会长,目的是沟通中西方文化,以谋求人类之和平与幸福。“论武术,得南北大侠之真传”,1935年,南怀瑾先生17岁时到浙江国术馆学习武术,得到当时有“北侠”之称的刘百川等著名武术家的真传。当时南拳大师萧聘三、太极拳大师杨澄甫也在国术馆任教,南先生在国术馆的武术比赛中得过冠军。南先生生前传过太极拳,乃杨氏真传。“契岐黄杏林之妙用”,岐黄,指岐伯与黄帝,两人探讨医道的记录就是《黄帝内经》。杏林,指中医界。汉代仙人董奉和宋代南宗丹道二祖石泰,都曾行医济世,两人诊治不收费,只要病被治好了,病人只需要在他们隐居的山上种一棵杏树即可,数十年后,满山遍野都是杏林,于是,后人为纪念这两位中医大师,便以“杏林”、“杏坛”代指中医界,而石泰本人也被后人称为“石杏林”。南怀瑾先生精通中医,自述平时得病,多是自己处方治疗,间或为弟子们处方,亦见神妙。“虚云与袁公印心,贡嘎并光厚传法。”南怀瑾先生是巴蜀禅门大居士袁焕仙的衣钵弟子,袁焕仙以居士身而开大法门,名重当时,著有《维摩精舍丛书》。南先生开悟后,袁先生请当时正好因护国息灾法会而莅蜀的虚云大师为南怀瑾印心。维摩精舍丛书里记载过一段袁焕仙居士与虚云的对话,谈到南怀瑾先生修禅发起神通后袁先生对南怀瑾的教化,虚云大师对袁先生教化很印可。这一段和重要,我引述原文:“(袁公)指怀瑾而谓虚老曰:此生在灵岩七会中亦小小有个入处,曾一度发通,隔重垣见一切物,举似余。余力斥之,累日乃平言未卒。虚老曰:好,好,幸老居士眼明手快,一时打却,不然险矣危哉。所以者何?大法未明多取证,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,素丝岐路,达者惑焉,故仰山曰,神通乃圣末边事,但得本,不愁末也。”这段话依然是根本教诲。南先生有神通,但不显示;即便显示了,也不说破;即便被学生察觉了,也是一笑而过,并不认可。南先生的弟子叶曼老师就说过此等话,是我亲耳所闻。贡嘎活佛是民国年间来汉地传法的藏密白教大师,当时有很多政要向他求法,如刘湘、李宗仁、李济深、于佑任、陈立夫,也有很多著名知识分子向他求法,如蔡元培、梁漱溟。陈健民上师也是贡嘎弟子,南怀瑾先生曾入藏向贡嘎求秘法,遂与陈健民为师兄弟。光厚禅师,精通禅宗与丹道的大师,人称“活罗汉”,能以内丹之能为人治病,只需把大拇指摁在病人身上,病人立马感到灼热,光厚称为“烧病”,疾病能很快治好,甚至起死回生,是内丹之功力。台湾道学大师萧天石曾得病将死,是光厚禅师以拇指为他“烧病”治好的,后萧天石在四川灌县任县长之职,光厚传他佛法后,指点他修道,他和南怀瑾两人相伴访道,获得了各种道家珍本和传承。南怀瑾先生在四川时也向光厚求法。“西湖求道,阅百函之仙籍”。指南先生在杭州时曾到当时民国著名报人、《申报》创办者史量才的家庙里读了很多史量才《道藏》方面的藏书,这时候史量才已经辞世。史量才好道,也有极高的武功,家里不仅有《道藏》,还有很多道家奇书秘本,不见诸《道藏》。南先生在因缘具足之下遍读史量才的道书珍藏。南先生后来说:“史量才大概没有想到,他搜集的这些道家的书等于为我准备了。”“化人间之政客”,指南怀瑾先生在台湾的很多学生是党政军的高层人物,以致曾引起了台湾高层的紧张,以为南先生想组织政党云云。后来,蒋经国当政时,南先生为避嫌,便出国到美(mei)国定居了一段时间。“化”,是教化之意,他教化当时很多国民党的政客学习国学、关注文化传统、关注民生、关注民族大义。“创办实业,金温铁路惠民报国;出版书籍,老古公司济世振民。”前一句,指在南怀瑾先生的倡导、参与、协助下,南先生与海外弟子投资修建了从温州到金华的铁路,始建于1992年,通车于1998年,是新中国第一条合资铁路。后一句,指1977年南先生于台湾创立了图书出版公司,公司的负责人是他的学生古国治,大家称他“老古”,而名“老古文化公司”。老古,也巧妙地包含着“古老的文化”之意。此公司在台湾出版了南先生的30多种著作,也出版了很多古籍和其他人文社科著作,志在发扬文化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