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时,如同对油墨来说任何的景色都是无的一样,心经进一步说:“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”
如同无论对电子从波或粒子哪一个方面去认识都会被“卡住”一样,在逻辑上对本心的认识也不能从单一的有、无,实、幻,方面去认识,因为空,即“本心”是超越逻辑的。 4、如何去体证到觉性的存在? 假设那个代理机器人也修禅定,当他“断绝”所有感觉(眼耳鼻舌身意),回归到那个能觉之性中时,他就体证到了觉性的存在。由此就等于证悟到了“性空缘起”。 进一步说,修禅定修的就是让自己处于清净境界之中。这种清净就是空境,也就是没有任何妄念的心灵状态——没有任何妄念的“觉”的状态;觉者佛也,所以是佛的状态。 由此反观到我们自己。实际上自古以来的圣人只有佛祖找到了最终的答案。这个答案是在深入禅定之中证悟到那个本觉的。那么佛祖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离幻显觉呢? 佛祖在《圆觉经》中说:“心如幻者,亦复远离;远离为幻,亦复远离;离远离幻,亦复远离。得无所离,即除诸幻。” 这句话即是修禅定的指南针,也是指向“觉性”的手指。而具体到离幻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:“知幻即离”。 如同代理机器人通过实验和思考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找到“地球上觉性”的存在一样,对于我们自己的觉性只有修定才能最终证悟到它。当然这个觉性不会是处在另一个时间空间中,那么“它”在哪里? 所谓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进一步说“不识觉性真面目,只缘身在觉性中”。因为幻即是觉,觉即是幻,所以也是“不识幻性真面目,只缘身在幻性中”。如果问本心在哪里就像是正在呼吸着空气的你却在问“空气在哪里”一样。此心即是佛,此心即是道!觉性,当下即是! ——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! 附录: 《法华经》中记载,佛祖应舍利弗之请为大众说甚深难解不可思议妙法时,与会中有五千多人退席而去,佛祖默然而没有去制止他们。当时佛祖对舍利弗说:“我今此会,无复枝叶,纯有真实。舍利弗,如是增上慢人,退亦佳矣。”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