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下是要发愿了,发起大的誓愿,他愿意是什么呢?要愿意摄彼佛土,普利众生,让大家很快成佛,这个发愿是很重要啊!《普贤行愿品》说:如来功德多少多少劫说不穷尽呀。咱们要成就这个功德,怎么样呢?你就要有十种广大行愿。所以愿是非常重要。藉益大师就是灵峰大师说:"非信不能启愿"。不是信不能启发这个愿。"非愿不足导行",没有愿不能引导修行,正修行。省庵大师清朝人,也是莲宗的祖师,他说:"修行要务,立愿居先"。修行中重要的事,先要有个愿。"愿立则众生可度",你要立了愿还有众生可度,你根本不想度众生,像阿罗汉似的,那就涅盘不度。"心发则佛道堪成",你必须发菩提心呀!你发心,才能成佛。省庵大师又说:"欲学如来乘,必先具发菩提愿,不可缓也"。具发就是全发,菩提大愿要全发,就成了大愿,不可以慢慢的,不可以缓慢呀! 底下就是自觉、觉他啦。在自觉、觉他里头,看的很清楚,这里很重视自觉,这个自觉跟阿罗汉不同,阿罗汉自觉就是自觉。这个是因为觉他,所以首先要觉自己啊!我们要使别人觉醒。你要把别人叫起来,你还在那睡着了,你怎么可能啊!你必须在那清醒才能叫别人啊!你就先自觉啊!为什么求自觉,主要是为了觉他。所以我们要度众生,首先要自觉,现在很多人度生之心未偿没有,但是真正要想自觉,像那个法藏比丘那样自觉。你还浑身的毛病,自个还是迷迷糊糊的,就总是想自己,弘法利生,当导师,这个想法,确实不切合实际。要想当大夫给人治病,你就是不研究医学,既无理论学习,又无临床的经验,我说你这个去当大夫,你只有犯两个毛病,一个是无照行医,一个是庸医shā人呀。你这只有庸医shā人呀,所以这个事情,真要负起责任那就是。我要求自觉,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谈清。 "愿我得佛清净声,法音普及无边界。"这是我们要求佛所有的功德,我们也愿意自己有这样的功德,这些功德是要觉他的功德。我们要求如佛愿,要觉他,愿我得佛这一种音声,能遍及无边界。"界"字我们说三界,我们可以用俗话说,各界人士,并没有一个框框,这也叫一界。教育界,体育界,政界,中界,这个界就很抽像,但是它又很具体。我们说无边界,这个意界。那么法音普及无边界,我们在宣扬什么呢?宣扬戒定精进门呀。六度中本来是还有三度,还有忍辱,禅定、般若,用这三度,代表六度,戒定精进。如佛遍及无边界,来宣扬,以三度代表六度。用六度来教化众生,让众生通达甚深微妙法,我们不是仅仅的在前五度,能知道布施,能知道打坐能知道持戒就算了,要通达甚深微妙法,那就是般若了。大家信佛知道识自本心呀,知道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净土法门无上甚深微妙法,让众生能够了解啊。底下就要求自觉了,怎么样呢?在自觉中,头一个指出的是智慧,所以我们这里智慧是首要的,我们要修行,就是要像摩诃迦叶,有很多人赞赏,这也看大家怎么样看,我们修行都要以智慧为导,净土为归。不管你学什么,你要根据智慧,来引导你,而不是凭着你自己的意思去自作主张,以智慧为前导。知道这个甚深的般若,就是以这个为导引,这样才不至于陷入魔境。魔境,种种的魔,目前正是群魔乱舞的时代,如果没有智慧作为前导,你随时会有很多魔难产生,所以我们要有智慧,你不以净土为归呀。你终要能了脱生死,能真正给众生真实之利,你离开净土没有其他的法门。就算你是很高,文殊普贤不是更高吗?他也求往生呀,他给众生作带头人,带路人,引导你度众生。你除了这个,还拿什么方法可以度众生呀。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就众生根器来说的,有适应和不适应的。这样以净土为归宿呀。所以普贤菩萨在一部《华严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最高的一部经典。最后的一个总结,导归极乐。所以我们也得这样,我们以般若为导,净土为归。智慧一上来,智慧广大深如海,所以我们天天大家都念,三皈依呀,智慧如海,天天念还不如我们的愿。我们不但就是念呀,我们还要真正去做智慧如海。秦言《智度论》说(秦言当时还是南北朝,时代那时北方是秦)这"般若者",智慧,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,一切种种智慧中般若最为第一了。无上,无比,无等,更无胜者,没有比它更上的,没有能和它相比的,没有能跟他相提并论的,没有能超胜的,这是般若。这个说明他的高。再有《往生论注》,这是天亲菩萨评论的,大概他有五百多部论,他以前是小乘,后来他明白了,大乘才是真正的佛法殊胜之处。后来他跟哥哥说,我得忏悔了,我得把舌头拉掉,说了许多诽谤大乘的话。他哥哥说的好,你有几个舌头?我有一个。你拉一个够忏悔吗?那拉多少才够,那我怎么办?就用你谤法的舌头来弘法呀。所以他作了很多论。《往生论》就是其中一部啦!三经一论,就有往生论。就是这位要割舌头的。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南部的国家,小乘的国家,还有一部分人不大相信大乘,这也很难啊!这事情已经做了榜样了。"般若者,达如之慧名"。是你通达,达到了如这样的智慧的名字。不是别的,不是别的智慧,你说法如云如雨,论文汉文通用,著说等胜,都不是,是你通达到如的这个名字,才是般若,使你达于如,了达,到达,达于如,通达如是真如的如,这意思就是说,你通达到真如的智慧才叫作般若。《大乘义章》解释这个慧字,慧字,不说般若,直接解释这个慧字。智慧广大,这个慧字;"真心体明,自性无暗,目之为慧。"所以有的人以为世智辩聪,是之为智慧。恰恰是反了。世智辩聪,是修行者最大的障碍。很精明,很有世故,很有策略,他有学问,能说会道,这是世智辩聪。是八难之一。这八难中包括世智辩聪,包括瞎子、聋子、哑吧、神精病,这世智辩聪跟这神精病并坐在一个板凳上。不是优点,是缺点。这慧是什么?你真心本体明白了。什么是真心,你真心的本体是什么?自性,就是你自己的本性,怎么说是无明,无明就是暗呀!地上就没有无明啦,你心无了,这叫慧。所以这个涅槃,这涅槃三德,就是法身德,解脱德,般若德。你证法身,得解脱,全是靠的是般若啊!般若是什么?就是明白你自心呀,明白你自性,所以一切法,大家有时这一披,那一披,其实是一家人。禅宗和净土有什么分别。跟密宗,只是在有些细微的地方,形势上习惯上有些不同,碰到最高的地方是一件事情呀!那么这个真心本体是本有呀!这就是智慧,自性朗然。有的含义差不多大家自己看一看我们就不多说了,剩下大家自己看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