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常谛住渡世之道,是说的来参加法会的这些菩萨之德,这么些人都来听法,而且是无量无边。那么这是什么我们要知道,就是启发我们对这个法的重视,来听经的人,心常谛住渡世之道。谛就是安啊,就是安住啊。所以《净影疏》说,心常安住于真实无为度世之道。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这些在家出家的菩萨常常安住在出世无为,真实法,无为法,这些度世之道。心常谛住度世之道。谛住是安住。《甄解》说:"出有为,证无为,而不着无为,故云谛住。"他就是把这谛住更进一步解释一下。《净影疏》说安住,怎么叫安住呢?《甄解》的话很好,出了有为,跳出了有为啊。所以我有一次见了法师,我说好好的无为法,到了大家手里头变成有为了,不要以为我这也是成天在作佛事,而以为也是佛事,不知道你这是有为的佛事啊。出有为跳出了有为啊,证无为就是这个你实践做到了无为,不是嘴里说无为,嘴说说无为,鼻下写无为,这不是事啊,叫做说食数宝。我说有今天吃什么好东西了,这是银耳啊,什么什么的,嘴里说,说得再好,你还是饿啊。数宝你这数多少钻石,多少金条你都数出来了。这是人家的东西,你一无所有,你这数一数,所以这个不行吗,要出了有为,而且是实际中证到了,不是说食数宝。你是真是吃,真的是得到了。证无有为。 这底下这句话就有矛盾了。真实得到了,这个得字要一执著就坏了,不著无为。出有为,证无为,这就叫超过。所以什么都"一着"就把无为法变成有为法了。这个无为法的功德是不可限量的,有为法就是可限量的。我们从数学可以知道任何一个数跟无限大相比等于零。这个除什么被什么相除就是个相比啊。任何数让无限大一除等于零啊。这个数大家应该知道的,其余的一切有为功德跟这个无为功德一比,你这个有为的功德就忽略了,不算个数啊。所以为什么龙女八岁成佛,她是无为无限大的功德。畜生女,龙是畜生,畜生的女,只有八岁成佛。所以这一切,灵山会上屠夫,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所以真正达到无为其功德不可思议。我们这一念佛,真的老说念,这就暗合道妙,不管有为无为,只要去念,暗合道妙。就暗合了,你这什么都忘了,就剩这一句了,这就是即无为还不著无为,所以越是高的法越是简单。所以道教有句话,下士闻道大笑之,下士这些道啊,可笑可笑,他坐着三轮听我的话就可笑,你这念佛这么高,可笑可笑,他不知道这个道理。为什么我们临终十念,可以往生,就是阿鞞跋致,都是不可思议的。那么把这个谛住讲得很好。那么这个菩萨心常住于无住,住涅槃这个必免了语病,要常住涅槃,你这涅槃成了个住处。他这无住,住涅槃。你住一个无住之处,所以这个语病就少一些,但是凡是有言语,总会有些语病的嘛,所以我们善于体会他的意思,这个叫作常住。心常谛住,一个是安住,一个是常住。他就都解释了,那么《会疏》的解释呢,没有新的意思,我们就不讲了。 "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。"万物万法总得说就是一切,一切诸有吧,自在呢。就是通达无碍了,通达了没有障碍了。《法华经》序品里说:"尽诸有结,心得自在"。有为法就把它成了一个结一个扣,拴住了牢固了。把你束缚住了,那么就不自在了。被束缚了嘛,有结都消除尽了嘛,就自在了。那么再有自在的含义,施为无壅,神通自在,壅就是不通啊。这些施为没有什么嘛,都是通畅啊。神通自在啊,而且不仅仅是啊,这就到了这个,所谓神通,神通当然不是坏事了,而且是成就的人自然会得到神通,但是我们如果不求觉悟,首先要去求神通,那你这个方向就错误了。这个方向的错误你就必定是走到一个错误的路,你越走的精进你越走的长,将来要退回来的就越费事啊。所以神通,佛菩萨都有无量的神通,所以神通是好事,但是神通是圣末边事,是圣道中末了的边上的事,所以比神通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,那才是我们值得留心的地方。所以这里头提到了神通,所以把这个提一提,所以黄檗大祖师那个气魄,他没有入道的,跟一个人结伴去游方,走到一个地方,山水来了,就成了河了过不去了,那个人就把那草帽一丢,他就往下一蹦,这水就漂过去了。那他招呼黄檗你来你来,黄檗说早知你如此,我打断你的狗腿,我后悔不跟你这个稍子做对,就是我没有想跟你这个稍子也不好翻译这是土语,我没想到跟你这个饭桶,一块搭伴,早知你如此打断你的狗腿。那现在的人那不跪下来磕头,以为不了得,你这漂水而过,所以这种胸襟魅力,所以黄檗底下,临济三次问法,三次答,临济大开悟了。临济儿孙遍天下,全中国的禅宗都是临济的儿孙,临济的师父就是黄檗。他没有悟道的时候就是这样胸襟气魄。根据这上面这些讲解,我们的心有所累有所牵挂,你就随着境界而转,碰见了好你就高兴,不好你就不高兴,见色闻声,你的身声音你的心就随着你所见的东西就转了,就随物而转,随物而转所以就被烦恼把你捆住了,就是随他转,因此有人说你这是大德啊,修行的好,我们都向你学习啊。听的很高兴,有人骂你一句,你就不高兴了,你随他转,你自己没有作主,他叫你高兴你就高兴,他让你不高人你就不高兴,为烦恼所著。凡夫就执著于诸有啊。这些东西世间所有物啊。这个功名富贵啊,妻儿子女啊,这些所有啊。二乘滞空,阿罗汉他们就停止在空里头,皆堕落在情执之中。所以我们这个大乘法啊,是以判成阿罗汉是堕落的。这《楞严经》就说为什么很多修行人没有成就,以滞于阿罗汉,以至于成为魔的魔子魔孙,都成为堕落。这五十二种阴魔,最后一种魔就是成就阿罗汉。大乘法,明明是佛,你这个怎么执着于自了,不明白自己的佛性,这是堕落。所以凡夫只有二乘滞空,所堕落在情执之中都叫作心随物转啊。因为空即是色,你滞空,空就成了色,色就是物嘛。你以为空就是没有物啊,你空就得有空相嘛,那就是物嘛。这个道理咱们都懂得,我就听爱斯坦讲的,这思想就是物,有很多党员对爱斯坦的话容易接受。我亲自听他说的思想是物质,因为它是存在的,它有它自己的规律,不能用于主观意志去改变它。他讲得很好嘛,你的思想我怎么能改变你,你在你脑子存在的,我又不能改变,既是存在又不能会被人家主观东西所能改变,这就是物质。所以思想就是物质。那么再引申入到佛法上说阿罗汉滞空,空即是色,还是随物转。所以在万物不得自在,在一切法前他就是非常被动。那么大士就深达法性,不但达法性而且深达法性,所以他当相离相,不是除相离相。所以很多人首先把一个相除掉,才是离相,当着相就离相。所以宗门就说:"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。"你对于万物你知道无心就空了,你哪怕万物来围绕你啊。所以老是想躲避,找个什么地方才能修。这都是被物所转啊。而就是想找一个清净的物而避免这些烦嚣的物,你无心就完了嘛。当相离相就不随物转了嘛。当相见一切而离一切相,你见着一个美女的照片,你无美女之相,那就跟一个花的照片就有什么分别呢,跟一个树的照片有什么分别呢,你都不为它所转啊。再来一步,物随心转,东西可以随你心来转,所以随意自在了。《净影疏》云:"由于成了胜通。"得到了殊胜的神通,所以对于一切东西可以变化随意。那么这样就可以对于众生,让他们得到利,所以成为利物,这个叫做自在。所以一切万物随意自在,后头又加上一句,不但是不为物所转,而且神通变化可以出现一切物来利乐众生。所以后头阿弥陀,法藏比丘出家以后,后来成为阿弥陀佛了。在成佛之前,手中常出无量珍宝,可以为众生服务,他这就是神通自在了。不但不为物转,而能转物了。这一种转物《净影疏》的这个解释也是对的,由于神通而转物,实际上我们不是只有在得了神通之后才转物的。我们如果真能当相离相,也就是转物啊。所以宗下就说了,青青竹叶,皆是法身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。所以看看咱们好些竹子那都是法身啊。竹叶都是法身,那个菊花的黄花开得很好的一朵一朵,那都是般若,那这不就转物了吗?你要看见又是世间的竹子,又是世间的黄菊花,这都是世间的色。我都得远离,这个你就被它所转了。或者你喜欢,你贪恋爱护倍至,它要是花谢了你就哭,这也是被物所转。转物呢,他就是法身,就是般若。的确都是如此嘛。所以这也是不待神通,不必等待神通,众生也有份,所以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就是如此。不住于这些相,这一切我都能够随意自在。《首楞严经》应该称《首楞严》,首楞严的含义翻译成咱们这个音说这个意思不好释,所以用他原音。他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。所以万物都是究竟坚固。那就竹叶就是法身,黄花就是般若。你这不就转物了吗,你这就可以随意自在了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