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茂森博士:《孝经》研习报告(第五集)(2)

底下还讲到『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』,「制节」就是我们生活这些费用要懂得节制,要节约,如果生活很奢侈,费用很高,即使是很多的财富,也会被浪费殆K哉饫锝驳摹覆灰纭梗灰缇褪遣荒芄簧莩蕖L菩诘摹队ⅰ


  底下还讲到『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』,「制节」就是我们生活这些费用要懂得节制,要节约,如果生活很奢侈,费用很高,即使是很多的财富,也会被浪费殆尽。所以这里讲的「不溢」,不溢就是不能够奢侈。唐玄宗的《御注》上他解释这两句话也是解释得很清楚,我们也念一念,他说「诸侯,列国之君,贵在人上,可谓高矣」,诸侯是国君,他的地位很高,「而能不骄,则免危也」,所以高地位的人,领导人,能够去除骄慢的习气,就可以免去危险。下面讲到「费用约俭谓之制节」,这是讲制节谨度,「慎行礼法谓之谨度」。所以制节主要是在节约费用方面来讲的,谨度这是讲到遵守礼法、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方面讲的。这里强调的不骄不溢,什么叫骄?「无礼为骄,奢泰为溢」。所以假如一个人他不能守住礼法,这就等於骄慢,因为他心里面认为自己很高,甚至高於礼法之上,所以心目中已经没有把礼法放在第一位,甚至全不放在眼里,刚愎自用,自以为是,这是做人、待人、待事、待物都无礼,这就是骄的表现。溢就是指奢侈浪费,所谓骄奢淫逸,贪图享受,不懂得节俭,不懂得恭慎保持自己的德行,这就称为溢。所以一个骄、一个溢,在高位上的人要把它很谨慎的去除,不能让它滋长。

  底下文中又说,『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』,在高位,因为不骄慢,就不会危险,因此能够长守他的贵的位置,保全他的高位。『满而不溢,所以长守富也』,财富盈满,但是并不奢侈,还是能够谨慎节俭的生活,他就能保全他的富裕。『富贵不离其身,然后能保其社稷,而和其民人』,这位高位的人能够保全他的富贵,自然就能够让他的社稷得以保全,而且使他这一国之内的人民能够和睦。因为什么?所谓上行下效,我们如果能够不骄不奢,能够谨慎恭敬的行事,人民看到我们这么做他们也佩服、也效法,自自然然就能上下和睦,上下和睦这个国家就安定,社稷得以保全。这个「社稷」就是指神,唐玄宗《御注》里面说的,「列国皆有社稷,其君主而祭之」,一国之主祭奠社稷之神,「言富贵常在其身,则长为社稷之主,而人自和平也」。所以一个人,高位的人,高位的诸侯,如果能够保全他的富贵,不骄不奢,他能够保全,就能够长久的祭祀自己国家的社稷之神,自己长久的做为一国之主,而人民也就自自然然能够相安和睦,这么做就可谓是诸侯之孝。这是玄宗《御注》上面的解释,写得非常的明显。

  我们再来看看邢昺这个疏里面,疏是解释《御注》的,他有一些深入的分析。首先我们来看在邢昺《正义》里面说的,「《正义》曰:言诸侯在一国臣人之上,其位高矣。高者危惧。若不能以贵自骄,则虽处高位,终不至於倾危也」。这是讲到高而不危里面的含义,诸侯他是一个国家的主,一国里头有文武大臣、也有普通老百姓,所以叫臣和人。诸侯在臣人之上,所谓是万人之上,其位高矣,地位是很高的。高就会有危险,就好像我们登上几十层的大楼,在阳台如果看下去的话你会觉得好像很畏惧、很害怕,自自然然你就有一种危险感,有一种畏惧感,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这种高位的人,他们就要有这种畏惧感。所以若不能以贵自骄,虽处高位,终不至於倾危也,在高位的人只要能够不骄慢,愈在高贵的地位上愈是战战兢兢,有所畏惧,怕自己的德行不够,不能保持这样的高位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、先人。所以地位愈高使命愈重,责任愈大,怎么能够生起骄慢之心?

  能够不以贵自骄,这样虽然处在高位上,也不至於产生倾覆的危险。往往一个国家产生倾覆,或者是破国、亡国,或者是内部产生政乱,这些追根到柢,还是因为领导人他骄慢所致,因为骄慢,他就疏忽谨慎自己的言行,而放纵自己的欲望,往往就会导致内忧外患。所以忧患的产生根源还是在自己,包括什么?包括天灾人祸。所以佛家在这方面讲得圆满,佛家讲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整个宇宙都是自己真心变现的,外面的境界如果是好境界,那是因为我们至孝至善的心变现的,如果是外面的境界有天灾人祸,那归根到柢是自己的不善的心招感的,心外没有境界,境界都是内心的影像。所以要改变不好的境界怎么做?要改心,改自己的言行。真正做为一个领导人他能做到在上不骄,能够做到节约、不奢侈,谨慎自己的言行,自自然然灾难可以得到化解,可以得到免除。这就是所谓「明王以孝治天下」,这是至德要道。

  下面我们再看邢昺《正义》里面说的,刚才是解释「在上不骄,高而不危」,下面讲到「制节谨度,满而不溢」,「积一国之赋税,其府库充满矣」,这一个国家都是诸侯的财产,他的经济来源是赋税,所以赋税充满他的府库,就是他的国库,「若制立节限,慎守法度,则虽充满而不至盈溢也。满谓充实,溢谓奢侈」。所以这里讲到,国家要想得到国库充满、充实,那要靠赋税,赋税当然出自於国内的人民他们的工作,我们现在所说的国民生产的总值,这是税收的来源。税收的来源它是有一定的,不能够无限度的增加,而且税收是愈少愈好,不能够给国民增加太重的负担。像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很希望减赋税,而且每次朝代的更替,所谓「均贫富,减赋税」这些口号,往往是号召国民起义的一个很动人的口号,大家都希望平均财富,大家都希望减赋税减轻自己的压力,所谓「民以食为天」。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常常想到减轻国民赋税,而能够使到贫富悬殊之差距缩小,所谓均贫富,这样就可以帮助社会达到和谐。古人讲的,收入不在於多寡,问题是出在不均。

  我们看到现在国家的领导人,可以说是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把农民的税收免除,这是古代圣明的君王一直在梦寐以求的,但是还没有实现,在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这一届任上面实现了,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。税收完全从工商服务行业这方面得到满足,还能够充满国库,所以是皆大欢喜。这里讲到,「若制立节限,慎守法度」,虽然国库税收充满,但是也要节省使用。如果不能够节俭,或者是不能够谨慎的守法度,做为高位的人想怎么样用钱就怎么用钱,花销很大,甚至劳民伤财,做一些很大的工程,其实没必要的,结果劳民伤财,就会出现很大问题,就是什么?「则虽充满」,它如果充满,但是它又溢出来。能够制立节限,节约开支,使国民收支平衡,国家不会出现很大的负债和赤字,一个是外贸逆差,一个是政府的财政赤字,都可以减少,甚至得到盈余。现在我们看到我们中国的气象是一片大好,贸易是大顺差,政府的税收也是充盈、充满。现在国家领导人大力的抓廉政建设,反贪污、反受贿,要求为官的人、政府的公务员清正廉明,这就是慎守法度。虽然国库充满,也不至於盈溢,盈溢就是指奢侈浪费,奢侈浪费很快会把国库掏空的。因此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,我们讲到的经济建设和上层建筑的关系。经济基础是很重要的,经济基础关键在於制节谨度,节约开支,少浪费,另外谨慎,避免这些腐败现象发生,这样诸侯的政权就能够稳定,所谓「高而不危,所以长守贵也;满而不溢,所以长守富也」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