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: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(中)(2)

和你毫不相干,听过去就算了嘛 氨纠次抟晃铮未θ浅景#俊惫凼酪簦凼兰湟磺幸簟U馐峭夤邸B邸D憧矗「寰话桑所以,古人修道要在水边林下,那流水下来,溪流之声“潺——”“潺——”。流水变成了帮助
和你毫不相干,听过去就算了嘛!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观世音,观世间一切音。这是外观。慢慢观。你看!更清净吧!

所以,古人修道要在水边林下,那流水下来,溪流之声“潺——”“潺——”。流水变成了帮助修道的工具。不必注意去听,声音自然就进来了。心境“寂然不动”。在竹林里,松树下,风一吹过,“飒——”。好幽静,使你心中什么都没有了。观海潮音,观松风水月之音,一切音声都帮助你修道。这是外观。慢慢!慢慢!慢慢!你也不要去理它,自然听着等于不听,见山不是山,听声不是声。声声入耳,声声不相干

然后,慢慢感觉到这个念头就是声。听!听!听!听!呼吸也是声,身体上的不舒服也是声。舒服与不舒服都是声,感觉也是声,声是动,动相。慢慢!慢慢听,听!《楞严经》上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一个妙诀:“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”听到声音,声音是动相。没有声音的时候,你说你听到没有?听到了,听到了静相。静也是相。动相不生,静相也不生,才达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法门,才可以进到这个殿里来。

好哇!菩萨慈悲,瓶子里倒出水来了。外面在下雨,你听听看!不要注意去听,多清净啊!一点一滴都在你的心头流过了。你看!菩萨多慈悲,讲到他,他就帮忙了。听到的声音,是动相。听不见的,你也听到了,听到了静相。“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”怎么叫“了然”?动相来了,听到了,知道是声音。静相来了,知道是静。多“了然”!不“了然”,你就是死人了,就变成木头了。还学什么佛?

“了然不生”,不生什么?不起妄念。动相来了,让它来;去了,让它去。静相来了,知是静相,去了,让它去。不着静相,也不着动相。动静二相都是相对的两边。那个能知道动相,能知道静相的东西,从生到死,从来没有动过,明明了了。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你听听看,观世音菩萨跟你说法,下大悲水。——寂然不动。了然不生。赶紧上座,菩萨在帮忙。

你看!菩萨慈悲已尽,你们体会不到,他也不下了。雨停了。哪里去找清净呢?清净就在你那里,当下即是。

今天告诉了各位观音入道法门。观音入道之门,好好体会。

学密宗的人,一天到晚“嗡隆”、“嗡隆”,嗡隆了半天,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玩意儿?要你内观其声啊!心声瑜伽,内观其声。把一切妄念念走以后,使念咒之声,也归于静相。在静相中间,体会“圆满次第”。你们在座的,学密宗的少,就少讲两句。

净土的多吧!净土念佛也是这个道理。“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……”,这是动相。不出声地念,在心中念,也要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。念佛,要反观心声。一句有声佛号,心之动相也。念到无念清净,这一句佛号不念,妄念也不起,此乃静相也。能知道动静二相者,那个有没有相?有没有声音?要你“反闻闻自性”。你懂了“那个”东西,“性成无上道”。这不是我说的唷!是站在上面穿白衣服的那位老板(观世音菩萨)说的,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。

反照内心,反观内心。能知动静二相的,并不属于动相或静相,也不为动相静相所转,那么,这样慢慢反闻闻自性——“入流亡所”,观世音菩萨说的。入流,入什么流?进入法性之流。亡所,心中所起的妄念,所起的作用,动静二相都空了,所有的成佛修持方法,所有的佛经,所有的佛法都交代完了。其奈自己不懂何!只晓得拼命印佛经,东分西分,分了半天,自己都搞不清楚。走!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