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首先,我们先谈一谈这个“念”字,“念”上面一个“今”,底下一个“心”,意思是现在的心。我们大家天天口里念着阿弥陀佛,却忽视了当下的心念和心态,这就是现代念佛人不能往生最大的弊病。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,我们口里念的这句阿弥陀佛有多大的能量?能量够了才能往生,能量不够喊破喉咙也枉然,不能往生。在心里能够万缘放下,趋向于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”方向的叫“能量够”。不能在心里万缘放下,还夹杂贪瞋痴等烦恼不能伏住的叫“能量不够”。因此,我们天天念佛,要想让能量达到足够往生,就一定要改变我们的心念和心态。改变心念就是由“恶念”转成“善念”再变成“净念”。改变心态就是由“贪瞋痴慢疑”的心态转成“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”的心态。这一点是我们大多数念佛人容易忽视的,特别是微细的心念和心态就更容易忽视了。 说到这里,我们大家要知道,我们持名念佛的修行由两个部分组成。一个部分是转变心念和心态,一个部分是持名念佛,转变心念和心态的目的是达到从心里做到十善并能万缘放下。因此,正确的心念和心态是念佛的重要基础,为什么呢?因为达不到“放下”,念佛再多也不能往生,喊破喉咙也枉然。 3.所以,要想念佛往生,就必须要达到心里万缘放下,要想放下,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心念。可见“放下”多么重要啊!我在这里告诉大家,“老实念佛”的“老实”就是能放得下。真信切愿的“真”、“切”就是能放得下,“放得下”叫有信愿,“放不下”叫无信愿,就是没有真实的信愿,这都说明“放下”太重要了,看破放下才能自在,然后才能随缘念佛。这说明放下是念佛的基础,所有念佛不能往生的人毛病几乎都出在“放不下”。要想做到放下就必须改变心念和心态。所以,改变心态和心念是净土法门修行念佛往生的基础。 4.那么,在净土法门里,正确的心态和心念,其主要内容都包括哪些呢? 第一 具足十善业的心态; 第二 对西方极乐世界真信切愿; 第三 万缘放下; 第四 具足前三种心态后一心念佛。 (1)十善业 1.谈到十善业,我们大家都知道,其内容包括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不杀生,凡是活着的有生命的都不能杀害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,需要吃饭,需要喝水,就要伤害到植物和水里的细菌,所以,我们所说的不杀生,是指肉眼能看得到的动物;偷盗,就是不予取,未经别人同意,拿走别人的东西。不偷盗,就是别人不给我们,我们不能私自拿走别人的东西;不淫欲,就是指男女之间,不但没有淫欲行为,而且连喜欢之心也没有,有夫妻的人先做好不邪淫,就是除自己夫妻以外,不跟别的男女有淫欲行为和喜爱心理,但也要逐渐做到不淫欲,淫欲心过重,导致精气神不足,临终很难清醒,我们要提高警觉;不妄言,就是指不说大话,不说狂话;不绮语,就是不花言巧语;不恶口,就是不骂人,不说脏话;不两舌,就是不说挑拨离间的话而引起是非;不贪,里面包括五大类,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,我们不能贪著;瞋恨,是指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心里产生怀恨、反感的状态。不瞋,是指在一切境缘中,都能使自己的心平静,不产生不如意的心态,更不能产生怀恨、反感的心态;不痴,是指不邪见,改变我们心里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变成正确的想法看法,也就是在我们心里建立正见。 2/3.这十种善业不但是净土法门的基础,而且,还是修学一切法门的基础,把十善业做好,才是佛在经上讲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特别是大乘佛法,以十善业为地基,没有这个地基,修学哪个法门也不能成就。因此,古来的大德收弟子的时候,有时对弟子百般刁难,不断地折磨,除了观察弟子的信度外,主要成就弟子的十善业。还有古时候的道场,刚出家时,“三年苦行,五年学戒”,其目的就是在完成十善业的基础上达到清净。我们修学净土法门,更不能忽视十善业,这是往生的正因。念佛人多往生人少,就是因为没有这个地基,我们往往念佛时,都是佛念,与极乐世界相应,不念佛或遇事时,自己的念头又掉在十恶业里,就与三恶道相应了,到临命终时,念头一牵,就不能往生了,实在可怜。还有许多人,念佛多年,没有进步,也是因为这个十善业的地基没打好。可见,这个地基多么重要。 4.要想打好这个地基,我们就要在十善业上,努力下一番功夫,我们一般人认为修好十善,只要事相上做好就可以了,我今天告诉大家,这是第一步,还不到位,需要更进一步把心念和心态转过来才算到位。十善业里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,这是身三业,我们还比较容易做到,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,这是口四业,也比较容易做到,我们好多人修学十善,只注重这七条,在事相上做得比较好,就误以为自己的十善业可以了,其实,忽视了意业三条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我们看佛法的总原则,是“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”因此,我们更要重视这三条意业啊!这三条意业,就是心态和心念。意业修好了,身业、口业自然也就好了。所以,我们修学十善业,重点在意业息灭贪瞋痴上下功夫,也就是在心上下功夫,因此,佛法是内学。这也是祖师大德常讲的,要从根本上修,哪里是根本?心是根本。 5.既然十善业这么重要,那么,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修学呢? 身三业,口四业,犯的时候,我们很容易觉察出来,把它们改正过来,可是意三业就很难觉察和改正了。 譬如,我们很想吃苹果,顺手拿一个苹果吃,把苹果吃到口里,自己也没觉得犯什么过失,别人也看不出来犯什么过失,因为这个行为好像是非善非恶,可实际上已经落在贪瞋痴里,那我们怎样做到息灭贪瞋痴呢?首先要检查,拿一个苹果吃到口里,这是一种行为,这种行为是对还是错,要看心里动的什么念头。这里动的是想吃苹果的念头,再继续往前检查,在动想吃苹果这个心念前还有什么呢?还有一个贪吃的心态。我们改错,要从心态上改是最好的,比如我们改了贪吃的心态,自然不起贪吃苹果的心念,不但这个心念不起了,自然也不起贪吃别的食物的心念,没有这些心念,也就不再会有顺手拿苹果或其它错误的行为。由这个例子可以推出,与一切人、事、物接触时,要在一切时,一切处,在每一件事上都要检查出自己的错误心态,把它改正过来,这样改错是从根本上改,也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从根本上修,这就是学习的捷径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