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我们的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易、春秋,教出来的人格从诗教里面就是温柔敦厚,决定言语不给人难堪,一点都不刻薄。待会大家就可以从正个《诗经》里面,去体会那种温柔敦厚,都是真性情流露的作品,特别容易跟人心感通,都是把自己的心志流露出来。而且在《论语.季氏第十六》当中,有说到「不学诗,无以言」,不学诗连话都不会讲。有人会说哪不会讲?每天都一直讲。那个不会讲是说不会讲利益人的话、让人欢喜的话,不会讲能够促进人与人和谐的话,一开口就让人难堪,就让人不舒服。所以学诗重要,在「阳货第十七」当中,有讲到诗的教化,「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」。我们看《诗经》的教化能产生这么多的作用,「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」,这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能够懂记很多常识,鸟兽草木这些名字都可以记下来。而这些鸟兽草木不只是记下它的名字,都透过诗歌它延伸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,这就叫兴。 我再讲一下《诗经》它的种类分成三种,叫风、雅、颂,是它三种不同的形式,风是国风,当时候每一个国家,它的诗歌都在反应它那国家的风气,所以有十五国风,这属於风,搜集民间的这些歌谣。雅又分大雅、小雅,都是诗歌,小雅是这些贵族当官的人,他们在宴客的时候放的优美音乐;大雅是朝廷这些朝会,官员聚会,比较隆重的地方放的音乐诗歌,叫大雅,它搜集的是这方面的资料。颂是歌颂,就是歌颂这些古圣先王的诗歌,它又分三种,周颂、鲁颂、商颂。周朝、鲁这方面山东一带的;还有商颂,商朝,商颂最主要,是宋国的这些歌颂先王的诗歌,因为宋国是商朝的后人,所以商颂其实主要还是宋国这些歌颂的乐曲。这风、雅、颂是它诗歌的种类。 而写诗的这个做法,又分三种叫赋、比、兴,这个赋就是铺陈直述,就是很直接的把情况说出来,这是赋,它没有任何的比喻、修饰,没有,它是直接陈述出来,叫赋。比就是比喻,由那个东西来比喻这个东西,而这个比喻比较明显,我们一般比喻有说明喻跟暗喻,比是属於明喻,很明白的两个事物做比较。兴是暗喻,它是讨论这个东西,然后延伸出一些感受、联想、心情,这是兴。待会我们看这首诗,它用兴的笔法写出来,也有用比,我们撷取的部分是兴,还有赋。那个比也有,但是它没有节录在这里面,那比当中就是说,以小酒瓶没有酒了,那是大酒瓶的耻辱,因为小酒瓶要从大酒瓶再盛出来。意思就是说,今天不能奉养父母,那就是子女的耻辱,它就是用一个事物互相比的方法,让人去体会。待会再讲兴,这赋、比、兴。 「可以兴」,就是人学了《诗经》以后,他能常常从事物当中去感悟道理,然后也能用一些譬喻的方法去启发别人。这个在成人的世界很重要,大家觉得重不重要?有没有人说,我这个人讲话就是很直。讲这句话的时候有给自己找藉口的嫌疑,我们修道是融入别人,还是别人来配合我?你们也配合一下。修道不就是要把这个自我慢慢放下吗?这个人情事理卡都卡在这里。很多人真有才华、真有见识,到了一个单位真能帮助这个团体,跟人家格格不入。为什么?一进去了这里不对、那里不对、那里不好,人家一看到他,手都不知道要摆哪里好。然后他都觉得我为你们好! 讲到这里,我们要跳到另外一个比,我们现在学赋比兴,跳到另外一个比。请问一个媳妇嫁到夫家,她真有智慧、真有才干,这媳妇会不会嫁过去隔天拿出一张单子:婆婆,需要改进的在这上面,我都是为了这个家好,你慢慢看。你不先融入她,你怎么去协助她?你不先取得那个信任,她怎么会听你的话?又说回来,调剂人情,才能发明事理。您看看真的有全身的才华跟人生经验,都用不出来,还说别人错那有什么办法?就人情事理没有通,就卡死在那里,都觉得别人错。大家可以回去翻一个《德育故事》好榜样,崔少娣,在《德育故事.悌篇》。她要嫁过去的时候,四个嫂嫂吵架、打架,打到家伙都拿出来了,人家嫁过去之后,把她全部都团结在一起,然后四个嫂嫂说,我这个五婶很贤德,我们跟她比,真不算人。 真是有学问、有智慧,她怎么做的?过去了不是讲别人不好,念念想到别人。从娘家拿回来什么好吃的,先给嫂嫂吃、先给侄儿吃,什么活比较累的先跑到前面去:嫂嫂,你们辛苦了,我比较小我先做。完全融入!抱著侄儿,侄儿不小心,刚好那天还穿漂亮的衣服,不小心尿尿了撒在她的身上。那嫂嫂一看很不好意思,人家那么漂亮的衣服还撒上去,赶紧要把自己的儿子抱回来。你看当下崔少娣笑著说,嫂子别急,你这么急吓到孩子了。你说人跟人不能感通,我说就这一句话就感通了是吧?当下她已经觉得撒了一泡尿在这五婶身上,够不好意思了,你看这个五婶念念只有谁?她的孩子,为她孩子著想。人的心又不是石头做的,这一次、两次、三次哪有不感化的道理!念念为她好,最后才一年整个家风就转过来。 刚刚讲到兴,它就是暗喻,我们读了诗歌之后,人就很善於去领会,举一反三。然后学会《诗经》里面这些温柔的言语,善用譬喻来提醒成人。成人随著岁月的增长不只皱纹会增加,面子也会变厚,面子一变厚你要体恤他的面子,不能让他觉得难堪。所以「扬善於公堂,规过於私室」,而且规过的时候要看人,他很直率他能接受,你可以跟他直言;他不能接受,要暗喻,点到为止。我曾经听师长讲说,二十岁以下可以劝,二十到四十岁可以暗示。你要会暗示得要学《诗经》,那暗示很有智慧、很有水平。待会这一篇就是暗示的,暗示他的国君,不要再调人民去干一大堆劳役,甚至战争,让他们没有办法跟父母相聚,甚至后来回家的时候,父母都不在了,那人民一生痛苦不堪。可是读起来又这么优美,劝他的国君,「刺幽王」,这劝幽王。所以二十岁到四十岁可以劝,但要暗示;四十岁以上,我们还是自己先做吧,不要急了,自己做好正己化人。我现在经历一些事之后,感觉这段话很有味道,而且还要改一下,稍微调整一下,科学发展观!现在二十岁可能要调成十岁,二十岁到四十岁调成十岁到二十岁。因为人现在染的习气太早,那个天真烂漫我觉得我们那个时代,十二、三岁还挺天真的,讲一些事还懵懵懂懂;现在的小孩五、六岁那眼睛就转,心思很多。还是缺诗教,没有温柔敦厚,然后都唱情歌,唱那些刺激的那些歌,所以他的心性就被误导。 所以兴譬喻,「可以观」,他透过这些国风的歌曲,可以观一个朝代的兴衰在哪里。你可以观一个人、一个团体、一个朝代的兴衰,那你很有判断能力了。「可以群」,群就是合群,跟人和睦相处,从中得到了启示。「可以怨」,怨就是「刺上政」,提醒为政者,而这个刺上政很重要的一个态度,领导者要提得起来,「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」。古圣先王在为人领导者的时候,都要时时刻刻提醒下属要劝他,要把他的不足告诉他。而我们现在身分是领导却没有古圣先王的德行,又听不进人劝,我们只能在领导的位子造业,没得说!所以看到这些句子要诚惶诚恐,一定要听劝谏。「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」,你看劝父母,延伸到劝自己的领导者,都在其中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