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地经论》卷四云:大圆镜智者:如依圆镜,众像影现;如是依止如来智镜,诸处境识,众像影现。唯以圆镜为譬喻者,当知圆镜,如来智镜平等平等。是故智镜名圆镜智。如大圆镜,有乐福人,悬高胜处,无所动摇。诸有去来无量众生,于此观察自身得失。为欲存得舍诸失故。如是如来悬圆镜智,处净法界,无间断故,无所动摇。欲令无量无数众生,观于染净。为欲取净舍诸染故。又如圆镜,极善摩莹,鉴净无垢,光明遍照;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于佛智上,一切烦恼所知障垢,永出离故;极善摩莹为依止定所摄持故;鉴净无垢,作诸众生利乐事故;光明遍照。又如圆镜,依缘本质,种种影像相貌生起。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于一切时,依诸缘故;种种智影相貌生起。如圆镜上非一众多诸影像起,而圆镜上,无诸影像;而此圆镜,无动无作。如是如来圆镜智上,非一众多诸智影起,圆镜智上,无诸智影;而此智镜,无动无作。又如圆镜,与众影像,非合非离。不聚集故,现彼缘故。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与众智影,非合非离。不聚集故,不散失故。又如圆镜,周莹其面,于一切处,为诸影像遍起依缘。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不断无量众行善莹,为诸智影遍起依缘。谓声闻乘诸智影像,独一觉乘诸智影像,无上大乘诸智影像。为欲令诸声闻乘人,依声闻乘而出离故;独一觉人,依独觉乘而出离故;大乘之人,依无上乘而出离故。如圆镜中,大影可得;所谓大地大山大树大宫舍影。而是圆镜,不等彼量。如是如来圆镜智上,从极喜地,乃至佛地,智影可得;及与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;而圆镜智,非彼分量。又如圆镜,非处障质,影像起缘;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非恶友摄闻不正法障碍众生智影起缘。彼非器故。又如圆镜,非处暗质,影像起缘;如是如来大圆镜智,非处乐恶愚昧众生智影起缘。彼非器故。 如彼论四卷十页至五卷七页广释。 附录: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(大圆镜智) JK法师 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 我国清代彭绍升居士赞曰:“《无量寿经》者,如来称性之圆教,众生本具之化仪。”这几句话非常重要。《无量寿经》乃诸佛如来,称性之谈,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,字字句句都是圆满的,所以称它作圆教。一切诸佛如来的自性,跟一切众生的自性,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到自性,常常用海做比喻——“性海”。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众生,就像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一样,水泡从海里起的。如果水泡没有破裂,水泡跟水泡好像互相对立的;水泡破了之后,全是大海。聪明的人不必等它破,就知道全是海水,每个水泡都是海水,海水就比喻自性。所以,经教里佛常说:“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。”没有一样不相同,为什么?你离不开自性。这句话把诸法实相一语道破,我们跟一切众生本是一体,一个自性,你说这关系多亲密!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?迷悟不同。悟了,就知道我们本是一体,比一家人还亲,一体;迷了的时候才分自分他,才有分别、才有执着,才造业,才遭到一些冤枉的果报。六道轮回很冤枉,如梦中境界,它不是真的。真正参透了,那个梦也没有离开自性。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,都是自性现的。 不为境转,是真功夫 学佛的人要能转境界,不要被境界所转。学佛的人要记住佛陀的教训:“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” 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,这个“物”,包括身心一切境界,就是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只有迷了自性的人,才被境界所转,眼见色被色所转,耳闻声被声所转,真可怜! 眼见色,顺自己心的,就起贪心;不顺自己心的,就起嗔恚心,就是被它所转。耳闻声,喜欢听,多听听,被它所转;不喜欢听,听了讨厌,被它所转。几时能在一切音声里头如如不动,听得清清楚楚,就不为所转。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、起执着、起贪嗔痴慢,就被境界所转。被境转就造业,不被境转就不造业;不造业,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净业。 《楞严经》上说,“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”。你不被境界转,就转境界了。境界转成什么?转成定慧。任何境界到你面前都变成定慧,你就跟如来没有两样! 修行人讲功夫,什么叫功夫?不为境转,是真功夫。处处为境界所转,那算什么功夫! 没有定力,还会受诱惑,还有贪嗔痴慢,处处为境界所转,没有法子超越轮回,你凭什么能了生死、出三界?处处为境所转,带业也不行。 到你往生的时候,你还放不下,你还被境界转,这是个大障碍,阿弥陀佛来接引,你说“我还没有放下,还有事情没处理”,阿弥陀佛可不等你,你还是去不成。 观照无常,心系净土——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慧律法师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,他们在念佛的时候,会产生两种现象(昏沉与掉举): 第一、一直念佛到后来,会感到昏沉、想睡觉,提不起佛号; 第二、一念佛号,反而妄想纷飞,烦恼不断。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念佛的要领,纯粹是用意识心在念佛。 修学念佛法门,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,还要用般若的智慧,了解自性就是我,佛就是我们的本性,然后用回光返照的功夫,不着一切境界。用不执著心,当佛号现前时,统统是全体心性的展现,大用时时现前。 但如果用的是意识心,设定一个佛号,然后执持佛号,在事相上念佛。就初学者而言,这是对的,但工夫要纯熟,就很困难。烦恼一起来,就无法念下去,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工夫。 用意识心念佛,强迫自己去接受佛号的观念,会造成意识的对立。若是用心性念佛,念而无念,佛号自然流露。 有这些现象(昏沉与掉举),这表示悟得还不够,念佛的工夫还不到家,用的不是真心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