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分析到,生之有时,万物的生长都是有时节;而用之无度,但使用却没有节度,那这个能量资源整个就会耗掉,物资必用尽。所以好像很多科学家都讲到,假如整个人类用美(mei)国人的消费方式来过日子,那不知道要几个地球才够这样消耗掉了。这句话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是最大的提醒,因为我们将近四分之一世界的人口,我们不能跟著美(mei)国人那种消费的意识去走。我们要爱护这个资源,爱护整个大地母亲。而且我们更要想的,我们省下来,很可能就有人不会饿死了。 所以古代治理天下,他考虑得非常的细致、非常的周详。那老百姓都有这样的存心,那当然都会尽力的去生产,这叫生之者众,都能尽力的去劳动。故其畜积足恃,国家就有足够的积蓄可以依靠。甚至於遇到一些临时的灾祸,都有足够的存粮来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灾祸。而且以前的存粮,都能存到九年的存粮。假如没有存到九年的存粮,叫不足;没有存到六年的存粮,是急;没有三年的存粮,叫国非其国,这个国家可能突然的一个变故,它就没有办法应对了,老百姓可能就没饭吃要饿死了。所以您看古人这些做法,真的都是为苍生在著想。 我们看下一段,第九句,「修身治国也,要莫大於节欲」,修身和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。「传曰:欲不可纵」,这《礼记》上说,欲望不可放纵。「历观有家有国,其得之也,莫不阶於俭约;其失之也,莫不由於奢侈」。这个结论是从整个历史发展当中,大家族,还有这些国家,都是能兴旺就是节约、俭约,会败亡都是奢侈。「俭者节欲」,节俭的人懂得节制欲望。而且节制欲望的人,欲望愈来愈小,他的灵性愈来愈提高。那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,有智慧的人生。「奢者放情」,奢侈的人放纵欲望。「放情者危」,放纵欲望非常危险。「节欲者安」,节制欲望的人安全。 有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朋友,他们刚好相约,因为他们被分派工作,考上功名被分派工作。一个到黄州做教授,一个到鄂州去做教授。但是因为两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,命运很相近,连分发的时间都一样,两个人互相约好,我们两个命差不多,你假如有什么三长二短,一定要来通知我。古人知道这个命运是自己修来的。结果其中一个不幸去世了,另外一个来帮他办丧事。当天晚上就对这个朋友讲,说老兄你先走了,可能我也差不多了,你假如有知,也给我打个招呼,让我做个准备。结果晚上真的作梦,他那个朋友跟他讲,我从小在富裕的人家,花钱花习惯了,所以我的福报已经花完了,禄尽人亡;你从小家里贫穷,你又特别节俭,你的福报还很多,所以你好好要惜福。所以这个朋友一醒过来,就好好保持这个节俭,多修德。所以同年同月同日生,福报一样,一个花得太凶,就英年早逝了。所以一个人假如只能活六十岁,可是他特别节俭,可能可以延寿二十年。一个人假如可以活八十岁,花得特别凶,可能五十岁福报就花完了。所以真正养成节俭的态度,真的是给孩子最重要的福祉、福报了。 不只是个人福报不能乱花,一个地区假如形成奢侈的风气,很可能那个地方就会出现灾祸。这个在楝塘这个地方,有一个读书人叫陈良谟,以前这些道理读书人都懂。他们那个村庄刚好有一年旱灾,结果他们的水利工程比较好,那整个地区都免税,但他们水利工程好没有损失,也免税。第二年水灾,因为他们那个地方比较高,没淹到,其他地方都淹了,他们又免税。所以两年都免税,根本没有损失,都得到免税,他们就积了不少钱。那请问大家,免税是福还是祸?祸福相倚,得谨慎! 结果因为他们两年都免税,积了一些钱,其他地方都受灾殃,都开始出来卖东西。结果他们就都去买这些东西,慢慢慢慢那个地区就愈来愈奢侈。结果奢侈到一定程度,这个陈良谟先生看了就说,「这样发展下去麻烦了,我们这个地区会有灾殃」,他给他一个亲戚讲,那个亲戚不信。结果没多久,他们那个地区发生瘟疫,其中有四个姓氏的人几乎死光了。他那个亲戚看到这个现象,跑来找他,「怎么被你说中了,那我们其他三个大姓?」那四个小姓,几乎后代都死於瘟疫了。那这三个大姓,没有那么严重,但是还是要遭祸。后来陆续发生火灾,还有一些灾祸,把他们的财产都损失掉。所以奢侈确实会折福,会感来灾祸。 所以古人这些道理,还有这些事例,确实让我们深深感觉到,要齐家、要持家一定要勤俭。所以诸位还没有结婚的男同胞,找对象一定要找勤俭持家的太太、对象。那可能有人会说,「那我都娶了,怎么办?」你不要担心,只要有中华文化,就有办法。已经娶了怎么办?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、「正己化人」、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。从你做起,一定你们家道就因为你转变过来了。好,那今天晚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 资料恭摘:JK法师专集网站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