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礼旭: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(第十三集)(4)

接著我们再看第二十句「敦亲」,这是《后汉书》的一段话,在第四册五百七十六页,在「史弼」这段经文里面。我们来把它一起读一遍: 帝王之於亲戚。爱虽1厥局酝L逅涔蟆1亟远取!我们看一个君王、帝王

  接著我们再看第二十句「敦亲」,这是《后汉书》的一段话,在第四册五百七十六页,在「史弼」这段经文里面。我们来把它一起读一遍:

  帝王之於亲戚。爱虽隆。必示之以威。体虽贵。必禁之以度。】

  我们看一个君王、帝王,他是国家最尊贵的人,也是最富贵的人,富贵到了顶点,他的孩子在这样的富贵当中,假如没有很好的教育,是太容易堕落。大家冷静去看,现在企业家的第二代很多出现严重问题。假如这个企业家没有教育的正确观念,他的第二代非常傲慢、奢侈,叫骄奢淫逸,这淫就是很放纵自己,游手好闲,就是拿钱乱花。所以帝王也好,社会当中有地位的人也好,决定要教育好他的下一代,不然他中晚年一个头两个大,他不知道他的后代会怎么败他的家产,会怎么毁掉他的家族。我们之前读过「才德论」,大家记不记得?国家、家族之所以会毁掉,都是因为培养出了才胜德的人,太聪明了,最后就把家都给毁掉,没有德行的基础。

  我们看,『帝王之於亲戚,爱虽隆,必示之以威』,这非常爱护他的亲人,但爱还要加上智慧,要悲智双运,恩威并施。你有恩慈还要有威严,威严来自於你的德行,来自於你的家规、家道,不可以偏在一边,慈悲、怜悯还要加上智慧。所以《资治通鉴》有一句话提醒我们,对待子女,甚至於爱护我们生命中有缘的人、亲朋好友,都要抓到正确的方法、正确的心态去爱他,不然「爱之不以道,适所以害之也」。从家庭来看,出一个败家子,其实他的父母,甚至他的爷爷奶奶,以至於他的哥哥姐姐,都要反思有溺爱他的可能性,才会造成这个结果。同样的在团体当中,下属很嚣张、很傲慢,可能也是他的上司给他撑腰,看起来是在疼爱他,事实上是在毁了他。所以这个爱之不以道,适所以害之也。这一段里面,这帝王是非常冷静的,非常爱护,但一定有威严不让孩子造次,有规矩。我们从小成长过程,父亲很有威严,我们顽皮、放肆,爸爸马上看我们一下,就收敛了;或者咳嗽一下,我们就乖多了,这就「示之以威」,要守规矩。

  『体虽贵』,「体虽贵」就是他们都是王公贵族,身分是非常尊贵的。但『必禁之以度』,一定规定必要的法度制约这些亲属,否则亲属容易横行霸道。大家去看,历朝历代都有皇帝的儿子,非常嚣张的,就是没有管好,王公贵族最后还欺压百性,造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,所以帝王教孩子是非常关键。我们看五百七十六页,还有引到历史当中,我们看倒数第五行,「如是」,就是能够「示之以威」、「禁之以度」的话,这样才能够让这个家庭的和睦是延续下去的,「如是和睦之道兴」,因为他懂得恭敬,不会以下犯上。「骨肉之恩遂」,他懂得恭敬,懂得知恩报恩,不会视理所当然放纵欲望。这个遂就是这骨肉之情,才能够不断保持、延续下去。

  马上举到,「昔周襄王恣甘昭公,孝景皇帝骄梁孝王」。这都是历史上的故事,宠爱了他的弟弟,还不是儿子,弟弟,那个弟弟就非常跋扈,犯下大祸,最后哥哥不得不处理。早知今日,何必当初!大家看孝景皇帝那也是一代明君,但人要做到时时都是很理智,还是不容易,因为人这个习气一不谨慎,它就冒出来。所以我们看很多大儒的母亲,对於孩子的心性发展,特别敏锐,她知道长善救失。比方这个孩子跌倒了,在那耍赖不爬起来,旁边的仆人要去牵他,这个母亲说,不用牵他,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,自己负责任。他就不养成依赖的态度。吃饭,今天刚好喜欢吃的拼命吃、拼命夹,又要去盛,妈妈马上咳、咳,提醒他不要增长贪心,这是很冷静的妈妈。大家做得到吗?这明理还要再加上肯做,才受益得了。

  我讲到这里,忽然又想到一件事,就是我跟我妈妈要东西,我想买一个东西,我妈不肯,我在地上打滚吵。你们对我都很清楚了,我就不说那个,你看我这么耍赖、这么闹,我母亲如如不动,连看都不看我,真高招。为什么?看有时候会心软,不看,就看她的书,我吵到最后就觉得挺累的,休息一下,自己就走了。这个方法没用了,我又不是吃饱撑著,下次就不用了,下次就守规矩了!所以父母的规矩要坚持,你的孩子就会循著规矩来做事情。

  唐太宗命魏徵大人以及很多大臣,编了这套书,所以他《贞观之治》,是他手不释卷记住这些教诲,然后落实在他的家庭跟他从政当中。贞观十年,李泰是魏王,唐太宗的儿子,而且还是长孙皇后生的,是太子的弟弟,非常聪明绝伦,唐太宗很喜欢这个儿子。大家注意,很喜欢就要冷静,不然就会溺爱!《大学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者,天下鲜矣」,很少人办得到。人的烦恼从哪里来?喜欢、不喜欢很强烈,不平等叫爱憎的心太强。喜欢就喜欢得不得了,眼晴看不清楚,他什么都好,看不到他的问题就帮不上他的忙,甚至帮他掩过饰非。这是很多父母做错的事,孩子错了还帮他掩盖,适足以害之也。恶而知其美者,讨厌他就看他什么都不好,还批评得一文不值,这个心都不正,心不正,身就都不能修,修养上不去。修养要上去,首先要把爱憎的心放下,要用理智不能随顺这些好恶。您看后来他的孩子有出问题,都从他宠爱当中衍生出问题来。

  其实不要说一个国家,三、四个孩子,很少父母不犯这个问题的,就有哪个孩子是特别喜欢,哪个孩子就看他不顺眼,这不妥当,那孩子的人格都不健康。你爱得要死的,他有你撑腰,特别嚣张;那被你忽视的,要不就很自卑,要不就对父母有不满、埋怨,最后对社会埋怨。那不健康的孩子,都是这样教出来的,所以父母要平等的爱。我是我们家的独生子,我有两个姐姐,假如我父母重男轻女,你看我的尾巴会翘到哪里去?我不只是独生子,我还是长孙。后来我去曾祖母的墓前扫墓,跪在那个墓碑前面吓我一跳,因为我的名字刻在第一个位置,才知道我是长曾孙,曾孙里面我的辈分是排在第一。大家要了解,在这样的一个辈分,得不得到爷爷辈的宠爱?得不得到叔叔、姑姑辈的宠爱?很得。这个时候我父母是关键,他不把我压下来,我就很嚣张了,你看这爱是很理智的。我很佩服我爸爸这一点,他很平等。

  甚至有一次我爷爷很欢喜:我有一点钱要给你们,分成六份。我爷爷有五个孩子,为什么分成六份?按我们闽南人的习惯,长孙如幼子我也有一份。可是我父亲对我爷爷,还有对我叔叔、姑姑,因为我父亲也是长子,一句话:礼旭,不用了。一句话就解决了,我就什么都没拿到。但是我告诉大家,我当时候听到这个事情,我对我爸爸肃然起敬,「财物轻,怨何生」,而且他也提醒我,你还跟你的叔叔、姑姑要什么?你是晚辈,都是给我的教育。一个家庭不计较钱特别团结,我也从我父亲跟兄弟相处,我觉得领悟很多道理,爷爷奶奶家族需要钱,我父亲从来不会去说,弟弟、妹妹你们也表示一下心意!我没看过我爸爸做过这种事情,都是自己承担下来。都是我叔叔、姑姑发现:不行、不行,这怎么可以都是大哥你做,我们也要做,都争著做。所以长兄你带头,弟弟妹妹就效法你,整个家族不重视钱财。不重视钱财该是你的福还是你的福,哪有说你不重钱财,你就没钱的道理是不?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