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吾与时人从事,虽出处不同,然各有所取」。我跟当时候的这些亲戚、朋友相处,这些朋友虽然出处不同,他的地位不同,身分不同。甚至延伸开来可能他的出生地不同,你看古人很注重,您祖籍哪里?祖籍,你那个地方文风鼎盛;那个人住的比较蛮荒之地,你就瞧不起人,这样也不妥当。所以对人都要平等恭敬,虽然出处不同要平等恭敬。然各有所取,这个态度可贵了,面对每个交往的人,都能够学习到他的优点,取他的长处。《弟子规》讲的,「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」。我们体会经典最重要的,就是变成自己的处世态度,这就受用无穷。我们自身,包含我们的孩子,真正是随时随地的态度,见人家善,马上要效法他,您的孩子这一生不用您再操心。他每天接触的人事物,都让他学习、提升,他「德日进,过日少」,能力、智慧、德能都在进步,这孩子还要我们操心!这个态度相信给他孩子非常好的榜样。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问自己了,我们有没有见人善,即思齐? 这个思考更具体的来讲,比方我们每天亲近谁?我每天一定听师长老人家讲经。见人善,即思齐,我们见师长什么优点、德行,我们下定决心效法有没有?这要具体想,结果静下来一想,好像一条都没有。所以学习不能用这里,要用哪里?用这里只会记一大堆东西。见人善,即思齐每个人都会背,真正冷静下来用心感受看看几乎没有学,因为有学了就进步,没学了就退步,「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」。所以今天回去有一个作业,重要的作业,把您最佩服的,还有最亲近的亲戚朋友,或者善知识列出五个人,然后写下来,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优点,把它很细腻的写下来,这个第一步。写下来是什么?有看到,连看都没看到就没法效法,第一个是写下来。第二个再写下一段是什么?他们的优点,我效法了哪一条?再来,我具体如何效法?有时候知道孔子的优点、曾子的优点,问题是一听完很感动,走出这个门丢到九霄云外去了,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;必须这样很冷静写下来每天看,印象深了才能落实。这个态度我们从今天开始,能跟每个亲戚朋友相处,都能看到他的好,进而效法他的好。 接著讲到实际的例子,「颍川郭伯益,好尚通达,敏而有知,其为人弘旷不足,轻贵有余」。颍川郭伯益,您看古人每个人名字前面都是他的出生地,他的祖籍,代表人要有成就,让自己的故乡都感到光荣。我们在历史当中很多有建功立业的人,最后都是以他的故乡来称呼他。好尚通达,敏而有知,这个人非常用心求学问,对道理也能够通达,而且很敏锐、很有悟性。但其为人,他处事肚量不够,弘旷指一个人的肚量不足。轻贵有余,余就是多了,轻贵有余等於是爱憎的心比较强一点,喜欢的好得不得了,讨厌的见不得他一点好,这是处世的大忌。坦白讲喜欢的就好得不得了,看不到他的问题;讨厌了,就排斥得不得了,学不到人家的好,甚至跟人家对立起来,以后就会造成一些冲突。接下来讲到,「得其人」,等於是跟他缘分很好、很谈得来,「重之如山」,非常重视他。「不得其人」,看这个人不是很投缘,「忽之如草」,忽视他就像野草一样。大家想一想,假如我们今天跟人家相处,这个人看了不是很顺眼,就把他当野草一样看,你说能不招来人家的不满跟对立也很困难。所以中华文化强调「主敬存诚」,随时要对人对事对物要保持诚敬的心。不能诚敬,还有傲慢,这个心就生病,生严重的大病。「吾以所知,亲之昵之,不愿儿子为之」,他跟郭伯益,他也能看他的优点,跟他相处也很相知,交情也很好,但是不愿意你们效法他整个人生的态度。 「北海徐伟长」,北海徐伟长先生,「不治名高,不求苟得」,这个人淡泊名利,不贪求。其实只要求名利这个学问就上不去了,被欲望给障住,孔子说「士志於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」。一个人说发愿要求圣贤的大道,结果每天挑菜吃、每天挑衣服穿,他精神就耗在这些贪求上面他怎么办道?你看一天出门选衣服选了半个多小时,还没决定好,最后还选到生气气死了,那怎么修道?贪瞋痴每天都作用。「澹然自守,唯道是务」,淡泊这些物质的追求,自守也是时时克己复礼的态度,时时观照自己,有没有跟圣贤的道、教诲相应,这务就是非常的认真、笃实的在学。「其有所是非,则托古人以见其意,当时无所褒贬。吾敬之重之,愿儿子师之」。徐伟长先生当面对在跟朋友谈论的时候,可能朋友会提出来,这件事怎么样是是、怎么样是非。他很厚道、柔软,当时候的人甚至身边的朋友亲人,不直接说这些人的是非善恶。因为讲了有时候传出去可能又结梁子,人家假如不能接受的话。但是又希望把这个理、是非能讲清楚,所以他托古人以见其意,举古人的例子教诲把这个道理是非彰显清楚。而当时无所褒贬,对当时候的人也没有去直接的褒贬,所以这个处世算是非常圆融。吾敬之重之,我对他非常尊敬、尊重,愿儿子你们以他为老师来效法学习。 「乐安任昭先」,另外一位当时候的读书人,「淳粹履道」,这个人很实在、很踏实去实践道德,人也很单纯。「内敏外恕」,内心很敏捷、敏锐,对人宽恕,这也是我们常提到的,圣贤教诲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。而且处世「处不避洿,怯而义勇。吾友之善之,愿儿子遵之」。与人相处遇到事情,这个洿是指洼地,陷进去的一个洼地,也是比喻就是困难,处世不避困难,也可以说,低下去处世也比较能屈,勿畏难。怯而义勇,非常讲道义也很勇敢,但是不是那个匹夫之勇,怯就是很谨慎,懂得慎重思考,而不是很莽撞。我们之前也提过「勇而能怯」,很勇猛却也懂得要慎重仔细。我是跟他很友爱,也很效法他、学习他,愿儿子你能够尊重、效法他。「若引而申之」,把这几个例子,你们能用心去体会引申开来,「触类而长之」,就举一反三的话。「汝其庶几举一隅耳」,庶几举一隅的意思,就是举一反三的态度。 接著具体讲事情,学习这些人的德行,进而你们处世,「及其用财先九族」,只要是用到财物,一定要先想到身边的亲人,九族的亲人。「其施舍务周急」,只要看到很贫穷、很急难的亲朋好友,一定要赶紧去帮助他。「其出入存故老」,在家庭家乡出入要常常想到老人,给老人关怀,买一些老人爱吃的,时时不忘老人对我们一生的恩德。「其议论贵无贬」,跟人谈论的时候不要去贬低别人,甚至是毁谤别人。「其进仕尚忠节」,进仕是当官,要尚忠心、忠於国家,还要有节义。「其取人务道实」,取人就是与人相交要找道实,就是实在的朋友,不要找虚华的朋友,不要找爱憎心重的朋友。我们也讲到了「择交如求师」,找好朋友像找老师一样的慎重,不然我们受影响了,自己都堕落下去了。「其处世戒骄淫」,处世待人戒骄傲,然后沉迷淫乱。「其贫贱慎无戚」,自己贫贱的时候,也不要好像很凄凉、很哀伤,贫而有气节。「其进退念合宜」,应对进退要得当适宜,要合人情事理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