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心和六度

菩提心,六度

大乘分爲共道的显部,或称「经部」、「波罗密多乘」及「因乘」,及不共的密部,或称「续部」、「金刚乘」、「咒乘」及「果乘」,但不论是大乘的显法或不共密法,若无菩提心,则修亦无用,亦不算是入了大乘之列。故此,正如皈依是入于佛教之列的门坎、出离心是入于小乘之门坎,菩提心则是入于大乘的门坎。
若有人问:「佛从何来?」,答案是「由菩提心而来!」所以,菩提心被称爲「佛父」。 有关这一点,衲作一些解释说明:在世间上,我们固然必须有父、有母方能出生,但我们的种姓取决于父亲,父为王则其子为太子,父为贵族则子女亦为贵族,父爲老百姓则子女只可能是老百姓。不论是佛或小乘罗汉,均由空性慧所生出。若无空性慧,固然不可能成就解脱或成佛。可是,单单看空性慧,它既可能生出佛境,但也可能生出罗汉的境界,这是说不定的,所以空性慧并非取决性的因素。另一方面,如果有空性慧再配上菩提心,所生出的则必定会是佛境,断不可能生出小乘之果境。故此,空性慧及菩提心二者固然均爲成佛之必需,但菩提心才是具取决性的一方。因着这个原因,空性只堪被称爲「佛母」,而菩提心则被尊爲「佛父」。
大乘的心就似一把锋利的刀,堪能有效地作许多事情,我们只需略用少许力即可成功。举个例说:若以下士心布施一颗米予一蚁,则顶多只能得人、天之果,而且因为所施物很小,布施之力量不大;若以中士心布施,则顶多只能得一解脱之因,其力量仍然不大;但若以上士心布施这同样的一颗米,因心力故,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因,能令我们成佛。同样的一件简简单单的小善行,由大乘心而作,力量则大有不同,而且果报会无尽地倍增。有了菩提心者,纵使他甚麽别的成就都没有,也堪受人、天之尊敬及顶礼,而且名爲「佛子」,身份比具神通及成就的罗汉还要高许多。爲甚麽呢?衲举些譬喻:在世俗上,钻石的价值最高。如果把一颗小小的钻石与大的珍珠比,也仍是钻石在价值上胜出。又或者以血统爲例:一位太子哪怕年龄再小和再不懂事,也仍然比最年长和最有能力的老臣子尊贵。同样的道理,有菩提心者,在一开始便身份不同,其「光芒」能把罗汉等通通比下去。
光是发心而不作修行,绝不可能成佛,这就好比肚子饿但不买菜、做饭及进食便不可能得饱之道理。修行又必须正确地去修。若修不得法,便如在牛角上挤牛奶般,绝无效用。故此,我们并不是随意地修便能成佛,而必须谨慎选择正确的成佛之道。在佛教历史上有许多邪说。有些人认爲凡是分别念,不论其善恶,皆爲生死之因,只有无分别住才是成佛之道。这些人说:「布施及持戒等,是爲了愚夫愚妇而教的,它们并非成佛之道。正如黑狗咬人也痛,白狗咬人也一样痛的道理,不论善念或恶念,均只会障碍成佛。我们不必布施及持戒,只需入于无善无恶之无分别念中,便可成佛!」这纯属一派胡言。若果成佛不需布施及持戒等,佛陀前生以身喂虎等善行,岂不等同白做?佛陀之卸嘤泄夭际┘俺纸渲荆酥寥刂兄茁刹兀癫坏扔诎姿担糠鸾逃行矶嘧谂杉凹猓┤缢荡蟪擞兄泄塾Τ膳伞⒅泄圩孕杉拔ㄊ杜傻龋鞒植煌募6哉庑┎煌猓颐潜匦胱鹬兀驙懰嵌际欠鹜拥慕谭ā?墒牵行┤烁痉植怀鋈ㄋ怠⑹邓怠⑹浪滓濉⑹ひ濉⒘艘寮安涣艘逯谭ǎ侵蝗a href='http://fomen.amtf18.cn/dzj/' target='_blank'>佛经中之某几句,便断章取义地宣扬颠倒因果之见解,这是十分愚昧的,而且更会危害许多别的人。我们固然应尊重别的宗派,但切莫堕入颠倒因果的邪见,否则等同自断慧命,万劫不复。认爲不必看经、不必礼佛及不必持戒,单单修无分别念便能成佛,正是一种很可怕、很颠倒的见解,大家必须谨慎对待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