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皈依?(2)

《观无量寿 佛经 》是净土五经之一,佛在介绍净宗修学方法前,特别提出「三福」,是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」。说明净业三福,是十方三世诸佛成佛必须具备的条件,换而言之,是修学各宗各派、无量经典法门必备的基H

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是净土五经之一,佛在介绍净宗修学方法前,特别提出「三福」,是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」。说明净业三福,是十方三世诸佛成佛必须具备的条件,换而言之,是修学各宗各派、无量经典法门必备的基础。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,所谓「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、慈心不杀、修十善业」。我们选择中国传统文化,儒释道三家教学的基础课程为扎根教育。《弟子规》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集大成,属『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』的落实;《太上感应篇》为『慈心不杀』的落实;《十善业道经》则说明如何「修十善业」。今日我们发心学佛,若能真正重视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的基础,落实于日常生活中,对往后修学提升境界,大有助益。特别是《弟子规》,更为基础中的基础,根本中的根本;发心学佛者必须按部就班,循序而进,身体力行,决不可忽视。

◎自性僧宝
「僧」是清净之意,所谓「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」。「皈依僧」是从一切染污,自私自利、七情五欲等回过头来,依自性清净心。
何谓染污?譬如我们眼见色、耳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心为外境所牵,而起贪、瞋、痴、慢,五欲六尘的感受,即是染污。换而言之,使我们心地不清净的境缘,统称为「染污」。发怒是染污,欢喜也是染污,中国人常说的「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」,都使我们不能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。所以佛教我们从七情五欲种种染污中回过头来,保持心地清净。「净而不染」名为「皈依僧」。

「僧」除了清净,还有「六和」之意。皈依誓词中,「皈依僧,众中尊」,「众」用现代话说,即是团体、社团。这世界上的社团很多,从小处说,一个家庭即是一个社团,一个团体。佛告诉我们,学佛的团体在所有一切团体中,最值得尊敬与赞叹,为什么?它是模范社团,可以做所有社团的榜样。它的特点在那里?即是大家都能和睦相处,修学「六和敬」。如果不修六和敬,则非是和合团体,不名为「僧团」。

何谓六和敬?见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利和同均。
「见和同解」。即是今日所谓的建立共识,大家有共同的见解。这个见解即是我们学佛的目标--求「无上正等正觉」;修行的纲领是「觉、正、净」。无论选择哪一宗、哪一派,显教、密教,这是我们共同的见解、共同的认识;凡是三宝弟子,思想、见解一定要建立在这个标准上。
「戒和同修」。「戒」是法律,持戒即守法。佛教我们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;这是一定要遵守的。除此之外,国家的法律、社会的风俗、道德观念,均不应违背。佛云:「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法」。佛弟子处世,一定要维持社会的秩序,尊重一切众生的生活习惯、生活方式,不可任意破坏,此即「戒和同修」。
「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」。大家居住在一起,无论是佛教的团体,或者是一个家庭,身、口、意三业,都应和合无诤,彼此忍让尊重,互敬互助。
末后一条是「利和同均」,就是我们大家的生活程度要接近,要接近一定的水平。
故知,所谓「僧团」,必定是整体的,不能分化,不应分散;「六和敬」是佛弟子的团体,无论在家、出家都必须遵守,努力做到的。家庭如能遵守「六和敬」,这个家庭也可以称之为僧团。
总结上述,修行即是守住「觉不迷、正不邪、净不染」三大纲领,此三事是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。所以佛在《华严》上教我们皈依「自性三宝」,名真实皈依。

【觉、正、净三门】
中国佛法,于唐朝时形成十大宗派。法门经论虽多,修行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,觉、正、净。例如一个讲堂三个门,在门外虽不同,无论从哪个门,进来之后都相同,觉、正、净统统得到,圆满具足。
一般而言,禅宗、性宗(法性宗)从觉门入,所以禅宗的目标是要求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这在觉、正、净中,走「觉门」。
禅宗以外,属教下,如天台、贤首、法相、三论等宗,皆是从经典里入门的,这是走「正门」。以经典的教训、理论、方法,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这是走正门。

净土宗用念佛修清净心,所谓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走的是「净门」。
「觉门」需上根上智才走得进来,不是上等智慧,无法开悟。「正门」,虽中、下根性者能进得来,但需费很长时间;如同上学念书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时间太长。净土宗好,不必上上根器,也不需花那么多时间,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修清净心也能进来。进门之后,平等圆满,无有高下。

【住持三宝】
除自性三宝之外,尚有住持三宝(亦名常住三宝)。住持三宝也非常重要,如果世间没有住持三宝,佛教则不能存于世间。释迦牟尼佛灭度后,佛陀教育代代流传下来,必须靠僧团,也就是出家众;需靠制度、组织。如果没有出家众、没有制度、没有组织,佛教教育虽然非常完美,也无法流传后世、普利十方。所以住持三宝非常重要。

◎住持佛宝
住持三宝中的「佛宝」就是佛像。应知,供养佛像决定不是崇拜偶像,亦非迷信。佛弟子供养佛菩萨形像,正如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、供养祖先牌位,具有两层深刻涵义。
第一、不忘本。佛陀是我们最初的老师,是佛陀教育的创办人,我们为了纪念佛陀,不忘老师的恩德,所以供养佛像。
第二、见贤思齐。我们每个人无始劫以来被烦恼习气所迷惑,虽然佛教我们觉而不迷,可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往往不知不觉就迷惑颠倒。谁能一天到晚提示我们?果真有一人常常提醒我们,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感到厌烦,甚至于反抗。所以不如供养一尊佛菩萨的形像。无论是雕塑、彩画的形象,用意都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学佛:佛是觉而不迷,我也要和他一样,对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,要明了、觉悟,不应迷惑颠倒。故知,供养佛菩萨的形像,意义非常深刻而美好,决定不是迷信。

◎住持法宝
住持「法宝」即是指经典。住持三宝中,以法宝为最重要。因为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,形像不会说话,只能教我们见贤思齐。我们心中有疑惑,佛像不能替我们解决;我们有许多不了解的事理,也无法向它请教。所以「法宝」是佛灭度后,三宝中的核心。我们修学依赖的标准是经典。经典是佛当年在世,对一切众生讲学的教材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教科书。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无一日间断,无一日休息,所以整套教材整理记录下来,确实非常丰富,足以超过现代的一所大学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