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的奥秘(上)(5)

十四、 放下我见我执念佛法 ·放下“想相为身”(妄想所聚成的我执我见)念佛法。 ·“我执”、“我见”是苦因ぁ敖槎摹蹦罘穑搿八南唷狈ǎ要想六根不染六尘,必须不起妄想所形成的“我执”(我见);最妙之


  十四、 放下我见我执念佛法
·放下“想相为身”(妄想所聚成的我执我见)念佛法。 ·“我执”、“我见”是苦因!·“介尔心”念佛,离“四相”法!
要想六根不染六尘,必须不起妄想所形成的“我执”(我见);最妙之方法,就是以“介尔心单念佛名”。人、狗、猫、鱼、鬼……等众生都是因为贪爱(爱惜)自己的妄想所形成的“五阴身心”(身见、我见),才在六道中出不去。放不下“身见”,就会由于“我”而起三种因缘:①亲人②冤家③不亲不冤。由“三缘”生“三受”(苦、乐、不苦不乐)。由于“三受”生贪、嗔、痴“三毒”。对乐事生“贪”;对苦事生“嗔”;对不苦不乐事生“痴”。更由“三毒”造“十恶业”。由“十种恶业”的“因缘”掉入苦海里不能出离。追究起来,苦的因缘不外“我慢心”和“身见”执著。只要断除“我慢心”,破除“身见结”,就可证初果须陀洹果。除“我慢”、消“二障”(烦恼障:由我执生起、所知障:由法执生起)最好的方法,是用“介尔心”念阿弥陀佛,决定没有“我慢心”,也没有“人我执”、“法我执”、“烦恼障”、“所知障”。念佛时,自念自听(辟散妙法,贵在音声),念得清楚、听的清楚,“我”即消除,这是最方便、最究竟的方法。“我见”消除,“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亦无所得。不见“四相”,就是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也。

   十五、 止观调心念佛法
·“调心”念佛法!·如何“调心”法! ·“止”与“观”法!·何为“散乱”、“昏沉”、“无记”及“对治法”?
念佛,贵在调心,不在念多念少、念快念慢。念佛的人心要清净地上对天(法身、真谛)、下对地(地理环境)、中对一切众生(人、事),都对得起,以此深心、至诚心,真信愿切念佛,发愿求生西方,决定往生。所以念佛贵在调心,“心生则法生,法生则心生”,只要心净,佛土自然清净。
要想“调伏其心”,就应犹如掘井,专心一致,认准一处,耐心地掘,不得到水,决不放手。千万不可朝三暮四。但众生的心,就是朝三暮四,散乱妄想纷飞,所以首先应予对治。其方法,是要先用“观”,后用“止”。(其实“止”与“观”没有办法绝对分开)。用“观”发觉烦恼起,立刻用念佛对治,这便是“观 ”的工夫;念佛号则烦恼止息,这便是“止”的工夫。不过“观”出烦恼,须立刻用佛号对治以求“止”;不可总是只“观”烦恼,不知道念佛对治。总“观”不“止”,反而会增长分别心,势必随着烦恼转,越观烦恼越多。“观”出烦恼后,就应立刻放下烦恼,脱离烦恼,离开烦恼便是“止”。散乱渐伏后,容易产生:①昏沉、②无记。“无记”是既不断烦恼,又不忏业障,亦不修功德,是愚痴法,是外道法。当落入“无记”时,可以用“想”,但不 可于“想”中生烦恼。对治“散乱”在于求“止”,对治“昏沉”要用“观照” 。唯有念佛法门的“止观”才是最圆最顿的。“阿弥陀佛”就是无量寿、无量光。无量寿曰“寂”(止),无量光曰“照”(观)。烦恼起,知念佛,便是“观”;佛号起,烦恼息,便是“止”。一句阿弥陀佛,“止”与“观”具足也。岂不是最圆最顿耶!日久功深,烦恼渐轻,心渐清凉,这便是“清净心除烦恼”。心既清净,佛号念得更为历历明明,这便是“至诚心起佛号”。

十六、 发长远心、决定心念佛法

·“佛”与“魔”之差别。 ·发菩提心(信、愿、行)念佛。 ·念佛之“念”(心),“一念万年,万年一念”!
念佛的人,不可乱发愿。只应有一个愿:愿生西方,愿见阿弥陀佛。这个长远心、决定心,始终不渝。唯有恳切发愿,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,才是最可靠的保证。三藏十二部经,所说的不外一个“佛”字。千经万论,无非颂扬佛的功德而已。古德曰:“三藏十二部,言佛则周。”所以,经论虽广,总不违“佛”旨;违反了“佛”旨,便是外道所说,是魔所说了。各宗判教,也不外分析阐明这个“佛”字罢了。
“念佛”,便是圆顿的唯一“佛乘”。“能念”的心是大圆满圆(因),“所念”的阿弥陀佛便是大圆满之“满”果。一句阿弥陀佛,包含尽了一切。所谓“万德洪名,五乘普入,利钝全收”也。所以要发长远心、决定心,真信切愿念佛,愿求生西方,愿见阿弥陀佛。经说:“一切法无非佛法,佛法遍摄一切法。”虽然万法的“相”是各异的,而万法的“实相”,无非都是“佛”(即体)。所以一切法门,以“念佛”为正念,为主,其余皆是辅。所谓“树花万朵,一根所生。法门无量,皆从佛出”。所以各宗玄妙要旨,都不出净土法门的“信、愿、行”。奉劝各位,万勿见异思迁,另找其他法门修行。那样,便等于丢掉“珍珠”,拾取瓦砾一般愚痴也。应该发长远心、决定心,一句佛号念到底,决不更换。若能证得“念佛三昧”,便知尽虚空遍法界,无非阿弥陀佛化身,无非弥陀示现而已。学显、修密、参禅、止观、礼拜、忏悔……,只要心中没有“佛 ”,都是外道。释迦如来大慈大悲,为了使末法众生离苦得乐,为了除众生的妄想,使众生“心住一念”“心住一缘”,才说出这个法门,所谓“打得妄想死,救得法身活”,又说:“爱不重,不生娑婆;念不一,不生极乐”之所以然也。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