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界中,欲界就有六道众生的差别。欲界众生的共同特点,就是生活在欲望中。但是,每一道众生的欲望又有所不同,从人间到他化自在天,越往上的层次,欲望的强烈程度也就越来越淡薄。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,就以淫欲为例吧!六欲天上的天人和人间的人对性欲的发泄和满足程度是不一样,人世间的人跟四天王天、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行淫欲的时候,其形式完全一样;而夜摩天的天人的淫欲就比较淡一些,他们只要拥抱在一起,淫欲就会得到满足了;到了兜率天的天人,在行淫欲的时候,只要拉一拉手,淫欲就会得到满足;化乐天的天人,在行淫欲的时候,就更简单了,彼此见面的时候只要笑一笑,淫欲就得到了满足;在他化自在天,这是欲界里最高的一重天,在这重天上的天人,行淫欲的时候连笑都不用笑,彼此只要看一眼,淫欲就会得到满足。从中可以看出,在欲界,层次越高,所表现出来的欲望程度就越淡薄。所以欲界里的六道众生,就是都没有离开欲望。 什么叫色界呢?色界的色,不是指颜色的色,也不是指女色的色,而是物质的意思。佛教认为,我们对物质的认识要从两个方面:一是显色,即颜色也。一是形色,即形状也。我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,主要通过颜色(显色)与形状(形色)这样的两个渠道,所以,佛教把物质现象叫做色;佛教所说的色界,指的是色界天,在六欲天的上面。色界天比欲界天的生命层次要高,因为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,而色界天享受的是禅悦的快乐。前者是物质的,后者则是精神的。 相应的,升到欲界天和色界天所通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。升到欲界天的方式是持五戒,修十善,还要加上布施,就是把自己拥有的钱财、知道的佛法、掌握的技术以及自己具有的能力施舍给别人,这样将来就能升到欲界天上去享受快乐了;而升到色界天,持五戒、修十善、布施,那是不行的,必须要修禅定,就是通过修禅定,才能升到色界天。 修到色界天的主要内容是修四禅。根据修禅定的境界不同,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,就是初禅天,有三重天;二禅天,又有三重天;三禅天,有三重天;四禅天,一共有八重天。这样加起来色界一共分为四禅十七重天。换句话说,一个人禅定境界的高低,决定了他将来升到色界天的层次的高低。三界中最高一界就是无色界,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,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:即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,获得的果报。 色界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,也叫四禅八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。当时,在印度有很多外道,他们也修四禅八定。那么,佛教也修四禅八定,这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?印度的外道认为,一个人修了四禅八定以后,就获得解脱了,就证入涅槃了。所以,在印度的传统观念里,认为一个修行的人要突破三个界限:就是首先要突破欲界天;其次要突破魔的天,就是魔鬼、天魔的世界;最后进入大梵天的境界,就得到解脱了。印度还有一种外道认为,只有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才算是解脱,才算涅槃。据说,释迦牟尼佛在修行时,就跟外道学过四禅八定。但是,在佛陀看来,四禅八定都不是真正的涅槃,不是真正的解脱,它仅仅是解脱的一个基础。所以佛教有跳出三界的说法。因为三界之内仍然有生死,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(信息来源:摘自《妙智》)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