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有众人畏生死者,各作是念:‘今此女人乃能如是自割身肉以供沙门,甚为奇特!我等若舍聚落、田宅岂足为难!’便各弃舍聚落、家属,出家求道,勤修精进,断诸结漏,成阿罗汉道。时此聚落佛法信行广阐流布。以是缘故,有强志者,乃至女人读诵经法,不惜身肉,得诸道果,况于丈夫勤心道业,当不成者乎?是因缘故,诸善男子:当勤善法,长于生死,便得结使微薄,离于生死,虽于此末法之中不能得度,缘此功德,当于人天受无穷福。弥勒世尊不久五十六亿十千万岁,来此成佛,当为汝等广说妙法。汝于其中随愿所求成三乘道,悉得解脱顶戴奉行。 大乘宝云经(节录)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菩萨摩诃萨住尸陀林,恒兴慈悲,怜憨众生;持戒清净,具足威仪;恒习素食,支持活命。所以者何?善男子!是尸陀林有诸非人依止中住,食人血肉。若见菩萨食鱼、肉者,而起恶心来相触恼。 饿鬼报应经(节录) 失译 一鬼问言:‘我生男女,悉皆端正,而皆早死,念之断绝,何罪所致?’ 答言:‘汝为人时,见人杀生,助其欢喜,共啖其内。杀故短命,喜故痛毒,今受花报果在地狱。’ 圣持世陀罗尼经(节录) 宋三藏施护奉诏译 佛告持世:‘若复有人,素食梵行,断食酒肉,日夜恒诵,获大富贵。’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(节录)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等奉诏译 弥勒菩萨法王子 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 为欲成熟诸众生 大方等无想经(节录)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‘云何得惭愧?云何得好身?云何复能得众所爱敬身?云何得不贪?云何得不嗔?云何能得微妙光明?云何得正性?云何得自在?云何能得大众眷属?云何能得不坏眷属?不退、不失、不贪饮食;常修知足,终不食肉;于诸众生常生爱心,常为世间之所恭敬,得名一切大施之主、得名大力、得名健行。大慈、大悲、大舍、大喜、大慧总持,随顺世间,为安世间,为乐世间。’ 佛说处处经(节录)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佛言:‘阿罗汉不食肉者,计畜生从头至足,各自有字,无有肉名;辟支佛计本精所作不净故不食肉;佛计一切天下皆空无所有,有便灭,灭复生,要归空故,为无所有。’ 诸弟子闻经欢喜,为佛作礼而去。 佛说佛医经(节录) 吴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人食肉譬如食其子,诸畜生皆为我作父母、兄弟、妻子,不可数。亦有六因缘不得食肉:一者,莫自shā;二者,莫教杀;三者,莫与杀同心;四者,见杀;五者,闻杀:六者,疑为我故杀。无是人意得食肉,不食者有六疑。人能不食肉者,得不惊怖福。 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(节录) 佛告阿难:‘若有众生临当形戮、杻械百锁、疾病困苦、鬼魅所著者,一心敬礼地藏菩萨称名,至心诵持此咒,忏悔根本重罪,发菩提心。从今始以尽未来际,不杀、不盛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、不食肉、不食五辛,受三聚戒,何等为三?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、摄律仪戒,乃至菩提归命三宝众,不归依九十六种外道邪法。’ 菩萨善戒经(节录) 刘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,放诸众生不起害心,不食肉,不欺诳,常以善法教化众生。众生不受、不废、不愁,能自调伏,亦能调他。随其所化众生之处,皆悉能令滋长福业。若以客尘烦恼因缘,堕三恶道,能速得出,虽同受苦,不生楚毒。见受苦者,心生悲愍。菩萨初发菩提心者,成就如是无量功德。 菩萨摩诃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,受持神咒,读诵通利,利益众生。为咒术故受持五法:一者,不食肉。二者,不饮酒。三者,不食五辛。四者,不淫;五者,不净之家不在中食。菩萨具足如是五法,能大利益无量众生,诸恶鬼神、诸毒、诸病无不能治。 文殊师利问经(节录)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尔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:‘世尊!若得食肉者,《象龟经》、《大云经》、《指鬘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诸经,何故悉断?’佛告文殊师利:‘如深广江不见彼岸,若无因缘则不得渡,若有因缘汝当渡不?’文殊师利白佛言:‘世尊!我当渡,我当渡!或以船、或以筏、或以余物。’佛复告文殊师利:‘以众生无慈悲力怀杀害意,为此因缘故断食肉。文殊师利!有众生乐粪扫衣,我说粪扫衣。如是乞食、树下坐、露地坐、阿兰若、冢间、一食、过时不食、遇得住处、三衣等,为教化彼,我说头陀。如是文殊师利!若众生有杀害心,为彼心故当生无数罪过,是故我断肉;若能不怀害心,大慈悲心为教化一切众生故无有过罪。不得啖蒜,若有因缘得啖,若合药治病则得用;不得饮酒,若合药医师所说多药相和,少酒多药得用;不得服油及涂身等,若有因缘得用,得用乳酪、生酥、熟酥、醍醐。我先啖乳糜,为风痰冷故。’佛说此祇夜: 若身覆是善 心口覆亦然 一切处所覆 菩萨所应行 大庄严论经(节录) 马鸣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此婆罗门无有智慧,不别贤愚,供事极苦,是以我今不宜亲昵,亦不应疏。何以故?事愚人苦不解供事亦名为苦。种种方便其相习近,渐相体信得与言语。尔时比丘问婆罗门:‘汝今何故举手向日,卧灰土上,裸形啖草,昼夜不卧,翘足而立?行此苦行为何所求?’婆罗门答曰:‘我求国王。’此婆罗门于后少时身遇病患,往问医师疗疾之方。医师报言:‘宜须食肉。’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:‘汝可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,以疗我疾。’于时比丘作是思惟:‘我今化彼正是其时。’作是念已,化为一羊系著其边。婆罗门问比丘言:‘汝为索肉今在何处?’比丘答言:‘羊即是肉。’婆罗门大生嗔恚而作是言:‘我宁杀羊而食肉耶!’ 于是比丘说偈答言: 汝今怜一羊 犹尚不欲杀 后若为国王 牛羊与猪豕 鸡犬及野兽 杀害无有量 汝在御座上 厨宰供汝食 汝若嗔恚时 当言斩彼头 或言截手足 又时教挑目 汝今怜一羊 方欲多杀害 若实有悲心 宜舍求王意 如人临刑戮 畏苦多饮酒 华林极敷荣 猛火将欲焚 又如著金锁 虽好能系缚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