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(慧能大师)(6)

【佛告须菩提:「如是,如是佛印可须菩提所解,善契我心,故重言如是也。 【「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,不惊不怖不畏,当知是人,甚为希有。】 声闻久著法相,执有为解,不了诸法本空,一切文字,皆是假立,忽闻深




【佛告须菩提:「如是,如是!】



  佛印可须菩提所解,善契我心,故重言如是也。



【「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,不惊不怖不畏,当知是人,甚为希有。】



  声闻久著法相,执有为解,不了诸法本空,一切文字,皆是假立,忽闻深经,诸相不生,言下即佛,所以惊怖。唯是上根菩萨,得闻此理,欢喜受持,心无恐怖退转,如此之流,甚为希有。



【「何以故?须菩提!如来说第一波罗蜜,即非第一波罗蜜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】



  口说心不行即非,口说心行即是;心有能所即非,心无能所即是也。



【「须菩提!忍辱波罗蜜,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。】



  见有辱境当情,即非;不见辱境当情,即是。见有身相,当彼所害,即非;不见有身相,当彼所害,即是。



【「何以故?须菩提!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,我于尔时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。何以故?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,若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应生嗔恨。】



  如来因中在初地时,为忍辱仙人,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无一念痛恼之心,若有痛恼之心,即生嗔恨。歌利王是梵语,此云无道极恶君也。一说如来因中,曾为国王,常行十善,利益苍生,国人歌赞此王,故云歌利王,求无上菩提,修忍辱行。尔时天帝释化作旃檀罗,乞王身肉,即割施,殊无嗔恼。今并存二说,于理俱通。



【「须菩提!又念过去于五百世,作忍辱仙人,于尔所世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。】



  如来因中于五百世修忍辱波罗蜜,以得四相不生。如来自述往因者,欲令一切修行人,成就忍辱波罗蜜行。行忍辱波罗蜜行者,不见一切人过恶,冤亲平等,无是无非,被他打骂残害,欢喜受之,倍加恭敬,行如是行者,即能成就忍辱波罗蜜也。



【「是故须菩提!菩萨应离一切相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生无所住心。】



  不应住色生心者,是都标也。声香等别,列其名也。于此六尘起憎爱心,由此妄心,积集无量业结,覆盖佛性,虽种种勤苦修行,不除心垢,无解脱之理。推其根本,都由色上住心。如能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,推诸法空,不生执著,念念常自精进,一心守护,无令放逸。净名经云:上求一切智,无非时求。大般若经云:菩萨摩诃萨昼夜精勤,常住般若波罗蜜多,相应作意,无时暂舍。



【「若心有住,则为非住。】



  若心住涅槃,非是菩萨住处,不住涅槃,不住诸法,一切处不住,方是菩萨住处。上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也。



【「是故佛说菩萨心,不应住色布施。须菩提!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,应如是布施。】



  菩萨不为求望自身快乐,而行布施,但为内破悭心,外利益一切众生,而行布施也。



【「如来说一切诸相,即是非相。又说一切众生,则非众生。】



  如者不生,来者不灭,不生者我人等相不生,不灭者觉照不灭。下文云:如来者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如来说我人等相,毕竟可破坏,非真实体也。一切众生,尽是假名,若离妄心,即无众生可得,故言即非众生。



【「须菩提!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】



  真语者,说一切有情无情皆有佛性;实语者,说众生造恶业定受苦报;如语者,说众生修善法,定有乐报;不诳语者,说般若波罗蜜法,出生三世佛,决定不虚;不异语者,如来所说初善中善后善旨意微妙,一切天魔外道,无有能超胜及破坏佛语者也。



【「须菩提!如来所得法,此法无实无虚。】



  无实者以法体空寂,无相可得;然中有恒沙性德,用之不匮,故言无虚。欲言其实,无相可得;欲言其虚,用而无间,是故不得言无,不得言有。得无而不无,言譬不及者,其唯真智乎,若不离相修行,无由臻此。



【「须菩提!若菩萨心住于法,而行布施,如人入闇,即无所见。】



  于一切法,心有住著,则不了三轮体空,如盲者处闇,无所晓了。华严经云:声闻在如来会中闻法,如盲如聋,为住诸法相故也。



【「若菩萨心不住法,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见种种色。】



  若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多无著无相行,如人有目,处于皎日之中何所不见也。



【「须菩提!当来之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于此经,受持读诵,则为如来以佛智慧,悉知是人,悉见是人,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。】



  当来之世者,如来灭后,后五百岁,浊恶之世,邪法竞起,正法难行,于此时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得遇此经,从师禀受,读诵在心,精进不忘,依义修行,悟入佛之知见,则能成就阿耨菩提,以是三世诸佛,无不知之。



【「须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;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;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,以身布施,若复有人闻此经典,信心不逆,其福胜彼,何况书写受持读诵,为人解说。】



  佛说末法之时,得闻此经,信心不逆,四相不生,即是佛之知见,此人功德,胜前多劫舍身功德,百千万亿不可譬喻。一念闻经,其福尚多,何况更能书写受持为人解说,当知此人,决定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所以种种方便,为说如是甚深经典,俾离诸相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所得福德,无有边际,盖缘多劫舍身,不了诸法本空,心有能所,未离众生之见,如能闻经悟道,我人顿尽,言下即佛,将舍身有漏之福,比持经无漏之慧,实不可及,故虽十方聚宝,三世舍身,不如持经四句偈。

  法云,心有能所四字,一本云,有能舍所舍心,有元来未离众生之见,此解意又分明,故两存之。



【「须菩提!以要言之,是经有不可思议、不可称量、无边功德。】



  持经之人,心无我所,无我所故,是为佛心,佛心功德,无有边际,故言不可称量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