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无尽礼,亦是普贤行愿,遍尘刹依正二报,能礼之身无尽,所礼之佛无尽。即各礼纯熟,净境圆通,每礼敬时,种种无碍功用,任运现前,如帝释殿前的珠网,光光互彻,重重无尽。亦似华严所说:“一毛孔中悉明见,不思议数无量佛,一切毛孔皆如是,普礼一切世间灯”。 这十种礼拜,其中前两种是不如法的,不能够施行的,后面八种是如法的,是值得我们取用的。这八种礼法,从浅至深,都是初学礼敬诸佛的人,所应思惟作观,所应渐次练习的。 在佛门中,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拜佛的礼仪如下: 1、肃立合掌,腕与心口平,两足跟离开约二寸,脚尖相距约八寸,成八字形。于蒲团之前站好后,两手(十指并拢)合掌(斜向上)当胸,收束杂乱的心意。 2、分右掌向下,按于蒲团之中心,左掌不动,两膝跨开,跪于蒲团上。 3、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;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,两掌相离六寸许;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;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(手心向上,意在以两手承佛足,头面接足礼)。 4、以两手曲指反转,仍按于蒲团之原处。头离蒲团由伏而起,然后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,再以左掌离蒲团,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,继而以右掌用力撑起(两膝同时离蒲团),合于左掌当胸,此为一拜。 拜毕后还有一礼,如世俗之作揖,名为“问讯”,即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,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(是时鞠躬)放至近腹处。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,叠成拳式,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(是时已直其躬),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,手心向上,右手叠至左手至上,两大拇指相接,此即大三昧印也(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手上,余与三昧印同),此为拜佛礼毕,头再略一低而已,手便撒开而退。 以上为一般拜佛之礼拜法,至少三拜,多则以三数迭加,如六拜、九拜、十二拜等。此外,密宗尚有“佛部、莲花部及金刚部”等之合掌与礼拜方法。行者皈依后,自有上师亲传,此处不赘。 拜佛是佛门中很重要的一项仪式,其真正意义就是见贤思齐,折伏骄慢的习气,忏除业障,修平等心。六祖惠能大师说过,“礼本折慢幢”。即拜佛只是一种帮助你懂得谦虚的仪式,并以此来折服自己骄傲的心,因此如果我们拜佛时,带著傲慢的心,那么拜佛就失去意义了。礼拜诸佛菩萨,除了能折服我们内心的贡高我慢之外,还让我们得以忏除业障。所谓“礼佛一拜罪灭河沙”,灭罪当先整肃威仪,内外威仪具足,自能感应诸佛、菩萨之护持加被。除去了业障,才能使我们真正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平等之心。这也是拜佛的真义所在。 据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四记载,恭敬礼拜如来,可获得五种功德: 1、端正,谓见佛相好而发欢喜、生渴仰之心,以此因缘,来世可得相貌端正。 2、好声,谓三称南无如来佛号,以此因缘,来世可得好音声。 3、多财宝,谓以散华、燃灯等布施供养如来,以此因缘,来世可获大财宝。 4、生长者家,谓心无染著,合掌长跪,至心礼佛,以此因缘,来世得生长者之家。 5、生善处天上,谓由恭敬礼拜如来所获之功德,来世得生善处及天上。 而真正恭敬礼佛,恭敬一切人事物,亦可得到尊重身的果报,就是一切众生看到你自然会起一种恭敬心,尊重之心;并且可以断烦恼,消业障,开智慧,容貌端庄,身心健康等。 礼拜诸佛时还有些注意事项: 1、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,礼拜时不必立于中间,只要出于至诚心、恭敬心即可,因为佛具三明、六通、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法,只要众生起心动念,佛无一不知,所以佛堂里不要执著在甚么位置上。 2、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,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,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,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,就随众站立,合掌问讯即可,不可个人礼拜,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,且不合威仪。 3、拜佛时,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,以免踩到海青,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,不可翘起,如此才合乎礼仪。动作不缓不急、态度要虔谨、恭敬,才能感应道交。 4、拜佛时,应默念偈云:“若得见佛,当愿众生,得无碍眼,见一切佛”或云“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”或云“法王无上尊,三界无伦匹,天人之导师,四生之慈父,我今得皈依,能灭三祇业,称扬若赞叹,亿劫莫能尽。” 礼佛主要在诚敬,故行观想或念诵,则视个人修持而异,并无定规。 5、凡有人拜佛时,不得从其前迳行而过。 6、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,不得与师并行,当位于师之后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