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有,或有见人之善,不是想着如何去学习他,敬慕他,而是憎恶诽谤他,胸中常怀侵夺之心,希望损人利己,将他人之财物供自己取用,挥霍完了,又重去盗取。当然逃不出神明的眼界,终将其人打入恶道,自然有三途恶道的无量苦恼等着他,其人辗转于三恶道中,旷劫长时也难以得出,其痛苦不堪言说。” “其三者,世间人众,由于相互之间的业因导果而出生于世,寿命能有多长?不良之人,身心不正,常怀邪恶狠毒之心,常沉溺于淫欲放荡,烦懑填塞胸中,淫邪放荡流露于外表,所作之事不但耗费损失家中产业,更因这些事情不合法度甚而至于违犯法律招来恶报。应当为之追求、为之奋斗的,他们不愿去追求去奋斗。又有的人拉帮结伙,兴起争战,互相攻伐,侵掠杀戮,武力胁迫,公然抢夺。将以此种种兽行抢夺来的财物拿去取悦于妻妾强人,纵情于声色,不知疲倦地寻欢作乐。世间人众对此憎恶讨厌,为此使之遭受灾祸和无边痛苦。这些作恶之人,虽现人形,却显鬼魅的恶毒。那明察人世的神明白会给他们记上这笔帐,以他们自己此生作恶之因,将其在来世转生之时变为饿鬼畜生,堕入三恶道,受到那无边无量无穷无尽的苦痛折磨,其人辗转于三恶道之中,很多时劫也不能出来,其痛苦难以言说。” “其四者,世间的人民不挂念着修善的事,却拨弄是非,言辞粗鄙,假话大话,阿谀逢迎,憎恨嫉妒善人的才德,败坏贤明之人的名声;不孝敬顺遂父母,不尊重而慢待老师,朋友间不守信誉,难得以诚相待;骄傲自大,炫耀自己有道行,横行霸道,仗势欺人,想让大众对己产生敬畏;不知羞惭,不自戒慎,不听劝慰,不服教化,其心常怀自大傲慢,仅依靠其前生前世所积累的那点福德的佑护,才未马上受难;于今生今世作恶多端,前世辛勤修得的福德终归消耗殆尽。其人终了之时,他所作的各种恶业拥着他的魂魄去到冥世,他的恶名和所作的恶业,都登记在神明的档案里,其人被自身生前所作之灾恶罪过所牵引,没有办法得以脱身,只好跟着前去,进入到狱火汤镬之中,身心被摧毁破碎,精神肉体痛苦不堪。到了这个时候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” “其五者,世间的人民不思努力,留连于松懈懒惰,不肯作善举好事,也不肯修身养性,不能敬业乐群。父母教诲儿女,儿女违背忤逆,就好像是冤家对头。有这样的儿女还不如没有。如此儿女,辜负父母养育之恩,违背孝敬长辈的世间礼仪,对父母的恩德全无一点报答之情。有的人放荡自纵,游乐散漫,好酒贪杯,嗜爱美味,无知无识,专横跋扈,心无远见,冥行妄作,不懂得人情世故,不懂得仁义礼貌,对其规劝告诫也没有用。有的人对父母姊妹;亲戚眷属的生活困难全然不顾,不考虑父母之恩,不考虑老师朋友情义,心常念恶,口常言恶,身常行恶,三业之中一无是处,无善可言。不信仰诸佛的经言法教,不相信生死因果,善恶有报。欲想杀害阿罗汉,离间僧众使之争斗,蒙昧无知,反而自以为聪明。不知道生从何处而来,死后又去到何方,待人接物,不知仁爱和顺,痴心妄想于长生不老。对慈悲之心的教诲不肯相信;对苦口婆心的劝勉之话;无动于衷。上述人等心中因痴愚而黑暗不明,对善意良言不能开悟理解。生命将要终了之时,后悔恐惧交相产生。不预先修善,死到临头方生后悔,可为时已晚,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” “在天地中间,天、人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五道生死流转,其善恶因果报应不爽是明摆着的事。行善作恶各有报应相随,祸受之于恶,福受之于善,是祸是福,均由其本人自己来承当,他人无可替代,善人行善事,今世乐施好善,来生得入富乐人家;今世勤修福慧,来生得入贤达人家;恶人作恶事,今世使人痛苦,来生得入穷苦人家;今世痴愚,来生还入痴愚人家。这其中的道理有谁能知?唯独只有佛能知能晓。佛说的教导人众的方法,所开示的真实之相,信受不移而依此笃行的人极少极少。所以世间生死轮回永不停止,堕于三恶道之路的人众不能断绝。像这样的世间凡夫俗子,难以全部都度脱完毕,所以才有三恶道无量苦恼,让这样的凡夫俗子辗转于其中,生生世世,旷劫而不能得出,解脱生死的希望无从感受,痛苦难以言说。” “像这样的五恶、五痛、五烧,犹如大火焚烧人身,若有人能在火烧之中,专一其心,制止意业发生,端正其行为思想,言行一致,诚心诚意,不管世间浊秽如何,独作善事,不作各种恶事,其人之身便独得度脱,获得他行善报应的福德,可得以在无生无灭的涅盘境界中长生。这就是五大善。” (三十六)重重诲勉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说:“我告诉了你们这个五恶、五痛、五烧辗转相生因果轮回的道理。若还有人敢于犯此五恶,必当遭到恶果所报,或者其人今世就得现报,先被病恶祸及,痛苦不堪,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让大众都得见这恶行恶报的下场。或者其人在寿终之后,堕入三恶趣中,忧愁痛苦,酷刑荼毒,自业之火,炙灼自身;与他在生之世结的冤家对头共处一地,互相伤害残杀,从很小的摩擦开始,愈演愈烈,最终酿成重灾大祸。” “上述两种恶报都是由于生之世贪得无厌,积敛钱财,无羞无耻,沉溺色情,不肯以财物布施穷人,只求自己快乐和欲望得到满足,不管所行之事的是非曲直。由痴欲贪婪之心所迫使,损人利己,不择手段与人争利,争得的富贵荣华,只是一时的快意,不愿忍辱修习,不能修善积德,威风权势没有几天长久,随即便磨灭殆尽。天理昭然,自会观察审视到其人所为。其人自感罪行败露,惊惶失措,将孤独地堕入恶道之中。从古到今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。痛心啊,真使人痛心!” “你们听我说了这些法教,应对这其中道理深思熟虑,各自端守奉行教法,终身不要有片刻懈怠。尊重阿罗汉等修行人,敬爱行善好施的大居士,仁义慈悲,博爱众生,当求济度世间有情之道,拔除断灭生死和各种恶的根源。如这样作,则必将脱离三恶道的忧愁、恐怖、苦痛。你们作善事,首先得作什么?首先应当自行端正身心,端正耳、目、口、鼻。身心洁净,与善便可相照应。不要顺逐嗜好欲望,不要造下诸种恶业,语言面容应当温柔和蔼,自身及行为应当专诚瑞正。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都应当安祥沉静,从容不迫。做事仓卒慌忙,必将失败与后悔,一招不慎,便会丧失其修习了许久的功夫德行。” (三十七)如贫得宝 “你们应当广修六度,培植功德之本,不要违犯了戒禁纪律。一定要忍辱精进,用心专一。守斋持戒,务使身心清净。若能在此秽土守斋持戒一天一夜,所获的功德胜过在无量寿国里作一百年的善行义举。为什么呢?那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各种福德善事积累而成,没有哪怕是如毫毛头发的一丝恶念。在我们这娑婆世界修善十天十夜,胜过在其他诸佛国中修善千年。为什么呢?其他的佛国天然有佛德,没有造成恶业的余地。不像我们这世间,善少恶多,饮苦水,吃毒食,终无休止之期。”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