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建设佛化家庭(蔡吉堂)(2)

5、正行;以清净身口意为处世立身之行,人与人、人与人群社会有正当处世的道德,政治、法律,不强制侵犯干涉他人利益为原则,所谓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”的公平原则,这就是正行。 6、正精进:放逸,懈⒗炼瑁侨

  5、正行;以清净身口意为处世立身之行,人与人、人与人群社会有正当处世的道德,政治、法律,不强制侵犯干涉他人利益为原则,所谓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”的公平原则,这就是正行。

  6、正精进:放逸,懈怠、懒惰,是人生发展、进化的障碍,所以现代社会要发展,必须消除放逸、懈怠、懒惰的坏习惯,当以勤快、奋发、更生、勇猛精进,为改造社会、促进社会发展而为正精进。

  7、正念:有善恶之分,於境界中生起贪瞠痴之念,是为恶念。正见宇宙人生真相而熟习明记,而起欲及精进发语动行之间,时时生起正念,不令流於错误、邪见,是为正念,亦名善念。

  8、正定:定就是集中心力,专注一境,以境界中不会心猿意马,而能专心於现实之真相,於观实真相洞明契应而无复丝毫违越,是谓正定。

  此中正见、正念,正定皆为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,关键在於优婆夷。优婆夷首先把家庭处理得佛法化,还要注重对儿女的教育成长,对儿女灌输佛法知识,使他们能以正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,教导子女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若佛教家庭以此为教育指南,佛教可以在家庭中生根,更有可能影响於社会,普及深入於社会。正业则为家庭经济,要使家庭和谐、美满,就要使家庭成员有正当的职业,要求家庭经济来源合理化,应以不违背佛法为原则,不营屠业,不营酒业,不营鸡鱼及杀、盗、淫不净行业。凡出售货物不偷税、不折扣、公卖公买,心地清净。或为工,农、政府官员应以“四摄法”摄持同事,造福社会,造福人群。正语、正行则为家庭政治之原则,佛化家庭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,以和合语、身体力行善导家人。现在我国正处於改革、开放时期,佛化家庭要以八正道为指针,使家庭成员人人有道德、有正见,爱国,爱教,这样,佛教才能为国家所采纳,为人民所接受,佛教也才能发扬,光大。

  教育、政治、经济,为人生社会的三大要素。正欲、正精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,也是完成三要素的先行者。社会、人民若能於此佛说的八正道,契机於心,则能奉为教育,政治,经济为最高准则,那么,社会安定,人民和乐,国家哪有不昌隆富强之理。

 

  三、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

  佛化家庭,要以受持五戒善法为基石,受持五戒是每个佛教徒之要行。现将名列下:1、不杀生而仁爱。2、不偷盗而义利。3、不邪淫而礼节。4、不欺妄而诚信。5、不饮酒而调善身心。此五戒上半截是伦理原则,下半截是儒家之五常,上半截是遮止不当为,下半截在做必当为。能止,当为,止而不当为者曰戒,作所必当为者曰善。戒善圆满是完成人格之标准,故佛弟子应依此为行。    、

  l、不杀生而仁爱;不杀生即不伤害一切有生命体,能不杀一切有情体即心起仁爱。不杀生,有开遮之方便,严格说,能伤害一切有情之器具都不能执,这是遮止,若人处於恶虫中,能伤害人亦要防除,这是开戒,但能不要伤害的还是以慈悲为怀。-—切执刑、屠畜,煮蚕等都在遮止之列,若有违法乱纪之人,当依国法开许方便,若为避瘟疫除灭毒虫,也依方便摄之。但要知道遮开是爱利全国人民,仁义本在维持和平,若能爱己如爱人,从爱己,推而广之,即爱人、爱家、爱国、爱人类、爱一切有情体就是博爱。

  2、不偷盗而义利:偷即是诈骗,趁人不知窃取东西,盗即是强劫豪夺,也就是说不与而取,非分而取,无功而取都是属於偷盗。能资生活而遂望之谓利,致利於宜之谓义,功食相准,受施相称,知利己须利人,即利人为利已,就是义利,若人能行义利就没有偷盗之现象。

  3、不邪淫而礼节:淫指男女行为之事,不正当的男女行淫为邪淫。除依国法民俗所正式结合之夫妻外,不得行淫,乃至男与男、女与女及一切畜生等,都是佛所遮止。故曰:君子之道,造端夫妇。合理而行之谓礼,适当而止之谓节,合理则正而不邪,适当则乐而不淫。

  4、不欺妄而诚信:不欺妄即不用语言欺骗他人,诚者公私如一,信者言行若符,言行一致者即诚信。若人与人,人与社会交际相互欺诳者,那么人心就会惶恐不安,社会就会崩溃。故佛制不妄语戒。

  5、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,凡饮有含刺激兴奋性者,都会成为一种爱好,成为习惯,腐败身心健康,拂乱性情血气,由之而肆行於盗邪等事。若不服乱性情品者,生活起居都有一定的安排、调节,则身心自然调善。

  此五戒,有性遮之别,前四种为性戒,后一种为遮戒;性戒与人心之危害,遮戒与道心之障碍。若人能受持五戒,则必为人中之圣贤。若人能受持一至三戒,则未能完成完善之人格。但佛化家庭应根据现实条件,现实生活而受戒,尽量做到受持五戒,依五戒为生活基础。那么就可以完成完善的人格,故佛教的道德行为,依五戒为基石,在这基石的基础上,能行自利利他之菩萨之道,完成究竟的人格。

  若佛化家庭的成员能做好上述的三个方面,那么,佛教徒就会被社会上所重视、承认,也会被社会上所采纳,所赞誉。这样佛教就能浸透人心,就能完成人间佛教的宏伟目标,这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本质意义。


 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