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实践佛法 (徐恒志居士著)(7)

(三)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 在佛法上,对于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,根据自始至终有系统的说法,须经三阿僧祇劫,这譬如读书由小学、中学而大学,必经一定的时间和程序,不能越级超登。经历十信、十⑹校叵虻任淮危

(三)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

在佛法上,对于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,根据自始至终有系统的说法,须经三阿僧祇劫,这譬如读书由小学、中学而大学,必经一定的时间和程序,不能越级超登。经历十信、十住、十行,十回向等位次,为第一阿僧祇劫;从初地到七地为第二阿僧祇劫;从八地以后为第三阿僧祇劫(依别教位次)。

所谓阿僧祇,译意为无央数,正是说时劫的久远,我们就自性上烦恼垢污所积的深厚来说,当然必须有相当修治的时间,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这不过是就一般教义普遍性的说法,实际上,佛法并没有一定的时间相,要看个人执著深浅、学法因缘和主观努力的不同,来决定其成就的迟速;而且学佛一事,原不能只就今生一个时期来论断,所以不要作一般情见上的呆板执定。像密宗对这三劫,就不取其时间的意义,而是配合于粗、细、微细的三种妄执。根据密宗教义,那些夙植深厚、上根利智的人,由于用自宗不共的异胜方便,得三密他力的加持,现行又能苦到精纯,这样,在一生中修完一切学程,顿断三种妄执,即身开、示、悟、入佛知见,并非完全不可能,正像有些学校读完一定的学分,即得结业,而不限定其时间。(应当指出,既说‘夙植深厚’,可见过去也曾修学,仍有积渐成顿的意义。)此外,密宗有三种即身成佛的说法:

1.理具的即身成佛。就是说明我们的身心,本是大日、金刚两部的本体,换句话说,除我们现前肉身之外,更没有本觉的体性,这正相当于台宗‘六即’中的理即佛。

2.加持的即身成佛。就是我们本具的自性功能,与觉者三密的加持力相应,互相融会贯通,便能即身表现觉者超然的动作,显示本尊所具的德相,这大略相当于‘六即’中的相似即佛。

3.显得的即身成佛。就是由于自身成就三密妙行,而能显发本具的万德,圆成自性的实相,这便相当于‘六即’中的分证和究竟即佛。所以密宗‘即身成佛’的意义,正与台宗‘即佛’圆义,有其共通的地方。

此外,禅宗又有‘见性成佛’的说法,由于宗下是圆顿教,直截根源,先破无明,而粗垢也随之而脱落,所谓一断一切断,本来没有位次,也不取时间相;且见性之后,一切便易于为力,所以见性时,就是成佛时。华严经说:‘初发心时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知一切法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’正是圆顿的教相。不过就事修上来说,同一明心见性,而有透破初关、重关、末关的不同,这三关正是除粗惑、细惑、微细惑的各阶段。

至于净土法门,以生佛感应,如磁石吸铁的力量,使即生往生为目的。一得往生,由于境缘殊胜,就可由一位不退而圆证三不退,由一同居土而横超上三土,一生便得成就,中途并无留碍,这正是净土法门的殊胜和圆满!

总结以上论述,禅密诸宗所说,是不取时间相,先后不二,有力承当,视为当然,正是‘六而常即’;而一般教义,则是示修证的宏轨,又是‘即而常六’,理事不二,本来圆通。我们正不必偏执一面,怀疑莫决,但事耕耘,不问收获,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,百福庄严,自致成佛,实是我们实践佛法的正确方向!

七、后记

我已将有关佛法的一些实践问题,作了如上的介绍,不但一知半解,未尽其妙,而且既落言诠,岂是究竟?徒然扰乱学者的净心,正是作者的罪过!但愿修学同仁,因指见月,勿生执著,由行而证,不尚空谈。我们不但要在佛法实践中,提炼智慧,发掘潜力,并将使伟大的佛法,传灯无尽,在广大法界中,永远发挥其济度群生、利乐有情的作用,尽未来际,无尽!无尽!文毕,回向说:

我写此文 严净佛土 上报四恩 下济三途

见者闻者 度人自度 尽此报身 共生乐土

 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