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概要·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(8)

出世间上上禅定,是诸佛如来,所修所证的那伽大定,即是“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。”任纵外境千变万化,内心犹如虚空一样,湛寂常恒,不生不灭,不动不U饩褪谴锬ψ媸Φ牟涣⒂镅浴⑽淖郑掏獗鸫撵ǎ娲

   出世间上上禅定,是诸佛如来,所修所证的那伽大定,即是“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。”任纵外境千变万化,内心犹如虚空一样,湛寂常恒,不生不灭,不动不摇。这就是达摩祖师的不立语言、文字,教外别传的禅定,六祖大师的自性清净的禅定,昔日释迦如来在雪山六年苦行深入禅定。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的禅定、六祖大师在黄梅山一年碾米的禅法是一脉相承。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,修行禅定能度散乱之心。烦恼断尽,智慧圆满,就是《楞严经》说的,“净极光通达,寂照含虚空”的道理,故名出世间上上禅定。
   天龙大师,平常教化众生,是以一指禅的方便法门。有一日天龙大师正在禅堂坐香时,忽然来了一位尼姑,头戴草笠,右绕三匝后,站立师前,不下笠,不开口,来参天龙和尚。师问:何不下笠?尼答:道得即下,道不得即不下。当时天龙不知所云,于是尼即去。天龙生大惭愧,想明日出外参方寻师学道。正巧,当夜梦见本山土地告师,不要出走,明日有一位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。梦醒后天龙知是奇事。次日下午,果然来了一个禅和子,他名叫俱胝,欲见方丈。天龙心想莫非就是昨日所梦的奇事?于是就把尼姑所问之事告知俱胝,请求开示。师云,请你按照尼姑请法仪式,对我问来。天龙就照尼姑问法样子向俱胝请问。俱胝说:“何不下笠?”天龙说:“道得就下,道不得就不下。”这时,天龙就放下身心,聚精会神地对着和尚,俱胝就以无言而说的方便法门,突然举手竖出一指。天龙当看到手指举处,触目会心,忽然大悟,礼谢俱胝和尚。过了不久,这位尼姑又来向天龙求开示,师就把手指一竖,尼姑当下顿然大悟,礼谢而去。从此天龙就以一指禅,开示众生,名闻天下。求法者纷纷而来,天龙总是以一指示人,因而受教获益者甚众。有一次一位道友来参,正逢天龙不在家里。有一侍者,经常看到天龙和尚开导众生,总是以一指示人。因此他就冒充天龙,照样把手指一举,居然也使来参的道友获益非浅,大众都以此事传为趣闻。天龙回来得知侍者代举一指之事,十分欣慰。为了进一步考验,令这位侍者成就法器。就准备好戒刀一把,叫侍者来问:我不在家,你对来参者如何开导?侍者说:我看和尚说教度人,总是把手指一举,所以我也同样把手指一举。无龙说:现在你举给我看一看。侍者依教把手指一举,正在这时,天龙和尚手持戒刀,猛力一砍,顿时侍者手指掉了下来,侍者正在痛时稍有会心,更加精心参究,有所省悟。天龙知侍者机缘成熟,可成法器,再叫侍者举起手指,侍者将手一举,举起砍指,不见手指,忽然开悟,礼谢和尚。随手把拜垫搬起,负在肩上去了。无龙和尚与侍者都是从一指处,悟解自性清净禅,不立言语文字,教外别传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的。出世上上禅定,是竖臂擎拳,无非妙用,扬眉瞬目,尽是禅机。圆瑛老法师在宁波天童寺修禅悟道时说:“山穷水尽转身来,迫得金刚正眼开,始识到家无一事,涅槃生死绝安排。”正如《牧牛图》说:“人牛不见两无踪、明月光含万象空,若识此中端的意,野花芳草自丛丛”。这就是禅定度散乱。
   智慧度愚痴:愚痴指众生要消灭无明烦恼,痴迷无知,就要靠智慧光明的般若。般若意译为净智妙慧,简称智慧。是从实相般若本体,生起观照般若妙智。因为有了智慧,所以对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,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。释迦牟尼佛在成道时,就是把八个妄想识心,转成为四个菩提妙智。所以说佛是一位大智慧大觉悟的人。般若妙智是辉天鉴地,耀古腾今,是指佛本来具足的根本智。还有后得智,就是烦恼断尽,智慧圆满,理事成就的智慧,在六度次第位居第六,论它的功能作用,实为第一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五度,如果没有般若智慧,那里会发心修行?所以说般若智慧是六度的先导。
   智慧也有三种。第一真智,又称实智,是从其如实理所生起的智慧。从实理起,还照于理。就象一个摩尼宝珠的光,依珠所生,仍然返照于珠。所谓真如理体,就是众生本有的真心,圆满周遍。真实不虚,所以叫做真,不变不易,所以叫如。是用如如智照如如理,故名真智。第二俗智,又称权智,意为权巧方便,它能够普照世间、出世间、十法界所有一切诸法,种种的名字,种种的相貌,种种的差别因缘等,没有不照彻明了,这叫做俗谛。第三中智,即中道妙智,不偏不倚名叫中,意即不偏于空,也不着于有。因为空之与有都是属于两边,中智照空的时候,了知真空不空,具足妙有,全真谛就是俗谛。照有的时候,了知妙有非有、具足真空、全俗谛就是真谛。真所谓真俗圆融,空有无碍。恰如镜子照东西一样,镜中之像,若说它是空的,而幻像宛然存在;若说它是有的,镜体空无一物,这就是空有互相彰显,真俗本来一致。这种智照称为中智。权教菩萨修行六度以其不能离相,不达三轮体空。唯有实教菩萨修行六度,了知三轮体空,绝相泯心,不见有我能修六度,不见有所度六弊,不见有六度之法。因此实教菩萨所修六度,称为六波罗密。波罗密汉译为到彼岸,菩萨修行六波罗密,就能从生死苦海此岸,渡过烦恼中流,而到达涅槃的彼岸。释迦如来佛花了二十二年漫长时间,说了六百卷的《大般若经》,主要是要用般若妙智,来破除众生的愚痴;破除外道的邪见,拨无因果;破除二乘的法执;破除权教菩萨的着相。所以说般若如大火聚,四边不可触。不论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五蕴、一切诸法,如以般若妙智净慧一照,当下万法皆空。这就是《心经》里面说的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、能够度一切苦厄。彻底悟知色不异空、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的道理。这就是智慧度愚痴。
   (三)四摄法门
   菩萨所修的四摄法门:有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四事,来摄受众生、度脱众生。令众生得蒙胜益,欢喜愿乐接受菩萨的教化。这是菩萨慈悲心切,开设度化众生的四种方法。
   布施:菩萨修布施行,能够以种种钱财物质,乃至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和头目、脑髓都可以施舍给予一切众生,满足众生的愿求。不违逆人们的意志与众生广结善缘和法缘,令他们所求如意、离苦得乐。这样一来,众生就容易接受菩萨的教化。有缘才能受化得度,无缘见面就会讨厌。佛也有三种不度,一是无缘不能度。二是定业不可转。三是不能尽众生界。因为世界众生都是依惑造业,随业受报。定业是难以得转。只有依靠诸佛菩萨三昧威力,以及自己虔诚忏悔,会二力于一时,收成效于一念,才能转化,变大为小。如悟达国师,他生了人面疮,只有迦洛伽尊者的三昧水洗涤,方奏奇效,十方世界无量无边。十方众生,也是无量无边。佛虽有不可思议神通妙力,亦不能把所有众生统统度尽。所以说菩萨发心修布施度,与众生结缘,使众生见到菩萨相好庄严,听到菩萨洪名圣号,心生欢喜,令一切有缘众生,皆得慈航普渡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