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念佛的真实利益(第三集)(2)

在一切经里面会段蘖渴倬罚馐遣豢伤家椤U獠烤比挥兴奶厣⒑么Γ牟怀ぃ坏⑽蟀旃奔洌夂苤匾4砉掖笫拢砉瘢奔涮ち艘膊恍校钥嗡惺奔洳荒艹ぃ谌菀岣弧U獠烤韵嗬硎虏


  在一切经里面会选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不可思议。这部经当然有它的特色、好处,经文不长,不耽误办公时间,这很重要。处理国家大事,处理公务,时间太长了也不行,所以课诵时间不能长,内容要丰富。这部经,性相理事不但具备,可以说样样圆融,统统讲到了,理事圆备,尤其是对因果讲得非常的透彻,这部经的确有它的特色,何况这部经是第一经。我们能够想象得到,清朝皇帝都是学佛的,都是皈依三宝虔诚的佛教徒。

  乾隆的时候,彭际清居士是佛门里了不起的一位大德,他是专弘《无量寿经》的,他有《无量寿经》的节校本,九种版本里面有他的一种。他的父亲是兵部尚书,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,等于现在的国防部长,所以他是贵族出身。童子就考中进士,不满二十岁称童子,这是他自己的成就。进士及第就像现在的博士学位,在学位里面是最高的。他也做过几年官,做了几年不干了,专门念佛,专弘净土。最近我们这里流通的小册子,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就是他作的,彭际清居士的,他对《华严》有特别的心得。而且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说《无量寿经》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就是彭际清说的,他说出这个话,他跟清朝皇室有那么深厚的关系,所以清朝宫廷里面选择《无量寿经》作为常课,我们能够理解,能够想象得到。彭际清认为这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。这个做法就是见和同解真正的落实。依据《无量寿经》,用《无量寿经》作为我们思想见解行为的准则,这个见解真的就相同。这是说清家用这个方法。

  在佛门里面,我们知道大乘佛法有八个宗,小乘虽有两个宗,唐朝末叶以后,小乘在中国就衰退了,现在没有了。中国只有大乘,没有小乘。大乘八个宗,每个宗里面分很多派,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当然见和同解在原则上来说是决定相同的,就是觉正净。细分是各宗各派都不相同,每一个宗派所依据的经论不相同,修行的方法不相同,这一定要知道。就好像一所大学有许多的院系,每个院系修学的课程都不一样。换句话说,每一宗有每一宗见和同解所依据的经论,每一派有每一派所依据的经论。譬如天台依法华三大部为见和同解的基础,你要想学天台,你一入门先把这三大部去念五年。叫你念五年是什么意思?这五年使你的思想见解行为与这个经典的教训相应。凡是天台人统统都是用这个来做标准,你也用这个,将来跟大家才能够相处,想法、看法、做法才能够一致。如果你要想学贤首宗,那就念《华严经》,以《华严》做见和同解的基础。所以学《华严》的不能跟学天台的人住在一起,会吵架,他们依据的经典不相同。最后的归宿相同,但是他当前走的路线不相同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。

  所有一切法统统是佛说的,我们在一切法里面选择了一个法门,与共同选择这个法门的同修们志同道合,组成一个道场,这是共修。这个道场里面见解完全一样,跟另外一个道场不见得是一样,与另外一个道场应该怎么相处?应该要互相尊敬,决定不可以毁谤。为什么?你要毁谤就是谤佛、谤法、谤僧。这个诸位知道的,戒律上讲得很清楚,毁谤三宝的罪是在地狱,非常之重。虽然选择的法门不相同,一定要互相尊重,自己要谦虚、要尊重别人,这个态度佛在《华严经》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。诸位看看《华严经》最后的一品,《八十华严.入法界品》,一共有二十一卷,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。而《四十华严》讲得非常详细,《四十华严》就是《八十华严》的「入法界品」,总共四十卷。你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每个人所修的法门不一样,各个不相同,善财童子去参访,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没有一个说「我的法门好,别的法门都不行」,你去查查《华严经》有没有这一句话?没有。每一位善知识都是自己谦虚,「我的智慧、我的德能不如别人,我修学这个法门,他们都比我好」。自己谦虚,称赞别人,这就是和。如果自己说「我这个好,我这个第一,他们那些都不如我」,这是谤,不是和,就不和了。我们看到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统统是赞佛、赞法、赞僧,这是学佛人牢牢记住要守的一个基本戒律。

  我们通常读的戒律多半用《四分律》,菩萨戒里面第一条「不杀生」,《瑜伽菩萨戒本》第一条戒是「自赞毁他」,不自赞毁他,这是第一条戒。自己赞叹自己,毁谤别人,这个罪是最重的,菩萨戒里面最重的一条罪过。如果自赞不毁他,或者毁他不自赞,罪稍微轻一点。自赞又毁他,这个罪是非常之重,第一重戒。希望同修们,对于跟我们学的法门不相同,宗派不相同,一定要尊敬,决定不能够毁谤,这样才能够往生西方世界,否则的话,佛念得再好,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从来没有一个自赞毁他的,西方世界各个都修圆满的六和敬,这是非常的重要。就是每一宗、每一派,见和同解所依的经论不相同。

  在净土宗所依的三经一论,三经第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第二部《阿弥陀经》,第三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。这三经的性质,《无量寿经》可以说是净土概论,将西方极乐世界整个的介绍给我们,它的缘起,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,它的历史,它那些状况,我们去的方法,九品因果,真是说得非常的周到,所以它是净宗第一经。《弥陀经》虽然与《无量寿经》是同部,文字少,说得简单,它内容的重点像古大德在注疏里面讲的一样,劝信、劝愿、劝行。信愿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,是三个必须的条件,《弥陀经》的重点是在劝我们相信、发愿、念佛。

  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内容是给我们讲修净土的原理,理论的基础,特别是两句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这是净宗的原理,的确是不可思议。除这个之外,《观经》里面给我们讲方法,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、持名念佛,经题叫「观无量寿佛经」,这些方法里面讲观想讲得特别多。十六种方法,从第一到十二都是讲观想,所以观想讲得特别多。第十三观叫观像,第十六观讲持名,持名是讲得最少。但是读这部经要留意,持名念佛放在最后。佛法跟世间法有些地方是概念相同,最殊胜的摆在最后。好像世间唱戏一样,最好的那出戏,压轴戏摆在最后,最精彩的。持名念佛放在最后,就是念佛法门里面最精彩的。如果不相信,你可以看看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章,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」摆在后面作压轴戏。按照排列,观世音菩萨应该排第二,不能排在最后;大势至菩萨应该排在第二十三,不能排在二十四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上这两位菩萨唱压轴戏,是《楞严经》修行的精华。

  我一九七七年在HKong讲《楞严》,那时候海仁老和尚还在,他那时候九十多岁,我去看他,因为他在HKong号称为首楞严王,我这个后学讲《楞严经》的去拜首楞严王。我去的时候他很欢喜,跟我谈《楞严》,而且特别告诉我,有时间当然讲全经最好,如果没时间单讲第六卷,第六卷这一卷是《楞严经》的精华,第六卷就是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」。第六卷一共有三个大段,前面一大段是「观音菩萨耳根圆通」,经文很长,当中一段就是「文殊菩萨拣选圆通」,末后一段「四种清净明诲」是属于戒律,的确《楞严经》的精华全在这一卷,这老和尚讲得没错。我跟他有这么一面之缘,到第二年老和尚就往生了。观音菩萨放在最后,这是压轴戏,最好的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