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念祖:根本修持心要(2)

菩提心粗浅的说,就是三个内容。它不是跟出离心,相另外的一件事,它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。自己解脱的时候,众生虽然是虚妄的,但是在这虚妄之中,这些苦痛,如梦幻泡影,咱们的人生就是梦N颐窃谡飧雒沃忻恍训

  菩提心粗浅的说,就是三个内容。它不是跟出离心,相另外的一件事,它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。自己解脱的时候,众生虽然是虚妄的,但是在这虚妄之中,这些苦痛,如梦幻泡影,咱们的人生就是梦啊。我们在这个梦中没醒的时候,咱们还是觉得很真啊。从佛菩萨出来,梦中这种恐怖、颠倒、痛苦,也不要叫他受,所以叫大愿啊。佛对众生等同己子。大家好多都有了孩子,你们要体会体会,佛之爱护我们,就跟你爱护怀里的小宝贝,还要深啊,还要爱啊,爱护一切众生。我们对佛教只是有缘慈,小慈,对于自己的宝贝,爱的很呀,跟你有缘啊。你要是能推广,那心就广大了。不是为自己,头一个基础,不是为个人打算,不是为我打算,不是我字当头,把我都能牺牲了,这就出离了。你还要利他,不就发展了吗。不光是我不留恋这一切,而且,我要使别人同样也不留恋这一切。不但我梦醒了,别人的梦也要醒啊。所以从大悲心中出来大愿啊,同时也是大智慧。阿罗汉有他的智慧,不然他怎么破见思惑,证我空啊。但他还不是大智慧啊,要是大智慧的话,那就一切平等了。阿罗汉知道,我们都颠倒了,我们都错误了。世界是苦啊,没有可乐啊,我们把这当做可乐,要悟脱啊。苦是苦苦呀,好是坏苦啊,好事一天没有了,就成苦了。
  有个人存了一笔钱,这个先生是解放时期的人,日本人来了,本来要兑换钱,他不知道,后来一宣布钱全作废了。这一千块钱一辈子攒的,他非常痛苦,痛不欲生,这是坏苦。他有这一千块钱很高兴,日本人说兑换没兑换,全部成白纸了,就哭了。一样啊,像我的内兄,他的爱人长得好极了。五月节结婚,没到八月节爱人死了。痛不欲生,坏苦,都有这个事。苦恼极了,简直人都傻了,得了肺病。所以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,乐之后就是坏苦,没有一个不坏的。你再爱的人也有死别嘛,怎么不坏呢。你最爱的是这个身体,它必须得死啊,必须是坏苦啊。越生活好,你越留恋,坏苦越深!所以皇帝死得时候非常痛苦,他不想死,求不死药,到处求人找神仙想不死,求不得嘛,坏苦。还有行苦,念念迁流是行苦。所以阿罗汉知道没有乐是苦啊。世界上脏极了,没有干净啊。
  我在囚禁的时候,干校叫我参加宰猪小组,你信佛叫你参加宰猪。可是,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好处。一方面,宰猪的时候给它念念。再有一刀下去,把这猪皮拔开,拔开皮前,猪是猪,人是人啊。拔开皮以后,猪与人内脏是一模一样。再美的人,你拔开皮和它一样,一层皮,就被这一层皮所迷惑!没有一样东西是干净的。我没吃素之前,喜欢吃猪蹄,猪蹄怎么能吃,猪成天那只脚插在泥里头,粪里头,常年在那里泡着,脏极了。一个人就是行走的厕所!哪有什么干净的。连人喝的水,好多是洗尿布的水。南方就是这边在涮马桶,那边在喝水、煮饭。现在我们也要吃河水,北京也要吃了。河水多脏啊,什么东西都在里头,哪有什么干净啊。不净以为净,不知无常以为常,念念都在生灭。实际上有智慧的人,看我们跟电影一样,刹那刹那生灭。电影何尝有连续的东西,都是一片又一片,靠人的思维把它联起来。你看一个故事,实际都是一个个断片。人也是一样,刹那生,刹那灭,你的意识在那儿维持着,一切都是无常的。
  那么再有一切都是“无我”,总觉得有个我呀。阿罗汉彻底解决证到了“无我”,不是理论知道无我,是证到无我,所以他涅槃。光这个怎么样呢?比我们是觉悟了,但是他还有四个颠倒呀。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,把四个颠倒还要扭过来呀。阿罗汉无我,有我;阿罗汉不净,净;阿罗汉无常,常;阿罗汉无乐,乐。这就是常乐我净。无常,无乐,无我,不净,到了佛菩萨,常、乐、我、净。所以我们这个法,它是螺旋上升的。光有个出离心在前头还不够,发大乘心才能成佛。要广度一切众生,要有大慈大悲的心呀,光这个还不够,你没有平等啊。你没有真正知道这个实际,我是没有了,这个妄我是没有了,还有个真我呀。有佛性啊,有我呀,这个佛性不生不灭是常啊,清净极了,从来不染污。它怎么不净啊,它是寂灭为乐嘛。
  咱们这个乐啊,跳摇摆舞,喝酒,吃螃蟹啊。我看这个是苦啊,就感觉很苦,我不觉得这是乐。过去旧社会上,那时一些酒宴、宴会,不要等席散人空的时候觉得可悲,就在最热闹的时候,就觉得是很可悲的事,没有啊,无可乐者。但是现在以什么为乐呢?它是寂灭为乐,所以这个乐是好的嘛。无我啊,不净啊,苦啊等等,这是阿罗汉的四道。所以我们先要破凡夫的四道,凡夫的四道就是出离心啊。有的人就混了,混了就乱套了。我们先要出离,把凡夫所执着的东西,我们不执着。在这基础上发展常、乐、我、净,这是佛菩萨的境界。所以有时候,不能把一句话死于句下,因为道理是圆的。发一句话死于句下,那就变成死东西了,佛法不可能是个死东西。
  要“发菩提心”,“发菩提心”才是觉悟的心,觉悟的心就是佛的心。要成佛,必须有因果律,要有因,才会有果,你没有因,怎么会出果呢。所以必须有菩提的因,才会有菩提的果。必须有佛的因,才会有佛的果。必须发菩提心,大智慧,一切常乐我净。所以《楞严经》说,一切事究竟坚固。到了这个时候,没有什么叫取,也没有什么叫舍,没有什么叫出离。但一定要在出离之后再来说,没什么叫出离,这才是比较正确的路子。你根本不出离,根本留恋,留恋世间这些荣华富贵,红红绿绿,你说我不要出离,那你就是自欺欺人!好多人就搞不明白这个道理。所以在以出离心为基础之上,发起菩提心,大悲、大愿、大智慧。所以心经说,我要度一切众生。大智慧,大悲,大愿,我要度一切众生。什么众生都要度,我要度他成佛呀,入无余涅槃。这是大愿啊,大悲呀,他的智慧也同时就在这里啊,实际上没有众生是我度的,这样的心叫菩提心。
  所以初发心时,便成正觉。发菩提心不是容易发的,真正有了这个心了,你这个时候就成正觉了。还有一句话就是说,“初心毕竟二无别”。初发菩提心,刚开始,便成了初发心菩萨,一直到成佛毕竟了。初发心跟毕竟这两个没有分别,因为在一个圆上,起点就是终点,初步就是到家。所以我们老是有次第,这还都是众生的情见。如是二心先行难,因为毕竟不是难,你在凡夫这种情况下,发起了菩提心,这是极难的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中要往生的人,都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。所以发心是一件大事,这是根本的中间,出离心,菩提心。
  第三个就是我们老说的正见。阿弥陀经里的三十七助道品,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、八正道,这是三十七助道品。前头四个没说,四念处,四正勤,四如意足,这是十二个。五根、五力加到一块共二十二个。加上七菩提是二十九个。加上八正道,三十七个,三十七助道品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