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注21)大正四八,三五二页下。 (注22)大正一四,五四二页下有云:「我问道场者何所是?答曰:直心是道场,无虚假故。」此下尚有发行、深心、菩提心、六波罗蜜、四无量心等,都是佛的道场。道场即是佛土。 (注23)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上。 (注24)大正一四,五三九页下。 (注25)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中。 (注26)大正一四,五三七页下。 (注27)大正四八,三四九页下。 (注28)大正一四,五五○页中至五五一页下。 (注29)大正四八,三五二页下。 (注30)行由品,大正四八,三四九页上。 (注31)参看《坛经》般若品及定慧品,讲解般若、真如、定及慧之与心性之关系。 (注32)参见(注28)。 (注33)定慧品云:「定慧一体,不是二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二页下。 (注34)行由品云:「不是幡动,不是风动,仁者心动。」大正四八,三四九页下。 (注35)行由品云:「一者善,二者不善,佛性非善非不善,是名不二」。大正四八,三四九页下。 (注36)般若品云:「不悟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是佛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上。 (注37)般若品无相颂云:「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下。 (注38)咐嘱品云:「动用三十六对,出没即离两边。」大正四八,三六○页上及中。 (注39)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中。 (注40)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一,一切佛语心品云:「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,一切佛语心」。大正一六,四八四页上。 (注41)般若品,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上。坐禅品,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中。 (注42)《梵网菩萨心地戒品》卷下有云:「金刚宝戒,是一切佛本源,一切菩萨本源,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。」又云:「本源自性清净」。大正二四,一○○三页下。 (注43)大正四八,三五○页下。 (注44)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,大正九,一九页中有云:「如彼大云雨,於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,如其种性,具足蒙润,各得生长」。 (注45)大正四八,三五五页下。 (注46)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一,方便品云:「诸佛世尊,欲令众生,开佛知见,使得清净故,出现於世。」大正九,七页上。 (注47)a。《坛经》忏悔品的引文处,大正四八,三五四页中。b。被引用的《华严经》文:(1)出於六十卷本第六卷 净行品,为「自归於佛」。大正九,四三○页下。(2)出於八十卷本第十四卷净行品,亦为「自归於佛」。大正十,七○页上。 (注48)a。《坛经》引文处,大正四八,三五二页上。b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被引之处有「阿弥陀佛,去此不远」之句。大正一二,三四一页下。c。《阿弥陀经》有「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人世界名曰极乐」之句,大正一二,三四六页下。(注49)四弘誓愿,在诸经典中,有不同的表现:(1)《道行般若经》卷八是诸未度者悉当度之,诸未脱者悉当脱之,诸恐怖者悉当安之,诸未般泥泅者悉当泥泅。(2)《法华经》卷三药草喻品,有与道行般若经相同的四宏誓愿。(3)《菩萨璎珞本业经》卷上,是以苦集道灭的四圣谛为四弘誓愿。(4)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卷七,则以誓度一切众生,誓断一切烦恼、誓学一切法门,誓证一切佛果,为一切菩萨的四愿。以上资料参阅日本《望月佛教大辞典》一七五五页及一七五六页。 (注50)a。根据印顺法师的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六一四页有云:「太虚大师曾说:天台与贤首,从禅出教,是重经的。三论与唯识,是重论的,重传承的。」印顺法师接著又说:「然从学派的发展去看,一切大小宗派,都是根源於禅观的修证。等到从禅出教,形成大流,学者大都就重於传承及论书了。」此书於一九六八年六月初版,出版者为印顺本人,流通处为台北市的慧日讲堂。b。菩提达磨的《二入四行》有云:「理入者,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,同一真性,俱为客尘妄想所覆,不能显了。若要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於文教,此即与理冥符。」大正四八,三六九页下。 (注51)此在《法华经》卷一方便品,曾叙述:释迦世尊将说法华经时,预言「若说是事,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,皆当警疑,增上慢比丘,将堕於大坑。」大正九,六页下。 (注52)《坛经》忏悔品有云:「从前所有恶业,愚迷、骄诳、嫉妒等。」又云:「善知识!心中众生,所谓邪迷心、诳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恶毒心,如是等心,尽是众生,各须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四页上。 (注53)大正四八,三五○页下。 (注54)同前注。 (注55)般若品有云:「吾有一无相颂,各须诵取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中。 (注56)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上。 (注57)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下。 (注58)大正四八,三五四页上。 (注59)大正三二,五七六页中有云:「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,而言知初相者,即谓无念」。 (注60)大正八,七五一页中。 (注61)《坛经》忏悔品所用句子。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下。 (注62)《坛经》般若品云:「若见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为无念」。大正四八,三五一页上。 (注63)大正四八,三五○页下。 (注64)大正四八,三五○页下。 (注65)大正八,七四九页上云: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」 (注66)大正八,七五○页中。 (注67)《坛经》忏悔品云:「劝善知识,归依自性三宝,佛者觉也,法者正也,僧者净也。自心归依觉,邪迷不生,少欲知足,能离财色,名两足尊。自心归依正,念念无邪见,以无邪见故,即无人我贡高,贪爱执著,名离欲尊。自心归依净,一切尘劳爱欲境界,自性皆不染者,名众中尊。」大正四八,三五四页中。 (注68)《坛经》坐禅品,对於坐禅的定义,有其独特的界定法,参阅大正四八,三五三页中。 脱稿於一九八九年六月三十日纽约禅中心[/]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