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证严法师]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:第七觉悟(3)

回头看看这位贫穷者,态度却安然自在,有人就问:「看你一点都不惊慌,平时一定有什么信仰,请你赶紧为大家祈祷蛊肚钫呔投钥蘸险疲小溉责б馈梗б婪稹б婪āб郎⑶意慊谥谏惨担⒃甘匚褰洹⑿惺

   回头看看这位贫穷者,态度却安然自在,有人就问:「看你一点都不惊慌,平时一定有什么信仰,请你赶紧为大家祈祷!」贫穷者就对空合掌,行「三自皈依」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并且忏悔众生共业,发愿守五戒、行十善,甚至发愿将来如果能成佛,誓必度尽一切众生。
   贫穷者忏悔发愿后,经过七天的时间,这艘船还是无法前进。当天晚上海神化身托梦,对其中一位商主说:「想要这艘船能移动,除非放弃那位贫穷者,他如果离开,这艘船就能平安前行。」天亮后,梦见海神的商主就和大家秘密会谈,想办法要让贫穷者离开这艘船,但是大海茫茫,如何让他离开呢?
   这位贫穷者隐约听到大家秘密商谋,就主动向商人们说:「大家不必再伤神,不要为了我一个人,拖累这么多人和宝贵的货物,只要我离开大家都能平安,那就让我离开吧!」看到贫穷者如此明理,大家也十分不忍,后来就用竹子编了艘简单的竹筏,让贫穷者坐上去。
   一阵风吹来,慢慢将竹筏吹离了大船,大家目送着竹筏逐渐消失在远方。
   差不多过了半天的时间,船动了,风浪也愈来愈大,一群大鱼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,卷起千尺波涛,船翻了,船上的人无一生还。另一方面,坐在竹筏上的贫穷者,已经顺利靠岸。
   这位贫穷者就是佛陀的前身,佛陀自无始劫以来,无论身为出家人、在家人,或是以各种形类出现世间,无不都是行于佛道中,不论富贵或贫困,一念道心不曾远离,总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。
   又于过去某一小国,国王身行清白,爱民若子,最大的心愿,就是期待人民都能守持五戒善法。
   但是国王常入人群观察,发现很多人民表面善良,守戒奉道,暗地里却邪行不受正道。国王心想:百姓虚以委蛇者多,如何选择出身心清白,真正具梵行之人?想了一想,国王下了一道命令,要大臣向人民宣告:信奉佛法、听经、行佛道者,治重罪,当街示众!
   告示一出,一些民众马上现出原形,摒弃正法、大张邪教,享乐奢怠为所欲为。
   其中有一位在家修行的清信士,看到许多学佛者都不敢再去听经,或表达自己是佛弟子,又看到很多人公开表达不信佛、不听经,不再守持佛戒,一些邪行邪法公然化暗为明,他实在很担忧,国王怎么会发出这种法令?但是他还是信佛虔诚,照样听经闻法,他认为人要懂得道理,就要有信仰,唯有佛法才能让人真正明理,心境透彻清净,所以还是继续他的信仰。
   他悲悯众生自投三途,蹈犯五戒、不守十善,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道中轮转,如此一来,必将遭遇种种困难。首先是「获人道难」,堕落恶道要再回到人道就很困难:第二是「处中国难」,虽然处在人道,但要生在有文化有文明的国家很难;第三「六情完具难」,也就是不容易身心皆健康。
   第四「生有道国难」,要生在国王行仁政、人民守法奉道的地方不容易;第五「与菩萨亲难」,想要会遇善知识,得到智慧的启发,是可遇不可求:第六是「睹经信之难」,听经或看到佛经,要他从内心生出信心很困难,这就是缺乏善因缘。
   第七「贯奥解微难」,要能贯彻很深的道理,从深奥到细微都能贯通明白,这也很难。第八「值高行沙门清心供养难」,要遇到有德行的出家人,而且能以最虔诚的心供养,可说难中之难。再者「值佛受决难」,得遇佛世,由佛陀为我们亲自授记,更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之难。
   这位清信士认为:自己有幸得人身,这是过去生所造福,更难得的是信奉三宝、得闻佛法,生起坚定佛道的信念,这么多难得而能得,怎能因国王一纸法令而放弃,即使赴汤蹈火、当街示众,我也一样不能放弃。
   执法的官员知道有人不肯放弃佛法,就问这位冒死不弃信仰、守道清白的清信士:「为什么大家都放弃了,就算有信仰也不敢表达出来,而你却那么坚持?」清信士回答:「我崇信佛法,对天对地问心无愧,就算国王治我的罪,宁死我也不愿舍弃信仰。」官员就将清信士押去见国王。
   国王听执法官讲出经过,心中非常欢喜,忍不住走上前去,诚挚地握住清信士的手:「你就是我要找的人,我一心期待全国臣民皆能奉法行道,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做表相功夫,一边信佛听经,其实暗地里行邪道。我希望找到真正学佛守志的人替我行教化,所以用了这个法子,终于让我找到你。」国王于是将清信士奉为国相,委以感化臣民守奉正法的重任。
   在这段过去因缘,清信士即是佛陀的前身,那位国王则是弥勒菩萨前身。佛陀生生世世化为各种形态感化人民,因此学佛者,无论在家、出家,梵行清白都是我们的本分事。
   慈济人有十戒,十戒是现代社会中,个己、家庭、社会都需要的规则,人人只要把规则守好,社会绝对祥和。这同样缘自佛陀的教法。所以请大家平时要多用心!
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