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三句话很重要,不管你是显教、密教、圆教、顿教、渐教,你不以这三句话为标准,不以这三句话来行的话,就不是真的大乘精神,成佛也没有基础。离开这三句话,要实现人间佛教也不可能。《药师经》就完全通于这三句话,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就是讲发菩提心,以大悲心对待众生,广行方便,使生命安静、身体健康、远离恐怖,同时另一方面,又可以恢复法身慧命,这就是以方便来达到圆满、究竟、解脱。 五、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 太虚大师讲过“佛教法门都是平等平等的”,你不能说哪个高哪个低,讲西方净土也不是忽略现在的,不过历史宣传,中国过去制度的影响,就比较偏重死后的问题,念佛等死,生前应该做些什么呢就忽略了,东方净土《药师经》恰恰就可以补这个的不足。佛教人间化,人间净土,恰恰就可以把这个偏差补起来,比较契合当前的情况。 佛法弘扬要大众化,通俗化,这个工作很重要。一般的佛经要是不翻译就看不懂,在术语、名相、教义各方面,就应该大众化,通俗化,大家一看就晓得了,这个工作还需要做,这也是方便。面向现实,面向现代,需要方便,像过去不知道用电脑,现在知道用电脑一样。你们中青年居士要好好努力,朝这方面多发展。 佛教的宗旨是净化世间,不是离开现代的,现在东西两个文化,西方文化注重物质、科学方面的发展。以经济为主,就忽略了内心的修养,忽略内心的修养就会导致内心做不到主,倾向物质的享受,贪欲心就重了,就会形成内心的不平衡,就引起争夺,争夺不得就发瞋心,这就有是非、争议、斗争。 战争不断原因是多方面的,当然从因果来讲杀业也是一种原因,为什么有杀呢?内心不平衡,瞋心重,慈悲心削弱了,那么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转化过来呢?就必须要提倡东方的佛教文化,讲究内心的反醒和修养。从人间佛教方面来发展,把物欲抑制一下,正式引导。科学发展也是可以的,研究自然嘛,但是研究自然得到的财源、以及经济的发展应该使人生活安静,不能在贪求物质方面发展贪心、瞋心、痴心。贪瞋痴就是生死的根本、烦恼的根本、痛苦的根本。 提倡东方文化、生的佛法、回归药师佛净土就必须要从这方面来发展,不然就是空洞的。如何使人安静,生活圆满,就需要内心净化,修福修慧,不是说我磕一下头,念一下经,拜一下忏,消灾延寿了事,不是这样的。从这方面发展就要深研大乘教义,以佛家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工作,多做福利慈善事业,利国利民,这就是顺于佛道,这就是药师佛大慈大悲的济世精神,也就是“生”的佛法!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