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就讲“住”,那就不是“在”。《华严经》上菩萨有十住,那讲住了,那是心住不是身住。菩萨住佛之住,这就对了。佛在经上告我们住处有四种,这四种都是正确的。前面两种还是六道里头,没出六道。所谓是“天住”,天住就是你来生一定能够生欲界天。欲界天有六层天,往后我们会简单给诸位做个介绍。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业道,布施、持戒,修十善业道,你来生决定生到天界,福报比我们人间大多了,享天福。第二种叫“梵住”,梵住是修禅定、修清净心,一切的欲念淡薄,对于五欲六尘看得很淡,心里面充满了慈悲喜舍。慈是与人之乐,给人快乐,帮助人快乐;悲是拔人之苦,众生有苦,帮助他解决苦难;喜是看到别人得福,得到好处,决定没有嫉妒心,生欢喜心;舍是万缘能够放得下。心常安住在慈悲喜舍,生色界天,这个住在三界里面算是正当的。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不一样,现在的人心安住在那里?安住在贪瞋痴慢,这个不得了。安住在贪瞋痴慢,安住在杀盗淫妄,果报在三途。所以他不是天住、不是梵住,是鬼住、地狱住、畜生住,他搞这个东西去了。我们对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要晓得心安在那里,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,非常可怕。 第三种叫“圣住”,圣住就是住在菩提心。圣者有小乘:声闻、缘觉,菩萨。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虽然不同,他有个共同点,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昧,这是个共同点。第四“佛住”,住佛之所住,果然入这个境界,你就是十住菩萨位。真正学佛一定要安于佛住,佛住在那里?大三空三昧:空、无相、无愿;无愿也叫无作。如果落实在净宗里面,安住在念佛三昧,我们对于其他的境界深广无际,我们很难体会,不如依照佛的教诲,我们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,这个比较容易学习。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这实在是无比希有殊胜。这是讲在跟住这两个字的意思。 今天佛在忉利天,在忉利天干什么?‘为母说法’。要依照《增一阿含》里面所说,这一次法会是帝释天王,就是忉利天主他启请的。忉利天主很聪明、很有智慧,他说过去一切诸佛都曾经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,报母亲生育之恩,世尊成佛了,当然也不能例外。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启请,到忉利天开这次法会。这个因缘很深,故事也很长,讲故事就耽误讲经,所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就省略掉,可是也不能不晓得。 佛的母亲摩耶夫人,实在说也是大权示现,都是佛菩萨再来的。每个人在因地上发愿不一样,她发愿,愿意生生世世做个女子的身分,要作佛的母亲,她发这个愿。所以他的儿子是佛,母亲福报就大,这个都是表演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。最大的福报,完全是依福能够生到忉利天,夜摩天以上就不行。诸位你们看看佛门里面讲超度的佛事,梁皇忏非常殊胜。梁皇是梁武帝,梁武帝启请宝志公为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,所以叫梁皇忏。梁皇是梁武帝,他的妃子在世的时候,造作恶业堕在恶道。宝志公是一个得道的高僧,宝志公是谁?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,你看这还得了吗?观世音菩萨亲自主持这个法会,主持这个超度佛事,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。诸位要晓得,诸佛如来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,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,没有修行的功夫,不行。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在有生之年要认真修行,你不修行靠别人超度,再大本事的人也不过是到忉利天而已。如果超度佛事是个凡夫来主持,效果就很微弱,只能说做比不做好。有什么效果?很难讲。你在今天那里去找真正得道高僧、佛菩萨再来人。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,然后我们自己才真正把时光掌握住,一寸光阴,一寸命光,要认真努力。 作佛的母亲这么大的福报,也只是生到忉利天。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、需要清净心,清净心成就真实功德。那个功德少、微薄,欲没有断,欲的念头没有断,生欲界上面四层天,佛家讲未到定,你修定不及格,但是有修。譬如四禅,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,才能到第四禅;第三禅要九十分,二禅要八十分,初禅要七十分。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,所以色界没分。可是你有,你禅定功夫可以有个六十分、五十分、四十分,你有这个功夫,不是零分。你完全没有修,你专修福,修布施、持戒,修十善业道,没有定功,没有舍弃情欲念头,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。有一点定功,心地有一点清净,才能生到夜摩、兜率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。天上一层比一层的福报大,一层比一层寿命长,真正是享福无尽。可是寿命再长,也有报尽的时候,也就是有享尽的时候;享尽之后,又要随业流转。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,总不如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生到极乐世界是无量寿,换句话说,永远不生不死。不但欲界天不能比,色界天、无色界天都不能为比。所以一切诸佛赞叹阿隬陀佛、赞叹极乐世界,道理就在此地。 这一句经文“为母说法”,虽然法会是帝释天主他来启请,但是意思很深。第一个是为了避免世间有一些人,对佛法产生一些误会。学佛,尤其是发心出家,剃发出家,好像从此以后也不再顾父母,世间人以为是不孝。尤其是中国人有所谓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父母靠你传宗接代,你一出家传宗接代就断掉了,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祖先?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,这是第一个意思。第二个意思也是作一个榜样,给学佛的四众弟子:出家、在家,男众、女众四众弟子,启发他们的孝思,让他真正去体会“三福”里面第一句“孝养父母”。佛门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于不顾,没这个道理。可是孝养的形式不一样,认真修持,依照佛的教诲去奉行,以此功德回向父母;父母能得诸佛护念,善神保佑,这才是真孝。世间人孝顺父母,请几个佣人照顾他生活,佛弟子是让天龙善神去照顾父母,比你请的那个人照顾周到多了。可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修持,天龙善神不保佑你,瞧不起你。你真正修行,有道有德,感动天神自然去照顾;你不必去求他,也不必去通知他,自然照顾。为什么?尊敬你,尊敬你的父母,所以有这个意思在。 再看底下这一段经文: 【尔时十方无量世界,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,及大菩萨摩诃萨,皆来集会。】 这一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序。本经一共十三品,第一品就是序品,但是它没有说序品,它这个题是《忉利天宫品》,实际上这一品是本经的序分。序分里面意思非常的周圆,前面六种成就,这是证信序;从这段经文以下,是本经的发起序。发起序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,含摄著有教、理、行、果,科注里头这一段是“果因集赞”。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,要知道怎样去学习,佛说法先把果报展示出来给大家看,依著这个果报生起信心。然后再给你解释果报怎么形成,再给你说因,你就很认真去听,你很想知道它。这个是说法的善巧方便,我们要懂得。所以说果因,他不说因果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