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上常讲「金银琉璃」,这是『四宝』,「四宝」也是有意思,其实极乐世界的宝是数不尽的,种类数不尽,数量更是数不尽。佛在经上说「四」,他有用意,就是代表『常乐我净』四种德能。法身里面有「常乐我净」。「常」就是永远不变不坏,也就是没有坏苦。「乐」就是没有苦苦。「我」就是没有行苦,「我」是自在、主宰的意思,自己确实能做得了主宰。「净」是清净。所以法身有这四种德性,般若里面也有四种,解脱里头也有四种,都具足这四种德性。它是代表这个意思。 自德深,他贤遍,是极乐之真实因缘。】 『自德深』就是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,常乐我净这四净德。『他贤遍』,自己以外,所接触的人都是圣贤,普遍在极乐世界任何一个场所,不管到哪里,你都能够遇到诸佛,都能遇到这些大菩萨们,可以说这些人常常围绕在自己的周围。『是极乐之真实因缘』,为什么会这么乐?乐的因缘在此地,所以那个地方决定没有怨憎会。 此等庄严,同居是增上善业(念佛)所感,亦圆五品观(1.随喜、2.读诵、3.解说、4.兼行六度、5.正行六度)所感。】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果报。此地『庄严』,我们可以说之为那个地方的果报,非常圆满的果报。真善美慧的果报从哪里来的?必定有因缘,这个因缘就是『增上善业』。善业里面最殊胜的、最上的善业是什么善业?『念佛』。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念佛成就的人,换句话说,最低限度,他的念佛功夫都能够伏住烦恼,都没有妄念,身心清净的人才能到那个地方,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,各个人都是身心清净,才成就这样的庄严。也是圆教『五品观所感』的,圆教「五品观」就是凡圣同居土,这是天台大师说的。 天台宗智者大师是隋朝时候人,他圆寂的时候是在唐朝,隋朝的年代不长。前面跟诸位说过,我们讲「一时」的时候提到他,他读《法华经》曾经入定,在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还在灵鹫山讲《法华经》,这就是智者大师的故事。他虽然是天台宗的祖师,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他在往生的时候,学生们就问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?他就告诉大家,「我本来的品位可以相当高,能够得到相当高的品位,但是因为领众(领众就是管事,他是一个寺庙的住持,尤其那个时候寺庙里面住众差不多都上千人,那么大的团体他领导,样样要操心),我只落得个圆教五品位」,五品位就是凡圣同居土,所以五品位就是从这儿来的。以后我们讲凡圣同居土又说「圆五品观所感」,从天台大师他往生的时候所说的。 「五品观」怎么修法?「观」就是观照,这是在般若里面讲修行的功夫分三等,这般若经里头讲的。最起码的功夫就是「观照」,再往上一层就是「照住」,照住就是得定,就是三昧。观照是伏烦恼,没有断烦恼,照住是断烦恼。再往上一层就是「照见」,照见就是明心见性,是功夫最高的。我们念《心经》,「观自在菩萨…照见五蕴皆空」,那是上层的功夫。最起码的功夫是要观照。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来观照?念佛就是观照。你看看,烦恼心一动,「阿弥陀佛」,这就是观照,就把烦恼压住,把这个妄念取而代之,这就不迷。观照,照是不迷,明明白白,把它换过来,境界换过来,转变过来。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,每个宗派里面所讲的名词不一样,那个功夫境界相等,完全相同。观照就是念佛法门里面的功夫成片,我们念佛得力了,功夫成片,照住就是事一心不乱,照见就是理一心不乱,净土宗和般若宗讲的名词不一样,内容是一样的,伏烦恼、断烦恼、明心见性,都是讲的这个事情,你才明了法门确实是平等的,是无有高下的。但是用般若那个观照的方法的确没有念佛这么方便,这是真话不是假话,所以念佛伏烦恼比观照伏烦恼要方便稳当得多,不会产生副作用,这个副作用就是著魔,念佛不容易著魔。 圆五品观,观就是观照,第一个是『随喜』,要修「随喜功德」。「随」是随顺,随顺一切善法,当然不随顺恶法,这个诸位要记住的。随顺一切善事,随顺当中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成就善事、好事,这叫随顺。如果没有力量帮助就赞叹,这也是随顺。我没有力量帮助他,没钱也没时间,也没能力帮助他,我看到了很欢喜,赞叹,希望别的有力量的人来帮助他把这个好事完成,这都属於「随喜」。第二是『读诵』,这就是天天要念大乘经典。念大乘经典,你能够明理,能够破除迷惑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,心地光明,行为正大,这是「读诵」的观照。第三个『解说』,「解说」是为别人讲解佛法的道理,为别人讲解佛法的功德利益,换句话说,劝别人学佛,把佛法介绍给别人,这是「解说」。第四是『兼行六度』,「兼」是附带,在随喜、读诵、解说里头附带,这叫「兼行」。第五就是『正行六度』,「正行六度」完全是对自己的,布施是度自己的贪心,对治自己的悭贪,持戒是对治自己的恶业,忍辱是对治自己的瞋恚,精进是对治自己的懈怠、懒惰,禅定是对治自己的散乱,般若是对治自己的愚痴,这叫「正行六度」。这样念佛庄严了凡圣同居土,这是说明凡圣同居土种种庄严的来由。 人民表因缘生法,声闻表即空,菩萨表即假,佛表即中,圆融无碍也。】 凡圣同居土里头的人物,我们生到那边去是人天的身分,人的身分,我们见思烦恼没断,五欲也没断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想吃饭,疲倦了还想睡觉,没有断,我们的习气没有断。到西方极乐世界有没这些?有,衣、食、住、行统统都有,随著我们的欲念统统现前,是人的身分。那么看看别人,这里头有阿罗汉,你也天天见到,也有许多的菩萨,也有佛,都能够见到。所以『人民表因缘生法』,代表这个,这是一个境界。阿罗汉表『即空』,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的佛法,决定没有小乘,那哪来的阿罗汉?所以这些阿罗汉都是小乘人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的,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还带著小乘的习气,就像我们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穿衣吃饭,带著人的习气,所以叫做阿罗汉,实际上他确实不是阿罗汉。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说是个人,其实是不是人?比人的身分高得多,他圆证三不退,怎么可以用平常人来看他?所以有这些名词,实际上境界不相同,绝对不一样。这是天台家讲「空假中」三观三谛配合这个意思来讲,也能讲得通,也讲得不错。菩萨代表假,佛代表中道,这些都是讲修行方法,最妙的是空假中三观三谛『圆融无碍』,这是最殊胜的境界。再看底下一段: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