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无量寿经菁华[1993年](第四集)(4)

这一句著重在『无有爱贪』。「爱」是烦恼。你看「十二因缘」里面(十二因缘是解释六道轮回的),这十二条里面只有三个是因,这三条就是「爱、⒂小埂U馊跞味弦桓觯只鼐兔挥辛耍统搅缆只亍佛教 给我们
  这一句著重在『无有爱贪』。「爱」是烦恼。你看「十二因缘」里面(十二因缘是解释六道轮回的),这十二条里面只有三个是因,这三条就是「爱、取、有」。这三条任断一个,轮回就没有了,就超越六道轮回。

  佛教给我们,对於世间法(世间包括六道、天上),「爱贪」断掉了,轮回的因就没有了。如果「爱」没有能够断,「取」上断掉也行。「取」是什么?「取」就是执著。诸位要晓得,「爱」是惑、是迷惑,「取」是执著,「有」是业,所以不执著能够超越轮回。当这个「取」也去不掉的时候,那就在「有」上断,这个功夫就更深了。

 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跟我们大家在一起,和光同尘。我们看中国人最熟悉的济公活佛,他的爱贪好像没有丢掉,执著也没有丢掉,他怎么能成就?他没有「有」,这个功夫太高了!我们凡夫后头两条做不到,就在「爱、贪」上下功夫,那么我们身心就清净了。身心为什么不清净?你有爱、有贪。有爱就有瞋恚,为什么?爱要有妨碍,就生瞋恚了。所以从这一个字里面,「贪瞋痴慢」,乱七八糟的统统都有了,这个是根!这个要拔掉了,根就拔掉了,所有一切烦恼都没有了,心清净了。心清净,身就清净了。

  实在讲,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不但对於能够往生,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它;就是我们现前在这个世间,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,什么最幸福?不生病最幸福。有钱、有势力没有用,带一身病苦,还是活受罪,所以最幸福的是不生病,身体健康长寿是真正的福报。要想健康长寿,最重要是身心清净。「无有爱贪」,身心就清净了,实在讲,这真正是第一条养生之道!从这个基础上,信、愿、持名,求愿往生,哪有不生的道理!下面一条:

  三二、志愿安定。求道和正。净定安乐。】

  『志愿安定』,世出世间法有没有成就,就看他的志愿是不是安定。「安」是讲心安,「定」是讲定在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这就成功了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善导祖师讲得好,如果是为了学「解」,任何经典都可以学,可以多学;如果是讲到「行」,讲到将来要证果,那只有修一个法门,一门深入才能成就。学多了那是忌讳,决定得一门深入,所以我们修行跟求解不一样。

  在这一个社会、这一个时代,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乱世,真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,生活非常的艰苦。世界有许多落后的地区,我们就不必说了;像美(mei)国这种先进的国家,我们仔细观察这边大众的生活,还是苦,真的苦不堪言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如果我们还以一部分时间用在「解」上,实在讲是相当可惜!应当把力量集中在行门上,这一生当中取得决定的成就。就像古时候祖师所说的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,这是下定决心一门深入,不求解了;时间精力都用在行门上,这是求得决定成就的唯一方法。所以你选择正确了,就心安理得,心安就是定於一门。

  『求道和正』,这是讲修学的态度。用什么态度去修行?要「和」、要「正」。此处的「和」就是我们通常讲的「中道」,不缓不急,用这种心态。「正」是决定与佛的教诲相应。像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有深信切愿,这是「志愿安定」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学这个法门,一定要以经典的理论方法作依据,那就「正」了,修学就没有错误。

  『净定安乐』是我们现前所得到的受用。我们的心清净,心安定,真正得法喜充满,确实就像世间人讲的幸福、快乐、美满,真的能够享受得到。所以修净土殊胜的利益,不仅是在往生之后,没有往生之前就已经得到了。

  底下一段是佛教诫我们,凡夫在这个世间,什么地方迷惑了,哪些事情做错了,他并不知道。他要知道,他就不会做了,就不会遭受这些苦难的恶报,所以这都是迷惑!

  三三、世人共争不急之务。於此剧恶极苦之中。勤身营务。为心走使。有无同忧。】

  『世人共争不急之务』,这一句话是总说。「世人」是指六道的众生,不仅仅是指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道。不但在做,还争著在做,做什么?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。什么是要紧的事情?给诸位说,了解六道轮回是要紧的事情;这就是说认识宇宙人生真相,这个事情要紧。了解六道轮回,也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一部分,这个事情要紧。如何脱离六道轮回,这个事情要紧。没人去做,大家对这个要紧的事情他不著急,他不争著去做。诸佛菩萨看在眼里面,看到这些众生,感叹的说:「可怜悯者。」真正是可怜!可悯!

  『於此剧恶极苦之中,勤身营务,为心走使,有无同忧』。「剧恶极苦」是指果报。「剧」是讲的「大」,大恶!这是说什么?「十恶」。世间人没有觉察到,身造杀、盗、淫;口造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造贪、瞋、痴。这十大类的恶业不断的增长,所以是「剧恶」。有了这些恶业,哪有不受苦报的道理?大的环境是六道轮回苦,小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,从生到死,生活之苦。

  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,他「勤身营务,为心走使」。这个「心」是什么?是贪、瞋、痴。为贪瞋痴天天在忙个不停。每一天勤奋忙碌,为的是什么?为「贪瞋痴」在忙,为「名闻利养」在忙,为「五欲六尘」在忙,都搞这些!「营务」,营是经营,务是造作。「有无同忧」,「有」是指你得到了,得到了怕丢掉,很苦;你没有,想得到也苦,患得患失,天天在干这个事情。这个是我们现在社会的写实,人间的真相。下面一条也是。

  三四、父子兄弟。夫妇亲属。当相敬爱。无相憎嫉。有无相通。无得贪惜。言色常和。莫相违戾。】

  这是佛对於我们的教训。人与人之相聚都是缘,这一生当中就是偶尔见一次面也是缘分,何况能够到同一个家庭,变成一家人,这个缘分就更深了。缘是多生多世结的,不是偶然的。缘很复杂,佛告诉我们,世间众生、父子夫妇有四种缘;当然缘很复杂,把它归纳起来,不外乎四大类,没有这个四类的缘,就不会结成一家人。

  这四种缘是什么?第一个是「报恩」的。过去生中有善缘、欢喜缘,这当然是最好的;孝子贤孙是报恩来的。第二个是「报怨」来的。过去的冤家债主来报怨,这是我们常讲的败家子;小孩将来长大,搞得家破人亡,报怨来的。这些都是事实,我们要晓得。第三种是「讨债」的,讨债鬼,那就看父母欠他多少。欠他少,讨几年,讨完了,他就走了;讨债鬼。一般这小孩生得都非常可爱,很喜欢他。为什么?你才肯还他。还完了,他就走了。如果欠得多,大概要念到大学,花了不少钱供养他,到时候他走了。第四种叫「还债」的。还债是儿女欠父母的,那也看欠多少。欠得多,对父母生活会供养得很周到;欠得少,大概就是生活叫你不挨饿、不挨冻,供给你一点点就行了。没有孝敬心,对父母不尊重,只是在物质生活上照顾你,那叫做还债的。有这四种缘,这才变成一家人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