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寂法师:成佛必经之路 三(8)

初发心菩萨学布施,就是这样经常用宁静心观照‘所施物’的生、⒁臁⒚鸬刃纬伞⒆洹⒎纸狻⑺鸹档奈蕹!⒍淘荨⒉皇档壬鸨湟斓惹樾危瞥浴┪铩闹粗模俅印苁┱摺苡檬┪锏牟悴闵贫褡湟蛟担钜


初发心菩萨学布施,就是这样经常用宁静心观照‘所施物’的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形成、转变、分解、损坏的无常、短暂、不实等生灭变异等情形,而破除对‘施物’的执著心,再从‘受施者’受用施物的层层善恶转变因缘,深一层观照出‘所施物’本来就是随时依人事因缘的迁异而产生毫无定性的假名存在,幻有存在,而逐渐破除对‘所施物’的贪恋心。

乙、空观

如果你布施修行人一块坐毯,当知禅行者的定慧证量达到身心自在、四大互换的时候,可将这块毯子,变化为地,或变化为水,或变化为火,或变化为风,或将此毯颜色变化为青色、黄色、赤色……等不同的色泽。

由此可知,‘物’能随心转换,更加证明‘施物’虚妄不真、空无定性的道理。在修禅者看来,你所布施的财物,只不过如风、如电、如露、如幻、如空,有何可贪?

初发心菩萨因为深明此‘空观’之理,故逐渐斩断对‘施物’的执取心,凡夫学菩萨布施,更应经常加强对施物‘空观’的理解,才不致将这颗布施心,经常坚执在‘施物’的去向、享用情形上,而产生因布施而生出的苦恼心。

丙、色空观

现在再用美色来剖析色法,以证明‘外物’没有定性,加强布施者去除对施物的固执心。譬如有一位美女出现在凡夫的眼前,在淫欲深重的人看来,一定会被其姿色所动,心生爱著。但是在正在做不净观的禅行者看来,正是利用种种不净观来正视、剖析女色虚妄不实的最好机会;获得深观者,便会正见其从头到足,恶臭毕现,无一净处。若是妒嫉心、憎恨心重的人看见了,便会心生妒嫉,视为恶心不净,不愿正视其面。再说如果被感觉迟钝的人看见了,则不觉其美,如见土木。

由此可知,‘外物’的价值,随著每个人的‘观点’不同,而呈现不同的结果,没有其固定,决定的价值性。‘施物’亦然,因为每一种施物,拿在不同施者及不同受施者的手中,皆因个人观念、处境、心智不同,而产生不同的施舍心与接受心。而且每一种法、每一种施物,皆是因缘和合假名而有,既然由因缘聚合假名而有,则每一种色法、每一种施物,都有层层微细的自体空义,如‘十八种空相’,(即施物内相空、外相空、内外相空……等十八种空无自性义。按十八空义,将在‘般若愿中’广辨)。每一种色法(施物),本来就是涵盖了层层微细的自体空义,只因凡夫心量狭小,理念局限于现实生活的某一点上,不肯放开世间思惟,正视‘所施物’的种种因缘观法,而生生世世停留在自以为是、自我陶醉的布施有为果报中,你不觉得可悲吗?

初发心菩萨就是因为能够在因地学佛时,经常运用般若经中所说的因缘假名观、分析观、不实观、空观、色空观……来观想‘施物’的没有‘定性’,虚幻不实,所以能渐渐令其心念,在布施的当下,放下对施物的固执心、难舍心与悔施心。

丁、观施者、受施者不实在的理田

(甲)从因缘观

为何要观施者、受施者不实在?因为我们今生的生命,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等六大组合而成,因为此‘六大’聚合,才使我们有动作、往来、起坐等举止行为,假名为人。如果将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六大的‘性与相’层层分割、剖析(如解剖尸体),细心观之,便曾发现这个色身只不过是骨、肉、血、脉、筋、络、温、热、风,气……等色物与心法的组合品,无常一到,‘六大离散’,‘生与死’不是凡夫意志所能控制。初发心菩萨因为时常静下心来做此生死短暂、无常的观法,而恍然惊悟出此不自由、不自主、不实在的幻相色身,有何可贪?

相对的,再观受施者也和我一样,同样是人,同样是由‘六大’所组合,同样不能自主‘生死’,终身为了滋养为名利生存的色身,劳碌奔波,终其一生,甚少反省自己的人生,‘生从何来,死从何去?’实属可怜!今天我施舍财物与‘他’,乃是为了成就与佛道相应的清净‘施德’,若是错用心将布施的发心,坚执在这个‘不实在、生死不能自主、烦恼深重’的受施者身上,岂不是不明白菩萨行者多生累劫行布施的意义何在吗?警之!醒之!

(乙)从生死根本观

从生死根本观,是提升初发心菩萨的出世布施心,非常重要的观法,因为我们今世生命的根源,是由于前世的烦恼心延续而来,这个由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因烦恼心而延续的生命之光,就像正在燃烧的蜡烛灯光一样,前一个灯火,延续下一个灯火不停地燃烧著,没有熄灭过,也没有驻足过,光光相继,生灭相续,念念不住,又念念不断,不知道这盏由烦恼之油而燃烧的生命之烛,要延续到什么时候……。

菩萨行者就是运用其智慧之光,熄灭了这盏生命之烛的根源,而将自己与受施者带往另一层次新生之命的源头前进……。

我们凡夫众生行布施,因为烦恼心在作祟,而一直将自己布施的‘心态’,固执在此身由十二因缘所束缚的生死之流里打转,跳不出去。凡夫学佛者若不能经常静下心来‘修定’,时常培养、反观这种脱离生死的‘智慧心’,让这颗‘智慧心’--出离生死心尽速薰发出来,当然会一再使自己因为布施的因缘,而跳入与受施者缠结的未来善恶果报中,永远不能出离三界火坑。有智慧、有道心的佛弟子,你难道不会有此生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‘发心’吗?

(丙)从布施果报观

菩萨行者对自己布施时发什么样的心态,必然获得何种果报,一定清清楚楚。因为十分明白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的道理,自然对受施者与所施物不会生出占有心与贪执意。(按布施的果报在前愿‘现代人布施的态度’、‘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’以及‘如何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’三篇中有广释,不再赘述)。

布施的果报,与我们所修学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五度程度的深浅是成正比的。未来无论投生人道,生在下层、中层、上层社会人家,或者投生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三界天上,乃至种下声闻果位、辟支佛果位、菩萨果位的成果,都与我们今生对布施融通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五度的行持次第及实践功力有多少而息息相关的,并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。

凡夫欲学菩萨行布施,一定要在平素广阅大藏经中有关布施波罗蜜的经文(如十善业报经、六道轮回经、修行道地经、撰集百缘经、杂宝藏经、大智度论‘布施品’、瑜伽师地论‘布施品’、楞严经‘六道众生因缘果报问题’、大般若经‘六度品’……以及陈柏达居士所著‘圆满生命的实现’—布施波罗蜜一书,均可供参考)。如此才能对三界轮回的果报及出三界的出世果报有何不同,有深刻、正确的分辨。当对自己种什么布施因,必得什么布施果,有了理性、正确的分辨能力,接下来就是‘行持问题’。如不能在‘心性’的行持上下功夫,纵然深刻的了解布施波罗蜜的内涵,而在自己布施的行为上,仍然理事分离,我行我素,岂不落入‘说食不饱’的瓶颈吗?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