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例一:X(青年女居士),其丈夫在外地工作,每周末才回家,她不仅不化时间伴陪,反而入夜后,翻开经书念上一、二小时,问她为何不陪陪丈夫,她的回答是:“都老夫老妻了,何必那么多讲究!”其实她的“老夫”才不过三十岁出头。幸好她丈夫也是居士,嘴上也没有公开抱怨,但心里十分不快。 事例二:P(中年女居士)学佛很认真,一次到藏地参加佛教大法会,走时仅给家里轻描淡写的说一句:我要去某市寺庙一趟,因里程不过几十公里,其丈夫也没在意,但实际P居士一下子就跑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藏地某寺,且一呆就是二、三月,到后半个月才给家里打电话说明身处何地。据知情人言,P居士常借学佛名义外出,以避夫妻生活。 事例三:D(中年女居士)学佛后,男女欲情淡薄,但其夫尚未学佛,对此甚不满;后来干脆在外面找了女朋友,并且常将色情光盘带回家播放。F居士提出离婚,其夫坚决反对,家庭气氛常常隐晦不快,小孩夹在其中,学习大受影响,虽经善心人士调解,但未能改善,D 居士如此多年,精神倍受折磨,身心俱损。 还有的居士出现此类矛盾,不仅不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,反而越走越远,自己给自己打气:弄不好就算了!独身正好修行,大不了就去出家! 但从实际看,这类居士并出不了家;即使出家,个别的虽已出家,但人际关系依然糟糕。因为大凡我执重的人,都与佛教的慈悲、无我精神,相去甚远,她(他)们不仅常给别人带来问题,也给自己不断制造精神困境。 此类居士虽然学佛多年,但其根深蒂固的“我爱”、“我执”,削减甚微,故许多家庭问题,恰恰是她(他)们以“学佛”的名义制造出来的。 因此,学佛者应注意,如果在中青年阶段就要强迫禁欲、断欲,其后果很可能是严重的。所以,每一个在家男女,如果要解决好这个问题,首先要诚心、诚意、理性的面对这个问题,不要执着、压抑、更不要逃避。 作为一个居士,结婚之后有家庭生活,有夫妻关系,这是正常的,因此观念上应该是:我需要家庭,要一个丈夫﹝妻子),那我应该要关怀丈夫﹝妻子)合理的要求,若他需要我,那我应该随缘;对在家人来说,夫妻性生活不是罪恶,也不算是犯戒。如果连丈夫﹝妻子)的正当需求都不能处理好,那你还能帮助社会大众吗? 在这里,要特别提醒中青年学佛女性:请注意看顾好自己的家庭,多一份爱护,少一点疏忽;多一点慈悲,少一点执着(自私)。另外,执着心重的居士,切不要“佛法的名义”,来包装自己的烦恼(往往是无意的习气的作用),使佛教再受世人讥嫌。不必因“学佛”而顾此失彼。 学佛者的家庭应是红尘风浪中的港湾,家庭主妇应是掌舵人,要善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,使全家大小都爱护它。切不可因学佛而显得冷冰冰的而无生气,更不可因学佛的缘故,而使家庭破裂。 3、禁欲有可能引发身心疾病 压抑欲望、情感,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力降低,增加发病率,并有可能导致心理、性格分裂,引发身心疾病。 性执着是性生活的大敌。去除性执着,也就是说要把一些莫须有的顾虑、烦恼、恐惧、自责等去掉;长期的性压抑,则可能造成一些生理障碍,可能会招来性功能障碍疾病,徒增了许多焦虑和痛苦。 还有的居士甚至采用极端方式来禁欲:如某市小金居士,对夫妻生活总是心存忌惧,如他认为不该发生而发生了性生活,便以燃臂作为自我惩罚。这种行为带有自虐性质,是心灵扭曲的结果,此类行为皆在禁止之列。 另外,夫妻之间,不能将性事当作武器或条件。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,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,夫妻二人争吵,无论是意见不合、作风不同或其它原因,都是正常又难免的情形。怒气过了,夫妻便和解,然后和好如初。男女都要小心,不应为生气之故,实行性惩罚,分房或禁欲。 人若没有情欲,当然无须刻意培养,但若欲望已经产生,且是一种合理的需求,则应随缘满足它、疏导它,并在合理满足它、疏导它的过程中思惟缘起;重点是不要压抑,而非放纵。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观缘起及心离染着,对待情欲倘采取压抑或禁绝方式,将反成心理负担。如此经常思惟观察缘起,日久便可能融入心无挂碍的心境 如果修行者希望禅修入定,有性生活,就不容易做到;但在家人修行,并不是“求入定”,而是要得即定即慧的无我智慧心,头脑要很清楚,若能自我中心少一点,对人的关怀多一分,就算是修行。 有智慧,才能让我们心理平衡、情绪不波动;定慧兼修,才能得到真正大解脱。 随缘而不染着,《华严经?普贤行愿品》云:“于诸惑业及魔境,世间道中得解脱;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着空。”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