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八圣道分略说(2)

佛法到中国来,这几种实在是自古至今在佛门确实存在,尤其是耕种,中国的道⒅泄姆鸱ǜ《炔幌嗤庖坏阄颐且欢ㄒ宄S《瘸黾胰耍鹜釉谑赖氖焙蚴峭胁А3黾胰顺鋈ネ胁В诩胰艘欢ɑ峁┭泄巳绻

  佛法到中国来,这几种实在是自古至今在佛门确实存在,尤其是耕种,中国的道场、中国的佛法跟印度不相同,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。印度出家人,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托钵。出家人出去托钵,在家人一定会供养,中国人如果到外面托钵,没有人供养的。印度对出家人非常恭敬,中国这个社会对于托钵的出家人,认为你是要饭的,根本轻贱瞧不起你。诸位要晓得,一般人轻贱出家人,这个是造罪业的。如果真正有道德、有修行出家人,你对他轻贱,将来这个罪过是要堕落的。我们前面讲经讲到憍梵波提。憍梵波提有一个习气,就是嘴巴常常动。世尊怕一般人不知道他是个得道的高僧,会讽刺他讥笑他,将来就害得人家要堕地狱,所以不准他去乞食,他受天人供养。这个是慈悲。中国这个社会环境跟印度完全不相同,因此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,乞食制度在中国自自然然就行不通,等于说废除了。树下一宿,在中国也行不通。印度这些高僧是我们中国帝王朝廷礼聘过来的,中国人尊师重道,哪有叫老师去托钵,叫老师晚上树下一宿,这怎么能对得起老师?所以一样也造的有宫殿,有很好的生活上的照顾供养。所以印度这些生活的方式,我们完全舍弃掉,佛法才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。由此可知,佛教确实是讲求本土化与现代化,它才能真正行得通。

  百丈大师提倡的,实在讲很有道理。因为中国道场的建立,他生活的来源都是有山有田。这些山跟田地都租给农人,农人租寺庙的田来耕种,然后缴租,所以寺庙的生活非常安定。从前一般大户人家供养寺庙送什么?送田地给它,送山给寺庙,所以寺庙的道粮是不会缺乏的,就是经济生活非常安定。心安则道隆,佛门里头常说“法錀未转,食轮先”,生活不安定,他这个心就不能安,那怎么能去办道?所以首先生活要安定,就是经济方面他要安定。现在寺庙不一样,现在在中国大陆完全改变了,土地都是国家的。在台湾寺庙不少,有些老的寺庙还有一些田地,大概现在田地恐怕都没有了,土地价值太高,早可能都变卖掉了。现在的生活完全靠信徒的供养,依靠信徒的供养,诸位想想,这信徒不能得罪,信徒跑掉了,生活来源就没有了。所以要想种种的方法去拉拢信徒,于是这四种邪命统统都具足了。所以这是社会环境的背景,我们必须要知道。

  真的有无漏的智慧,他才能够舍离这四种邪命。生活是要靠在家信众的供养,如果想生活过得很舒适,恐怕就不容易,简单清苦的生活是决定不成问题的。我们离开这四种方法,一样能够过得下去,但是如果不甘心不情愿去吃苦,我们的道业又有了问题。佛给我们讲了两句话,在入灭之前跟阿难讲的“以戒为师”,这是阿难最后提出四个问题请教释迦牟尼佛,佛在世我们以佛为老师,佛不在世我们以谁为老师?佛就讲以戒为师。佛在过去曾经常常告诉我们,叫我们“以苦为师”,所以一个修道人,无论在家、出家,生活能够清苦最好。因为清苦的生活,我们常常有一个出离心。拿我们讲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想去,这个地方生活过得太舒服、太自在,就不想去了。所以一切还是苦一点好。佛法虽然说不修无益的苦行,不赞成吃苦,但是释迦牟尼佛常常赞叹苦行的这些弟子。苦行的弟子,第一个就是他真正有出离心,第二个也可以做一般修行人最佳榜样。这些东西统统能够放下,一心在道。

  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成就是无比的快速,只怕你不是真正肯修。真正肯修,这经上讲的,若一日、若七日,七天是真能成功。我们在《高僧传》,在《往生传》,确实看到有七天成功的人。何况一个人真正修行,修学这个法门,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,修学这个法门,必定为一切诸佛所护念。诸佛护念,龙天护法哪有不照顾的道理?所以我们尽管放心,自己生活方面统统交付给护法神,统统交给佛菩萨,自己可以不要操心,不要去理会,一心念佛,那就完全正确了。这个道理,老同修听了,虽然不敢反对也不敢做,新学的、初学的人听了,根本就不能接受。这是什么原因?跟这个法门没有两样,难信之法。第一个是我们对于这里面道理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,我们对它怀疑。第二个是我们善根福德不够,对于善知识这个说法我们很难接受。

  我跟一般初学的人比较,说实在话,我还是有一点善根。善根,讲起来也很勉强。为什么?我要看什么样的人讲,我才相信,换一个人跟我讲,我就不相信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,教我在这一生当中专心修学佛法,弘扬佛法,自己的身体、生活一切都不要去想,统统由佛菩萨来照顾。我想这个好,这个我就不要去操心,什么都放下了,由佛菩萨、护法神他们去安排,他安排什么,我就这样过就好了。安排得好,我生活就过舒适一点,安排得差一点,我就比较清苦一点,但是再清苦也好,总不要自己操心,自己操心很苦。我对于章嘉大师非常尊敬,他老人家教给我的话,我都相信,都能接受,而且认真的依教奉行。我得一点自在,得一点好处,实在讲,得章嘉大师的恩惠最大,他教导我的最多。所以我们要相信,要真正肯做,一心向道。这是讲我们除四种邪命,心安理得。

  “摄诸口业”,口业是“不妄语”;“不两舌”,两舌是挑拨是非,不说人家是非长短,这叫不两舌;“不恶口”,恶口是说话粗鲁;“不绮语”,绮语是花言巧语,也是欺骗人。有“有意”、有“无意”的,有意固然是有罪,无意过失也不小,要看它的后果,它的影响力,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。“住一切正语中,名正语。”正语就是与自己学业,与自己所学,与自己在社会上从事行业,本分的言语,那都叫做正语。在念佛法门里面正语就是佛号,不仅是净宗,在中国普遍的寺院当中,这个出家人日常问对都用“阿弥陀佛”。譬如我们叫某一个人,他答复不会答复说“我”,他说“阿弥陀佛”,都用佛号来代替。这句佛号不仅是净宗的正语,可以说是一切宗派法门里头通用的正语。

  ‘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,住清净正身业中,名正业。’“业”是讲行业、事业。我们在造作的时候叫事,在做事,也叫行为、行动,它的结果就叫做“业”。如果用因果来看,行跟事是因,业是果,所以叫结业,这个行事结成业。业有善恶。我们起心动念、思惟想象是属于意业。我们的心意在造业,心在造业,意在造业,心理上的行为。我们的言语,是口在造业,我们身体的动作,是属于身在造业。这个地方特别着重在身。因为前头有正语、正思惟,所以意业跟语业都包括在前面两段,这个地方特别着重在身业。以清净心,无漏慧就是清净心,“除身一切邪业”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