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达吉堪布:三殊胜(2)

所以,如果真生起特别强烈的悲心,一方面自然圆满所有的功德,同时菩提心也有了坚实的基G傲教煸诒缏凼保芏嗟烙讯云刑嵝牡囊蜃隽撕芎玫姆治觯庵皇抢砺凵系模嬲銎鹄词保惺焙蚋档牟灰欢ㄏ嗤R
 所以,如果真生起特别强烈的悲心,一方面自然圆满所有的功德,同时菩提心也有了坚实的基础。前两天在辩论时,很多道友对菩提心的因做了很好的分析,但这只是理论上的,真正做起来时,有时候跟说的不一定相同。要知道,菩提心依悲心而生,如果没有悲心,生起菩提心也很困难。即使依靠上师的威力或经论的加持偶尔会生起,但没有大悲心的话,这样菩提心也不稳固。因此,菩提心的来源是大悲心。 
菩提心的所缘是什么呢?就是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。莲花生大师说过:“一切众生,没有不当过自己父母的。”所以,菩提心的对境就是一切众生,若没有这样观,离开了众生这个所缘缘,菩提心就没办法生起。《普贤行愿品》中也讲:“如是虚空界尽、众生界尽、众生业尽、众生烦恼尽,我此誓愿无有穷尽。”  
 菩提心如何修持呢?若是上根者,日日夜夜的所作所为,全部以利益众生的心态来摄持,这是最起码的标准。这种人为众生睡觉、为众生吃饭、为众生说话,一切都想着众生,就像慈母时时关心独子一样,他也时时关心众生。假如做不到这一点,早上起来时发菩提心,白天的所作所为要利益众生,晚上睡觉前也想到众生,这就是修持菩提心。  至于菩提心的功德,《入行论》第一品中有详细介绍,佛经中也说:“一人合掌哪怕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,也远远胜过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十方如来的功德。”我们不要说用七宝供养恒河沙数的如来,就算在一位如来面前这样供养,现在也没有这种能力。因此菩提心的功德非常非常大,行持任何一个善法时,首先必须以菩提心来摄持,倘若是恶心或无记心,不可能有很大功德。   有些人经常花时间做很多善事,在此之前,先应该发一个菩提心。如果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,那么你在上班、走路、做事情,甚至旅游观光时,先发心:“我今天所做的一切,就是为了利益众生,愿我能对众生有利。”这种发心只是几秒钟的事,并不是特别困难,但功德却不可估量。所以,第一个殊胜,就是以菩提心来摄持,对大乘佛教徒来讲,千万千万不能忘记。如果有了这种观念,做什么善事都会先想起菩提心。  我们每次讲经说法,都说“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”。你们平时念经、磕头、修加行时,也要知道这并不是为了健康无病,也不是为了名闻利养,这些世间法,依靠三宝的加持肯定会带来的,但这并不是非常究竟,故不要被不善和无记的心态所蒙蔽,一定要以大乘的殊胜方便——菩提心来摄持。如果有了这样的发心,诚如《入行论》第一品中所言,原来平凡庸俗的分别念,也会变成价值昂贵、如纯金般的发心。   当然,只有发心还不行,《前行》中说:“发心不为主,生心乃为主。”真正要为众生做事,这样的念头才非常珍贵,这也是世俗菩提心,若具足缘众生和缘佛果的两个条件,我们凡夫人也可以生得起来。  总之,高僧大德们一再强调:最初的菩提心不可缺少。  二、正行无缘殊胜:   正行无缘,梵语叫“勒布嘎”,即无分别之意。真正的正行无缘,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一种智慧,凡夫人现在根本做不到。但要行持无漏的善法,获得无漏的功德,这种定解也不能缺少。《阿难入胎经》中云:“若无入定者,则无清净慧,不能断有漏,应当精进行。”意思是说,假如没有入定,就不会获得清净智慧,无法断除有漏,故一定要精进行持。这里所讲的就是真如智慧,如果没有真如智慧,凡夫人心不在焉、向外散乱,所做的善法都是有漏的,功德也不是特别大。但真正要做到三轮体空和正行无缘,对我们来讲也有一定的困难。因此,很多上师认为:心能专注的话,也是一种正行无缘。  比如我今天听一堂课,开始时先发菩提心,为了一切众生而听课,这是第一个条件。第二个条件,听课的时候,倘若如如不动地安住在自己的境界中,也许一句法都听不到,那不太合理。这里所谓的无分别,指不夹杂乱七八糟的各种念头。如果一边听课,一边想“我要怎么搞生意赚钱,如何解决家人的生活问题”,一直起心动念,产生种种恶念杂念,这不叫正行无缘。正行无缘的意思,就是有缘福德资粮与无缘智慧资粮融为一体而行持的方便法,这是伏藏大师大乐洲所说的。  若没有修持正行无缘,会有什么过失呢?还是有很大的过失。《受持善根经》中讲:“在数劫中持戒,长久修持安忍,但心未被真如摄持,则成为外道。”表面上看来,持戒清净长达数劫,修持安忍的时间也很漫长,但心没有被真如智慧摄持的话,那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。有些外道的持戒、安忍也相当不错,守持禁戒、五火焚身,也是长期一直在修。但外在的形象并不重要,关键在于心要善,而且这种善要被入定智慧所摄持。   正行无缘的含义,《大神变经》中定义为:“身无动摇,语无动摇,意无动摇,此乃三轮体空之戒。”就我个人分析,做任何一个善法,比如你听经时,身体要像山王一样如如不动,不能东看西看、东倒西歪,一刹那也坐不住;嘴巴不要胡言乱语,尽量专心行持善法,把世间的语言全部抛开,有条件应保持禁语;心无有动摇,当然并不是让你必须入定,而是根据所行持的善法,心专注于这上面。比如我们去放生,正行无缘的心是什么呢?就是心里一直想:“这些可怜的众生,今天依靠这种方便,已经获得了解脱,但愿它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,将来获得圆满的佛果。还有许多可怜的众生没有得到救护,我要想尽一切办法,如果今生没有机会,来世一定要救它们!”放生的有关事情,一直在心里浮现,这就叫心无动摇。以此摄持身语意三门,则是所谓的三轮体空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