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再看故事最后的情节:) 那个跛脚道人听了,两手拍掌笑着说:“解得切!解得切!” 甄士隐说了声:“走罢!”说完就把道人肩上的包抢来,背在自己身上,竟然不回家,和疯道人一同飘飘而去了。 甄士隐原先迷在红尘里,贪著安逸、清闲的生活。虽然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过去了,但他总是不醒悟,他一点没觉察到眼前的生活只是刹那幻化的光影。心是微妙的,心一时看不清真相,就一时落在错觉中执著假相;心一贪著假相,在假相破灭时,就免不了忧悲苦恼。 现在经跛脚道人一指点,他顿时大变活人。现在他看透了有为法只是个泡泡,恍然明白了“他乡并不是故乡”,有什么必要在这里苦苦希求执著呢?刹那灭的幻像中,本来没什么真东西。 这一下看到只是个空花泡影,心里顿时就放开了。他不想套在客尘法里面,生生世世妄想执著下去,所以就很干脆地说“走吧!”把跛脚道人的包抢过来,背在自己身上。这一句有它表示的意义。“跛脚”表示什么?跛脚是两只脚一高一低,人是同一个人,脚是一只在地上、一只在空中,我想这是比喻“即世间而离世间”,表示“处世间而不染、在俗恒真”的境界,即身处在这个现象界里面,心无丝毫染著。“把跛脚道人的包背在自己身上”表示承当,就是把出世间的道业完全担当起来,包表示大乘的道业。这一句就是说看破客尘如空花之后,自然发心求证真实的解脱,发心求证自己的本性。 “不回家”就是不再走老路了,意思是不再回到过去那种苦自己的方式当中。过去是什么方式呢?就是认假为真,缘着幻生幻灭的有为法,贪恋、耽著、希求,最终落得一无所有。现在不入惑、业、苦的圈套,不落在轮回流转的缘起里面,就是不回家。 从究竟来说,这个“不回家”并不是要躲到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去。身心世界本是刹那灭的假像,像空花一样,对这样的空花,贪求它、执取它固然是妄想,害怕它、躲避它也同样是妄想。 当然这不是说初学者不必要远离红尘,因为初学者习气深重,道力不足,一遇见境就会动心,陷在里面。但也要知道,尘境本是空花,它并没有障碍你,避开它,也是一种执著。所以圣者谛洛巴说:“显现法没有障碍你,只是执著障碍你。”唐朝庞居士的诗也说:“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。” 再看“飘飘而去”,这要联系前后才看得懂,前面拄着拐杖出来,后面是飘飘而去,这是讲心上的变化。拄着拐杖,不拄就跌倒,可见压力很重。压力是什么?就是执著。对家庭、对子女、对地位、对财富,心里执著得很深,这些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身上,就是因为看不透。“飘飘”是什么?就是看到有为法是空花,一下子放下了,不再对过去法苦苦留恋,不再对未来法妄想追求,不再对现在法抱怨,这样心中没了压力,就飘飘而去了。“而去”指趣向解脱。 这个故事生动地解说了通达无常的利益,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得到改变的。人生从哪点开始走向解脱呢?就是从看破世间开始。看破世间从哪开始呢?就是从了达刹那无常开始。 甄士隐的故事是一个样板,它显示了一个人一生的兴衰际遇和趣向解脱的过程和方法。甄士隐的心态前后变化很大,告诉我们,通达无常会有离贪的作用、希求解脱的作用。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乐、苦、悟三个阶段,前面没有入道时,不论在乐里还是在苦里,总是迷。后面悟了,看清了人生的真相,内心就从对现象的贪著中摆脱出来,不再受影响。 他的一生从前半生到后半生显示的就是无常四边,所谓崇高必堕落、积聚皆消散、会合终别离、有命咸归死。当初,他是当地的望族,有身份有地位,家庭幸福、生活美满。转眼间,天崩地裂,他的人生境遇突然大变,女儿失踪,仆人跑了,妻子伤心得病,家庭变得残缺不全。这是“会和终别离”,往日的团圆再也看不到了。 紧接着,一场大火把他的家产烧得一干二净,然后他到田庄去安身,又遇上天灾人祸、土匪出没、连年旱涝不收,置办的田产也变卖亏损,他从富裕变得贫穷,这是“积聚皆消散”。 再后来他投奔岳父,过去他身份高,现在寄人篱下,他一个读书人不会干农活,被岳父瞧不起,比一般人还卑贱,这是在说“崇高必堕落”。 心里悔恨、气恼、忧愁,很快露出下一世的光景,也就是这一生快走到尽头了,这是讲“有命咸归死”。 所以,他这一生就是展示无常活生生的样板,把人生的真相托出来给我们看,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人生。 甄士隐是现实世间无数人的命运的样板,在他身上出现了无常四边的现象,现实世界无数人何尝不是有这四边呢?只要没有修解脱道,谁也逃不出甄士隐所演示的人生模式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