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k法师:了凡四训序文讲记(5)

毋怠毋荒。克己复礼。主敬存诚。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。曾子之三^静裰压恰怎样‘严以自治’呢?在古人当中,举三个具体的事例给我们看。我们要想道业上有成就,在德学上有所建树,看看古人,是怎样做

  毋怠毋荒。克己复礼。主敬存诚。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。曾子之三省。蘧伯玉之寡过知非。

  怎样‘严以自治’呢?在古人当中,举三个具体的事例给我们看。我们要想道业上有成就,在德学上有所建树,看看古人,是怎样做的。首先教我们“毋怠毋荒”,‘怠’是懈怠,‘荒’是荒废。这是求学修道很大的障碍。懈怠、荒废必然不能成就,这两点首先要戒除。可是这两点确实很不容易戒除。十个人中恐怕就有五、六个人有懒惰的毛病。我们怎样才能对治懒惰呢?(懈怠就是懒惰。)如何对治荒废?

  对治的方法,就是要从“克己复礼”做起,首先克服自己的毛病,就是前面所讲的两大毛病,懈怠与荒废。

  “主敬存诚”,这是老法师教诫学人,成败关键的所在。就在一个‘诚’一个‘敬’。如果内有诚,外有敬,确实毛病就能克服了。真有这样的志气,有这样的决心,再做不到呢?那就学古人。

  尤注说得好:‘颜渊善用克己功夫。恪守非礼勿视。非礼勿听。非礼勿言。非礼勿动之圣训。’

  这是孔夫子教给他的,颜渊之所以能够成就,就是得力于这四句话。他能够守得住。‘礼’是讲节度,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,凡事都要合乎礼节。这四桩事情,在佛法里面讲,就是类似四威仪。此处特别注重视、听、言、动都要合乎礼。在今日环境之下,相当麻烦,为什么呢?现在大家不讲礼,也没有礼。换句话说,我们视、听、言、动,没有标准。

  古书里面,我们看《礼记》、《仪礼》,那是周朝的礼。在《二十五史》里面,我们所读的《礼乐志》,是各朝各代的礼。现在我们民间,有一些婚丧的礼节,还守著满清时代的礼法。讲到守‘礼’就相当难了。现在政府公布的国民生活须知,就是现代的礼,我们要遵守。但是所订的可以说是纲领,不够周详。学佛之后,佛门里面有礼节,有生活的标准,就是‘戒律仪规’。在家有在家的律仪,出家有出家的律仪,那是释迦牟尼佛,给我们订的礼。我们视听言动都应该遵守这个礼,因为律仪之礼是凡、圣的区别,我们要想超凡入圣,就应当要学习,比世间的礼更为详细,更为周密。我们读《了凡四训》,就能找到最好的标准,不学佛的人,要找到礼的标准,在现代社会恐怕就不太容易了。

  “曾子之三省”,《论语》里面就有记载。曾子也是孔夫子的学生。尤注:‘每日以为谋不忠。交友不信。传授不习。三者密密在身心上勘验去。’

  曾子每天反省三件事:第一、别人拜托我们办的事情,我是不是尽心尽力的做到了。‘忠’就是忠实,尽心尽力的做到。也许有人会说,今天没人托我办事,如果这样说那就错会意思了。比如说,你是一个公务员,长官交代你办的事情,就是别人托我办事;要是经商,或是做一个店员,你是不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,把事情做好呢?

  纵然是出家人,也不例外。在寺院里,常住有职事,做当家,或者做知客。今天是不是把自己的职务,尽心尽力做到圆满了,都属于这一条。

  第二、交友不信。你对待朋友,有没有守信;换句话说,有没有信用。

  第三、传授不习。‘习’是讲温习,复习。老师教你的,你有没有温习,有没有照著做。‘习’有温习、实习的意思。曾子也是了不起的人,他的成就是靠每天以这三桩事情来反省,来检点自己。

  “蘧伯玉之寡过知非”。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,春秋时候的人,‘名瑗字伯玉。年二十,已始行返省功夫’。这就很难得了,二十岁就觉悟了,就不迷了,天天反省,天天检讨,每一天都是这个样子。‘逐日如是,日日自检’。天天反省,天天检点。‘无日不发现前日之非。’他才晓得每天都有做错事情。事情不怕做错,怕的是不知道,知道就能改,改过自新。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改过迁善,常见前非,至五十岁时,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’。人家的功夫就做得贯彻到底,不是做一天两天、一年两年。只要活一天,这种‘克己复礼’的功夫,就要做一天。这是祖师举出来的三个人,这三个人,也正是袁了凡先生,自己取法的榜样。祖师在序文里提出来,也教导我们学习。

  加以战战兢兢。如临深渊。如履薄冰。与之相对。则军威远振。贼党寒心。惧罹灭种之极戮。冀沾安抚之洪恩。从兹相率投降。归顺至化。尽革先心。聿修厥德。

  这还是从比喻上来说。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,这两句形容戒慎恐惧的样子。中国大陆,黄河流域一带,冬天都结冰,人可以从冰层上走过去。如果冰结得很薄,走的时候,就步步要小心了,一不小心就会沉下去,比掉在水里还危险。水里面还可以游得出来,掉在冰层里面,那是游都游不出来,所以要小心谨慎,这是在薄冰上走。深渊是像苏花公路,看那万丈悬崖,人走在那里得小心谨慎,丝毫不敢大意。以此形容,修心、养性、求学,都应该要有这样的态度。以这个态度,与妄想杂念来相对,好像你自己练精兵,与敌人相对一样。

  “军威远振,贼党寒心”,这都是从前面比喻里面说的,只要你自己能‘主敬存诚’,能做到‘克己复礼’,一切的邪思自然都不能侵入。好比贼兵,看到对方有这样好的训练,这样好的士气,不必打他就投降了。从此以后就洗心革面。邪念与正思惟,从体上讲是一个,并没有两样。‘体’是一个,‘相’不同。体是什么呢?在《楞严经》里面讲是如来藏性,随缘现相。此地讲:“尽革先心,聿修厥德”。这是指人人本具的明德,明德就是《楞严》里面讲的如来藏性。只要我们有修德,性德就能现前,这样才能转凡为圣,正如同: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