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落如雨下,到了最后,不论戒师问什么话,根本就不想回答了,只能无可奈何地说:“老师,您要打尽管打好了!” 我们所受的那种教育,是以无理来对待有理,是以无情来对待有情。在无理、无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头,那么在真理面前还不能信受奉行吗?老师的无情无义,实际上是为了渡化我们这些顽强的有情众生所用的权巧方便,这种无情,其实是一种大慈悲!我自己经常感到很幸福,因为我们受过这样严格的教育,好比废铜烂铁被投掷在大冶洪炉中烧炼成钢一样,虽然艰辛,今日回想起来,实在是一种福报。对于现在的青少年们,我常常感到很遗憾,在这个时代里,最大的损失我就是在教育里缺少了一种接受磨练的精神,而这种恨铁不成钢、陶铸后学的大慈悲,需要更大的爱的力量。 三.人间罗汉的情爱 爱是有层次的,我们从最初夫妻之间深深的爱,扩大到兄弟姊妹,再扩大到亲戚朋友,扩大到邻居、同胞、全国人民,再扩大到一切的动物、一切的众生。我们从凡夫的爱到圣贤的爱,再进而到出世的罗汉的爱,罗汉、菩萨的情爱就更超越了。 我们常常礼拜的地藏王菩萨,是在安徽九华山修行的,崇山峻岭之间,人烟稀薄,只有一两个童子跟他一起居住。有一天,幼小的童子住不惯深山想要下山去。地藏王送这童子下山,赠他一首诗,从这诗里,我们可以看到罗汉、菩萨的心肠,他们的情爱是怎么样呢?‘空门寂寂汝思家,礼别云房下九华。’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:佛门里面太寂寞了,所以让你想念家乡。现在你告别了像云一样高的我们的居处,你要下九华山了。 ‘爱向竹栏骑竹马,懒于金地聚金沙。’意思是说:你啊!喜欢回去像小孩子一样地骑竹马游戏,不愿在这里黄金宝地聚沙成塔地修行作功德。 ‘瓶添涧底休拈月,钵洗池中罢弄花。’是说:你回去之后,拿着花瓶到有水的溪涧边去换水的时候,不要去空捞那涧水上的明。人间是虚幻,不是真实的,你洗钵的时候,看到花花树树的倒影,也不要以为池塘里面有一个真实的花花世界。 ‘好去不须频下泪,老僧相伴有烟霞。’你好好去吧!不必流泪,我住在九华山上自有陪伴我的人,你看天上的云、天上的霞,那轻飞的烟,大自然不都是可以陪伴我的吗? 像这一种萨罗汉,他们体谅人情,爱护幼小的少年,给予他安慰,所说的话,字字句句都很超越。 唐朝的道积法师,住持益州福感寺的时候,收容了许多麻疯病人,一个个身上腐烂发臭,道积法师不但不嫌恶他们,与他们同吃同住,而且耐心替他们薰沐治疗,丝毫不觉厌烦。风声传开,许多信徒纷纷躲闪不敢接近。有人问道积: “法师啊,你天天跟些又烂又臭麻疯病人在一起,难道你不怕被传染吗?” 道积微微笑道:“大德明鉴:所谓清净与臭秽,全是人的心识作用,心中没有憎厌,那里来的怨恨?心田清净,处处清净,我一个出家人如果连这点嗔妄心都放不下,连这点慈悲心都提不起,岂不有愧道法?” 罗汉菩萨这些圣者的胸怀高旷,他们的慈悲是平等的,物我生命都是一样的。 佛陀的大弟子大迦叶,是一位大阿罗汉。大迦叶是出身富家的公子,父母要他结婚,他婉拒,他说要修道。被父母一再逼迫,到不得已,便用黄金雕塑了一个女人,对父母说,除非有像她那样美丽的女郎才肯娶。他的父母就派人抬着这一尊金像游行全国,说这是一尊金神像,少女膜拜她会有好运气,于是,全国的少女都闻声前来膜拜。有一个少女到了金像前面,顿时金光黯然失色,全被她的美貌掩盖了。后来就把她娶回来做媳妇,原来她就是有名的美女妙贤。 妙贤和大迦叶结婚了,原来这位妙贤也是要修道,起初她还怪大迦叶:“我的父母为了你家有钱有财,叫我嫁给你,违背了我修道的志愿。”大迦叶一听:“那很好,我也要修道的,我们各修各的道吧!” 所以,名义上是夫妻,实际上他们还是修行的。经过了十二年,他们的父母都去世了,想到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去修行,便出家修道,后来,分别成为比丘、比丘尼。由于妙贤太美貌了,虽然是比丘尼,但每一次出去托钵乞食,都有很多少年们跟随在后面,和她开玩笑,吓得她不敢出去化缘,曾经做过名义上丈夫的大迦叶就出去托钵,分一些食物给她吃。因此惹了很多闲言闲语:“你们大家看,什么十二年名义夫妻,现在出家做比丘、比丘尼了,两个人还是那么恩爱的样子。”后来,妙贤深深地慨叹自己的美貌是很悲哀的事情,便把容貌弄丑,希望做一个‘丑僧俊道’。所以,大阿罗汉的情爱与人间一般的常识看法是很不一样的。 在佛寺的斋堂里悬挂着一幅对联:‘莫嫌佛门茶饭淡,僧情不比俗情浓。’在一般人的观念里,阿罗汉们已经抛弃了人间的感情,过着一种灰身灭智、无情无爱的生活。其实阿罗汉们是绝情而有情,充满至情至性的圣者。阿罗汉们的无情,是超越儿女私情,舍弃个人贪欲的,也唯有舍弃男女之间私情私爱的绝情,才能对一切的众生兴起广大无私的无限慈悲。我们看弘一大师的避见妻孥,唐朝从谏禅师的阖门拒子,看似无情,却是大有情。他们把对妻子儿女情爱,净化为对真理的追求,提升为对芸芸众生的关爱。因此真正的情爱不是拥有对方,而是一种生命的交流,更是一种对天下苍生的无尽奉献! 四.人间佛陀的情爱 成为大圣者的佛陀,他的感情生活怎么样呢? 佛陀的母亲在他出生的第七天就过世了。成道之后的佛陀一直希望能够为他母亲讲说佛法,报答生育之恩,后来终于在忉利天为他的母亲说法,一了心愿。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后,诸王子们商量要亲自为父亲抬棺,佛陀虽然已成就道行,也亲身为他父亲抬棺。大家看到佛陀也在抬棺的行列里面,弟子们没有一个不感动的。也为我们佛教的孝顺父母做了很好的模范,佛陀实在是一位忠孝两全的伟大圣者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