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增嘉措活佛:探索梦的奥秘(1)(2)

印度仙达薄日大师讲到梦的产生时说,“于此增相阿赖耶,唯生意识即成梦。”这颂偈词是说,阿赖耶识中生起意识是梦形成的基6馐栋ㄓ形薹直鹨馐逗头直鹨馐读街帧N薹直鹨馐妒遣尉诚窒蟮幕矗淮嬖谌魏

  印度仙达薄日大师讲到梦的产生时说,“于此增相阿赖耶,唯生意识即成梦。”这颂偈词是说,阿赖耶识中生起意识是梦形成的基础。而意识包括有无分别意识和分别意识两种。无分别意识是产生梦境现象的基源,它不存在任何辨别;分别意识是在无分别意识上生起现象之后,加以是非判断。不论无分别意识还是分别意识,在形成梦时,往往带有习气成份。要形成梦,虽然也需要其它因素,但产生的主因就是迷乱的习气。
  那若巴大师指出:“昼依外境迷乱心,夜依习气而迷失,中阴依业现错乱。”这个意思是讲,我们白天的迷乱不能排除习气与业力的作用,但主要是受外部诱惑;夜晚的迷乱同样不能排除外境与业力的作用,但习气起主导作用;同理,中阴的迷乱也不排除外境与习气的作用,但主要是受业力牵引而扰乱自心。
  具有习气的意识,自阿赖耶识生起,在风的鼓作推动下,进入身体各部位经脉网络中,从而开始作梦……
  意识进入身体脉络网中,若是清净善脉,则是吉祥之梦;若是浊滞恶脉,则是凶险之梦……意识分别进入胃、肝、脾等内脏脉络,就会梦到非人凶猛野兽,妖魔鬼怪。意识进入秘处脉络,就会有男女贪欲之梦。意识进入肛门或者脚底部位脉络,就是堕入地狱之梦。意识进入脐部脉络,就能出现六道轮回混杂交错的景象……
  如果意识进入宽脉,就会到广阔无垠之境;若进入窄脉,则会到狭山僻壤……意识进入活跃脉络,会梦屋厦富广,悦意欢喜;意识进入僵萎脉,会梦贫穷饥饿,困苦难忍……
  如果以前意识早已习惯进入某一脉络,所觉所感,就如熟人旧舍,似曾相识;如果意识进到以前很少去入的脉络中,就会梦到人生地疏之处……
  意识进入眼部脉络,则见五颜六色,缤纷显现;若进入耳部脉络,则闻歌乐萦绕,声声不断;若进入鼻部脉络,则嗅气味,知于何处;若进入舌部脉络,则品尝百味,享用饮食……
  如果意识进入心脏前方部位脉络中,就是去往东方之梦。意识分别进入心脏左方、右方和后方部位脉络中,就是前往北方、南方、与西方之梦。意识进入心脏下方部位脉络,就会梦往崎岖峡谷、落入深洞或处在黑暗之中……意识进入心脏上方部位脉络,就会梦到攀山上岗,或者高空飞行……
  如果意识进入脑部脉络,就会梦到愤怒像和佛殿等景象。本来,大脑是人类复杂又重要的器官,在大脑各个部位,也就是以梵穴为中心的八方区域,都存在着极其丰富敏感的脉络群。例如,象在枕骨部位有一名叫“瓦门角”(借用某一动物之名)的脉络,诸如此类特殊脉络在大脑中是有许多的……由此所作之梦,也是各具特色的。
  对于风推动意识进入脉络产生梦这一观点,一般人总感到太神秘了。往往人们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事,就自以为如何如何主观臆断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但事实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。经验告诉我们,因身患某些疾病,有时作些噩梦。或者,手按放在胸口,常常梦觉沉重压迫感……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正是身体某一部位因病痛,脉络壅塞或压滞所致。反之,假如脉络运行与梦之产生毫不相关。身体罹患疾病与重物按压也就不会对梦有任何影响了这在XZang医典《月光论》中有明确阐释。
  如何训练梦
  认知梦境
  训练梦境,是有着重要而深刻意义的。
  那么,如何训练梦境?“欲要修习训练梦,认知变化与光明,勿如傍生痴昏沉,梦境光明当双运”依据莲华生大士的教诲,训练梦境需要三个阶段。首先是认知梦境。在白天之时,我们必须时常修习“醒时幻身法”。无论眼前所见环境场所,日常居舍,还是平时行住坐卧,待人处事,都要观知“这些都是梦境”,而且,在夜晚也要同样提醒自己
  此是训练梦境修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。
  接着,我们转入正式训练梦境阶段。在夜晚睡觉时,要头朝北方,身体姿态当依狮子卧式:即身体右卧,右手侧放头下,左手平伸身上(有些特殊情况,例如,经常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嗜睡者,可采用坐睡方式)。然后,自观头顶前方,根本上师金刚跏趺坐,将自己头部观放于上师腿上。喉间观想显而无自性的莲花生大师,并且猛励祈祷莲师加持能够认知梦境。之后,意念不断反复提醒自己“要认知梦境”……依照这种步骤,渐渐进入睡眠状态。如此行之,我们是有可能认知梦境的。
  在认知梦境过程时,首先是梦境会增多,然后梦境愈加清晰,最后成功认知梦境。假如未能认知梦境,在白天就应该有意识地强烈观知“一切皆是梦”。并且,依据窍诀中所提到的不同技巧,轮换使用,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内,应该能够认知梦境。
  有关认知梦境,一般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认知粗猛之梦,一种是认知平和之梦。所谓认知粗猛,就是梦境中出现恐怖景象时,而能立刻认知。例如,在梦中自己被大水冲走,或从悬崖峭壁摔下……依靠这些极具刺激性的显现,是比较容易认知梦境的。所谓认知平和,就是梦境中没有出现特殊景象,而是一些平和场面,自然而然认知梦境。我们要知道,认知后者梦境比认知前者梦境要困难得多。一旦能够认知后者梦境,那就说明认知梦境的能力比较稳固了。
  如果掌握相关窍诀,能够成功七次认知梦境(可能要连续不断地认知),那就可以认知中阴境界。
  然而,有时也会偶尔认知梦境,出现这类情况若以为自己已经达到很高修行层次的话,那就有些自以为是了。在工竹仁波且传记中曾记载说:“我(工竹仁波且本人)在小时候,家乡有位喇嘛名叫冈
  尼玛沃兹,人们都说他能够认知梦境,曾哄动一时。我想,我也应该可以。在一天晚上临睡时,我全神贯注一心想认知梦境。果然,在梦境里我能够清楚认知。后来,又有几次同样能予认知……这些都是偶然情况,未予充分应用,也就谈不上什么实质意义。”
  有关认知梦境的问题,当今在西方社会已广泛引起各层人士的关注,
  有许多学者科学家正在深入探讨研究。他们也曾经采用了这些类似的认知梦境的方法。例如,在《雷音》杂志刊载的“说梦”一文中写道:“要想认知梦,必须训练自己是在作梦,方法有好几种,如白天醒时随时提醒自己:‘这是梦’,夜间也会习惯提醒自己。另一方法是清晨静坐二十分钟后再小睡,这时最容易知道自己在作梦。史丹福的
  博士建议的方法非常有效:睡前开始数数,每数一下,默念‘我在作梦’,一直数到睡着为止。”
  二、改变梦境
  在认知梦境获得稳固之后,就可继续下一阶段的训练改变梦境。
  在梦中,已能觉知自己正在做梦,此时,马上提醒自己:“我现在已经具备改变梦境的能力。”然后,自己可以变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萨……这样,逐步训练自己达到随意变化的水平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