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化上人;佛说阿弥陀经浅释(上)(13)

受苦是了苦,享福是消福。 受这个苦,这苦就没有了,就了了;想享受这个福,这正是消这个福呢!一般众生,是畏果不畏因。在种因的时候,他不怕,不管什么好因、坏因、善因、恶因,随便去做去:“不要紧,这小问题/div>

       受苦是了苦,享福是消福。

      受这个苦,这苦就没有了,就了了;想享受这个福,这正是消这个福呢!一般众生,是畏果不畏因。在种因的时候,他不怕,不管什么好因、坏因、善因、恶因,随便去做去:“不要紧,这小问题!”他就去做去了。这一不小心、不谨慎,什么因他都种,等到受苦果的时候,他怕上了:“唉呀,这真受不了!唉呀,我怎么遇着这种的环境呢?这么苦呢?”他怕接受这苦果。所以你怕接受,你当初就不应该种啊!你种这个苦因,所以就结这苦果。

       我们现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是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”的。那个地方,一切苦都没有的,无论三苦、八苦、无量诸苦,那个地方什么苦都没有。那个地方的人哪,都是清净的,也没有贪心,也没有瞋心,也没有痴心,没有三恶道。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呢?就因为没有贪、瞋、痴这三毒,没有三毒就没有三恶道。三恶道,就是由三毒变现的。

       这个度众生,佛度一切众生,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。我们发心要令一切人都明白佛法,令一切人都离苦得乐,令一切人都得到觉悟,这就是度众生。可是你度众生,不要有度众生之相,要“度生离相,离相度生”,不要着相。不要说:“喔!这个众生是我度的,那个众生也是我度的。我度了一个、两个、三个、四个、五个、六个、七个、八个,喔!我度了九个众生了,我又度了十个众生了……。”你这一算,那还有个数目。度众生应该没有数目,你有数目就是有所执着;没有数目,就是没有执着了。度而无度,无度而度,这是真正的度众生。那么外边的众生固然应该度,你自性的众生也应该度。你自性里边,有八万四千个众生,你都应该度他们修行、成佛、入涅槃,这叫度自性的众生。

       那么你想度众生,就会有烦恼;你不度众生,有没有烦恼?也有烦恼。你度众生也有烦恼,不度众生也有烦恼。这个烦恼有多少?有八万四千种的烦恼。人有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;众生就有见思惑,二乘人就有尘沙惑,菩萨有无明惑。我们这个无明是最坏的,那么说:“众生有见思惑,有没有无明呢?”众生不单有见思,也有尘沙,也有无明,这三惑都具足的。二乘人就把这见思惑断了,菩萨就断尘沙惑,二乘没有断尘沙惑。

       菩萨断尘沙惑,没有断无明。在最后将要成佛时,这叫等觉菩萨,就等于佛了;可是等于佛,这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,还要破最后那一分的生相无明。就拿你身上的汗毛比这个无明,好像你身上有八万四千的汗毛,就剩这一根的毛了;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,若破这一分生相无明,就是妙觉;妙觉,就是佛。

       什么叫见惑?我讲很多次了,见惑就是“对境起贪爱”,对着这个境界,生出一种贪心,生出一种爱。看不空这种境界,认为一切都实有的──天天穿衣服,也认为这是真的;吃饭,也认为是真的;睡觉,也认为是真的;没有朋友,也认为这是真的,“哎呀,我就一个人哪,也没有一个朋友,也没有一个亲戚,也没有一个近人。”啊!这就迷了;迷到这个境界上,这都叫见惑。见着什么,你就不明白;见着好的,你就贪、就爱:“哦!这个我也爱,那个我也爱。”这个爱呀,无穷无尽;这个贪,也无穷无尽,总是不知足,这叫对境起贪爱。这就是见惑。

      什么叫思惑呢?思惑就是“迷理起分别”,对理路不明白了,而生出一种分别心:“ 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?这个法师讲的这个道理,不知道对不对?若这么样子去做去,对我没有什么利益!对我没有什么好处嘛!”尽想对自己有好处。若对自己没有好处,这个事情就不愿意做;做的事情,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。就看到眼前三寸远的地方,再到四寸那个地方就看不见了;只看眼前、看脚底下,不往远了看。这都是一种思惑,思惑就是思想不清楚,也就是脑筋糊里糊涂的──不对的,认为对;对的,认为不对。

       方才我说,认为吃饭也是真的,穿衣服也是真的,睡觉也是真的。那么说,这是假的吗?不是假的。那么你看,什么是真的?这个穿衣服、吃饭、睡觉,都是人生一个过程,你不要把它执着得那么认真。你若不执着,就很轻松的、很自由的;你一有所执着了,就有了痛苦。你要是认为一切都不是真的,就没有所贪爱了,“原来这是我作梦呢,在梦里头做这些糊涂事!”你这样一想, 就把什么事情都放下了。你放下,什么事情也就过去了;你放不下,有所执着,什么事情都过不去了。

       这见惑、思惑──见惑有八十八品,思惑有八十一品。你破了见惑,就证得初果阿罗汉;你见惑还破不了,就证不了果。你对着一切境界,是不是有一种爱心哪?是不是有一种贪心哪?对境起贪爱、不起贪爱?对你好的境界,你就贪;对不好的境界,你就憎了。你能不能没有贪爱?你若没有,你根本就“没有了”,你怎么会知道你没有?你若真没有了,根本就不知道没有了。

       你若知道说:“我没有贪爱。”那你的贪爱比谁都大!为什么?因为你知道你没有;你若真没有,根本就没有,怎么会还有个知道呢?对什么境界都不贪,也不爱了,那根本也不知道没有贪爱了。你要是说:“我没有一个我呀!”你怎么知道你没有个你呢?你若没有一个你,你怎么会知道?你知道你没有你,没有自己,这还是有个自己啊!所以,你说你不贪不爱,那还是有个我,那没有证到初果。没有证初果,八十八品的见惑还没有断、没有破。这个事情,不是这么容易一说就可以了,真要有那种境界啊!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