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云法师:佛教奇人谭(5)

禅师灵光乍现:“哦!我有办法了信徒急问:“师父,您有什么办法?” “只要你把女儿嫁给我,我做你的女婿,问题就解决了信徒大惊失色:“这……这……这简直是开玩笑!您是我师父,怎能做我的女婿?” 一

禅师灵光乍现:“哦!我有办法了!”

信徒急问:“师父,您有什么办法?”

“只要你把女儿嫁给我,我做你的女婿,问题就解决了!”

信徒大惊失色:“这……这……这简直是开玩笑!您是我师父,怎能做我的女婿?”

一休禅师胸有成竹地挥挥手说:

“要帮助你解决问题啊!好啦!好啦!你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,到迎亲那天,我就到你家里让你招女婿!快去!快去!”

这个生意人素来十分虔信一休禅师的智慧,回家后立刻宣布:某月某日一休禅师要到家里来做他的女婿,这个消息一传出去,立刻轰动全城。到了迎亲那一天,看热闹的人把商人家里挤得水泄不通,争着一睹这种奇人奇事。一休禅师安步当车抵达后,什么话也不说,只吩咐在门口摆一张桌子,上置文房四宝,围观的人更觉稀奇,一个个屏气凝神要看好戏。一休禅师安安稳稳坐了下来,眼不跳心不惊地写起书法来了,不一会儿功夫就摆了一地的楹联书画,大家看一休禅师的字写得好,争相欣赏,反而忘了今天到底来做什么的。结果,禅师的字画不到一刻钟就被抢购一空,买书画的钱推成了小小山。

禅师问这个信徒说:“这些钱够还债了吗?”

信徒欢喜得连连叩首:“够了!够了!师父您真是神通广大,一下子就变出这么多钱!”

一休禅师拂拂两袖说:“好啦!问题解决了,我女婿也不做了,还是做你的师父好!再见!”

智慧能够解决许多困难,佛教里有许多这样的奇人奇事,把智慧的妙果献给众人分享。

又有一天,一位将军下帖子请一休禅师到家供养,禅师一向不修边幅,到时就衣着随和地去赴约了。没想到守门的卫士一看到他,就连声怒喝:

“哪里来的疯疯癫癫的和尚,走开!走开!”

禅师忙说:“喂!你家主人请我来吃饭的,你怎么赶我走开?”

守门的卫士白眼一翻:“胡说!我家主人怎么会请你这种和尚吃饭?他今天请的是庄严伟大的一休禅师,你也不照照镜子?快走!快走!”

一休禅师被挡驾,只好回转去换了一身庄严的法服,再度来到将军府前。卫士看到一休禅师穿着那么庄严,连忙毕恭毕敬地礼请入内。开席后,禅师坐在丰盛的筵席上,不但不把菜吃到嘴里,反而一样样夹进衣服袖子里。将军心里十分惊诧,以为禅师要留藏菜肴回去吃,当着众人颇觉难堪,就低声暗示禅师:

“师父,席上这么多人,不好看……,等客人走了,我再多办些菜让您带回去好了……”

禅师淡淡地说:“你啊!不是请我吃饭,是请我的衣服吃饭!我人到了,不能进来;要穿上这件衣服,才能进来,这不是请衣服吃饭吗?”说着,把衣服留在席上,自己穿着破烂的僧衣回去了。

当今的社会上,不是也有很多人只敬衣冠不敬人,只问权势不问操守的吗?一休禅师的智慧随缘随化,机锋相对时,平实接众时,都显现无上的智慧,更具有高瞻远瞩的功力。

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信徒,请一休禅师到他家里参观他收藏的古董精品,参观了之后,富翁请禅师评价评价。一休禅师说:“你这些东西呀,都很平凡,我的寺院里有几样宝贝,那才是真正价值连城、无与伦比的!我寺里有一万年之久的盆,五千年之久的碗。”

富翁一听,高兴得不得了,立刻问:“有这样的宝物啊!师父,您行行好,快开个价钱出来,我通通买了!”

禅师想了想说:“你要真喜欢的话,我也可以割爱,只算你三千两银子好了。”

富翁大喜过望,立刻叫家人捧出三千两纹银奉上,说:

“一句话!好!这银子您先收下,明天我就到寺院里去取那些宝贝回来。”

隔天富翁来寺里取宝物时,一休禅师吩咐侍者:

“带这位居士到后院去,那里所有的盆子、碗啦都是他的!”

富翁喜孜孜地来到后院一看,哪有什么宝贝?!就只有一个猫喝水的碗,一个狗吃饭的盆而已。富翁面如土色,气呼呼地跑回跟禅师理论:

“一个狗盆,一个猫碗,哪里就能值三千两银子呢?”

一休禅师大笑:“岂只值三千两?三万两以上的价格我都不肯卖呢,你如今能买到这两样宝物,还算你的福气呢!”

富翁一听,无可理喻,只得怏怏然回去了,内心懊悔不已。

不久,社会上传出了富翁布施三千两银子的盛事,一夜之间,这富翁受到众人的赞叹、崇敬,成了慈悲的象征。这时候富翁才明白:一休禅师是在教他为富不可不仁的道理,他用三千两银子买来的,不是猫碗、狗盆,而是慈心、高义,这个大功德哪里是区区几千两银子的价值所能比拟?一休禅师运用他的智慧去救人、教人、度人,可以起死为生,化衣冠为正见,转悭吝为布施,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衣服、一样小小的笔墨、一对肮脏的狗盆猫碗都可以用来说法,他的大智大慧岂是我们所能衡量的?而这些大智大慧都源自佛教的诸佛菩萨,又岂是我们所能轻忽怠忘的?下面,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,来看看佛教的奇人:

四、从慈悲看佛教的奇人 

在佛教里面,有很多感人的大慈悲者,他们看到众生受苦,就像自己受苦一样,为了救众生脱离苦境,不惜献身殉道,这种“履行仁慈,博爱济众”的精神,创造了中国佛教里的许多奇人异事。像金山活佛为人治病,如果病人生的是疮包,他就不嫌肮脏龌龊的用嘴巴在疮包上舔吸,舔吸出来的一大堆脓血,并不吐出,而是完全吞下肚里,以免病人看了恶心呕吐,这种“能为甚难希有之事”的行为,正是佛教里使人感动流泪的慈悲精神。

日本的空也和尚有一天晚上正在打坐的时候,突然闯进来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强盗,提着一口寒光闪闪的钢刀,威胁空也和尚把钱财交出来,空也和尚翻箱倒箧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对方,两眼涔涔流了泪水。强盗看了泪眼滂沱的老禅师,不屑地说:

“你这个和尚太没有出息了,你们出家人早已看破世间的一切,一点钱财算得了什么,值得如丧考妣号啕大哭!”

“我不是为自己失去钱财而伤心落泪,而是为你而哭啊!”老禅师回答说。

“笑话!我身强力壮的,你为我哭什么?”

“你shā人劫财,种下轮转恶趣的种子,我是为你即将堕入地狱受无量的苦而忧心痛哭啊!”老禅师无限慈悲地说。

经上说: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”凡夫愚痴只贪图眼前不当的享受,而不顾果报的痛苦,好比看到剑上涂了一层蜂蜜,赶忙张口去舔,蜜虽然吃到了口,但是舌头也割破了。而菩萨能以无限的智慧,洞察五欲六尘的享乐即是未来鼎镬之苦的根源,因此以无尽的悲心,方便利导众生舍弃短暂虚幻的欲乐,转而追求无上的涅槃之乐。般若经上有一位常啼菩萨,看到众生在恶世中头出头没,饱受贫穷、老病、忧苦的逼煎,如同自己身历其境,因此常为众生悲泣不已。空也和尚的眼泪流露出多少菩萨对众生的关切,含藏多少菩萨对众生的哀矜!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