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,若是功德没有回向,其果报享受一两次就会穷尽。若是将功德回向了,直至菩提果,这个果报你再怎么享受也不会穷尽。这样多好啊!这都是功德要回向的理由。 现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,功德是否需要回向?若是不回向的话,有多大的危害?大家一定要思维,一定要明白。 那么怎样回向好呢?有的人将功德回向给自己、家人或儿女,愿自己的病早日康复,愿家人事业成功,愿儿女家庭和睦,这也叫回向;但这个回向是不正确的、不清净的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还是自私自利,还是贪心么!这样的回向,第一不清净,第二不圆满。因为回向给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友,只是一两个人,三四个人,再多也就十几个人;这样不圆满,范围太狭小,心胸太狭窄了。心量越大,功德越大;心胸越宽,功德越大。所以,我们尽量别这样狭隘地回向,而要以平等的心、慈悲的心来做回向。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。因为众生是无边的,你所做的功德也会变成无边的。 为什么叫无量心呢?第一个,对境是众生无量。第二个,获得的功德无量,所以叫无量心。我们做回向也一样,若是能够做无量的回向,我们所得到的功德与善根也是无量的,都是心。这非常重要!我们修行为了什么?就是为了锻炼、训练这颗心!心胸要打开,变得更圆融;胸怀要宽阔,变得更容纳。这样才不会有太多的计较,才不会有太多的烦恼,才能解脱;否则很难啊! 作为一个追求解脱的修行人,作为一个菩萨,不应该只回向给自己或某个众生,应该回向给所有的众生。因为众生无边,功德无边;众生无量,功德无量。所以,第一个功德要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,第二个回向给菩提。 什么叫回向给菩提?就是把我们的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,愿我们的功德、善根、福德,变成无量众生早日解脱、早证菩提的因缘。你如果回向给众生:愿众生吃饱穿暖、身体健康、事事顺利,这都是暂时的利益,不是真实的利益,对他们没有太大的益处,没有用。要回向给菩提:愿我们的功德、福德、善根成为法界一切众生早日解脱、早证菩提的因缘。这是最基本的回向。 还有,最好做三轮体空的回向。“皆以三轮清净慧”,三轮清净慧是什么?就是三轮体空的智慧。做功德回向的时候最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:回向者自己,所回向的功德,回向的对境众生,都是空性,都无实有、无真有。这是最最殊胜的回向! 我们现在作为凡夫,无法能够真正做到三轮体空的回向。这也不要紧,我们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做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。我们在心里要这样想:过去诸佛菩萨、上师、善知识、大德们如何回向,我也如是回向;现在的诸佛菩萨、上师、善知识、大德们如何回向,我也如是回向;未来的诸佛菩萨、上师、善知识、大德们如何回向,我也如是回向。这叫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。这样,也相当于三轮体空的回向,作为凡夫这是能做到的。所以我们做回向的过程中,应该以这样的窍诀来摄持。这至关重要! 功德回向非常重要,随时都可以做。如果你专修专练,或者修行的过程中分几个段落,你每个段落都可以做一次回向。如果不这样做,也可以分时间随时回向。比如说,早上起来做完上师瑜伽以后立即回向;念完其它的仪轨以后立即回向;做完早课以后立即回向;念一百遍观音心咒立即回向,然后再去做其它的事情。如果你在某个时间段落,念了一千遍咒语以后也立即回向,这样随时随地回向,更安全、更殊胜一些。 初义、论义都已经讲完了。末义也分好几段:一、为何造论;二、无误宣说;三、谦虚请求宽恕;四、造论善根回向菩提;五、具四圆满之结尾。第一段末义比较简单,所以在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为何造论: 为利欲修菩萨道,依照经续论典义, 诸圣者言而撰著,三十七颂佛子行。 土美仁波切说,自己为什么要写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呢?先说为什么要写,是为了利于修菩萨道;是为了所有对佛法、尤其是对大乘佛法有兴趣的,所有的大乘行者——包括他老人家自己,能了解菩萨道、学修菩萨道而写的这些。 然后,以什么方式来写的呢?依照经续论典意。经是佛经,续是续部,论是论典。经续都是佛所讲的法,论典是印藏大德们所写的这些著作。这里没有他自己的观念、分别念,完全依照佛经、佛续,引证大德们的论点,还参考了很多的圣者、善知识、大德们的教言: 第一个依靠佛经、佛续中所有的论点。 第二个,若是没有上师、大德的窍诀,无法能够了知、解释经、续、论的内涵。 所以他说,还依靠诸大德、诸圣者、善知识的窍诀,尤其是依靠噶当派那些大德们的教言,然后撰写了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这个论典。 他为什么这么讲呢?一个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学者相信、重视这个论典。不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等个人的利益,完全是为了他人、为了众生。第二个,他做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的过程,是完全依靠这些佛和大德们的著作、窍诀而做的。所以这个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不会有问题,是千真万确的菩萨的学处,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,一定要重视,一定要学修,是这个意思。 无误宣说: 因吾慧浅无修行,虽无智者所喜词, 然依诸多经论故,此佛子行定无谬。 土美仁波切说:“我的具生智慧非常浅薄(具生智慧就是与生俱来的智慧,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才),修行智慧也极其微弱。”他的意思是说自己修行不好,学修也不好,所以在做这个论典的过程中,没有智者所喜欢的那种华丽的词藻——这也是一种谦虚吧,谦虚是大德高僧们的一种特征。谦虚使人成功,骄傲使人失败。 “然依诸多经论故,此佛子行定无谬。”他虽然没有太多的智慧,但是他写《佛子行》的时候,是完全依靠诸多佛经和论典而做的,是不会有错误的。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,要好好的学修,《佛子行》绝对不会有任何错误,后学者依止它修行不会走偏。 谦虚请求宽恕: 而诸佛子广大行,如我愚者难测故, 相违不符等诸过,诸圣者前祈宽恕。 菩萨的学处,六度万行非常深广,所以他说:“像我这样的一个愚者,没有智慧的人,很难猜测、解释。肯定也会有一些违背教言的行为,也肯定有不符合‘佛子行’的一些过错。”所以他在所有圣者、智者、善知识面前祈祷,祈请他们宽恕自己。 造论善根回向菩提: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