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弘誓愿是佛指示给我们修学的程式、修学的过程。依照这个过程来修学,没有不达到究竟圆满的。末后一条‘佛道无上誓愿成’,就是烦恼断尽、法门圆满——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样不通达,没有一样不圆满,这就叫做‘成佛道’。佛在华严经里,尤其是华严末后的一段普贤菩萨行愿品,我们称为‘四十华严’(总共四十卷)。世尊以善财童子作为佛法修学的榜样,他不但讲理论方法,还做给我们看——表现在日常实际生活之中。善财童子最初亲近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。文殊菩萨就是教他遵守前面所说的三个条件,完成断烦恼,也就是完成戒、定、慧三学的基础。在文殊菩萨会里持戒、修定、开智慧。智慧开了之后,文殊菩萨把他放出去参学,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。五十三参是代表社会各种不同的行业、各种不同的学术、各种不同的人物,男女老少、有学佛的、有出家的、有在家的,行行色色,统统都可以接触,统统都可以去学习,以成就他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到末后(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),遇到普贤菩萨。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导他修学,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。一见阿弥陀佛,他的无上佛道就圆满成就了。这里我们应该要注意的,即是如果想要成就无上佛道,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。不见阿弥陀佛,只可以说是断烦恼、学法门,无上佛道不易成就。何以见得?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,华严会是了不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会!是一真法界,不是十法界。一真法界里面,文殊、普贤都是圆教等觉菩萨。文殊、普贤在华严会尚且发愿求生净土。往年我讲华严经,看到这事实,异常惊喜。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?实在没有必要啊!想来想去,只有为了一件事、一个理由;那就是到那里去证无上正等正觉。如果不是为了这一桩事,他实在没有到那里去的理由。然后仔细观察,果然是为了这个,善财也是为了这个。这才恍然大悟,要想真正成就圆满无上菩提(就是圆教的佛果),那就一定要到极乐世界。所以四十华严——普贤行愿品——就是详细讲解四弘誓愿这四句。明了四十华严,才晓得我们修学大乘,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。真正明了、真正觉悟、发菩提心之后,你真正的觉心发出来,才真正不迷、真正不颠倒,菩提道上自然是一帆风顺啦! 第二句是‘深信因果’。往昔我读观无量寿经,对这一句经文,一直是大惑不解。为什么有此疑惑呢?假如这一句是在第一条,我不会疑惑,是讲得通的。这第三福是菩萨修的,难道大菩萨还不明因果?不信因果?我们都晓得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善因善果,恶因恶果。怎么会连菩萨都不晓得呢?还在劝菩萨要‘深信因果’!怎么想也想不通。后来念华严经,念到十地品,才恍然大悟。原来佛在华严经十地品里讲:‘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。’我这才明白,华严会上登地的菩萨,一直到十地,到等觉,这十一位次(最高级的法身大士),他们修什么?他们修念佛法门。原来此处‘因果’是专指‘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’。这一因果,实在讲,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;也有许多菩萨听佛讲了,他不相信。所以佛在此地劝他深信因果——‘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’。文殊、普贤、善财,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相信这一句话。我读华严、讲华严,才把这一句搞通了,可见得来实在是不容易。 第三句是‘读诵大乘’。这是菩萨善。菩萨学佛,不能一天不见佛,不能一天不读经。须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,经是佛讲的,佛怎会要你念给他听呢?我们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。念无量寿经,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,他所讲的道理,使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他的教训,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,或是行菩萨道时,要用什么样的态度,什么样的心态,什么样的方式。换句话说,经里的一切教训,我们都要确实做到,读经就有真实利益了。佛弟子,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。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?诸位要晓得,早课是听佛的教训,提醒自己。我今天一天,起心动念、处世、待人、接物,不违背佛的教导,这是早课。晚课是反省、是检点,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,佛的训诲,有没有牢记?有没有做到?如果没有做到,要认真忏悔,改过自新,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,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,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经给佛菩萨听,晚上再念给他听听,自己起心动念则与经训毫不相关。老实讲自己面对泥塑木雕的佛像,他并没有知觉,你早晨骗他一次,晚上再骗他一次,岂不是罪大恶极!你要是骗活人,还情有可原;泥塑木雕的佛像,你都忍心去欺骗他,一天还骗两次,还说有功德!唉!造罪不晓得有多重啊!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现在早晚课都是流于形式,一点内容都没有,这怎么能得到功德利益呢?修净土宗的人,在过去,早晚都念一卷阿弥陀经,三遍往生咒,佛号念得愈多愈好。早晚课都一样,这就是‘专’。不可以念太多的经论,太多就杂了,就乱修了,就不是精进了。弥陀经文似浅而实深,最要信心清净,则得实益。我讲弥陀经疏钞,现在是第三遍,还没讲完。讲第一遍,没有留录音带。第二遍留了一套录音带。九十分钟的录音带,三百三十五卷。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讲圆满,所以弥陀经很难懂,太深了。我现在介绍大家念无量寿经,无量寿经好懂,没有弥陀经那么深,弥陀经不要看他文字很浅显,意思却无限深广。无量寿经的文字并不很深,意思你也能看得懂,教训都很明显、很清楚,我们学了就有用处。假如你工作很忙,无法每一天念一部,像我们台湾的道场、美(mei)国道场,我教他们早课,‘念无量寿经第六品’(四十八愿)。为什么?这是净宗的核心,净宗的根源。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愿。弥陀发什么愿,我也发什么愿;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,我的愿同阿弥陀佛的愿。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,这就是同志(志同道合),将来当然在一起。晚课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。这里是佛陀教导我们,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断恶、如何修善、如何存养。所讲的教训都是对人、对事、对物的原则,一定要牢记遵守,此六品经就是戒律,受持即是持戒,持戒念佛就与阿弥陀佛的行、解一样。如是心一样、愿一样、解一样、行一样,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!这样修净土那有不成就的呢!若是天天念阿弥陀佛,天天念阿弥陀经,信、愿、解、行都跟阿弥陀佛不一样,都违背了,则念得再多也不相应。古人所谓天天念十万声佛号,喊破喉咙也枉然!为什么呢?有口无心,心愿跟阿弥陀佛全不相应。朝暮课诵本是古人订的,对当时修学有用;现代社会人事有很大的变化,有些经咒仪轨已经不适用了。再者,过去的人对课诵都能了解,它真能提醒,真能助人反省。现在我们念朝暮课本,不解其义,即不能提醒,也达不到反省的目标,只是唱诵而已。像两、三岁小孩唱歌,虽也字正腔圆,但不知其意,莫解所云。我们若将课诵本唱给佛菩萨听,佛菩萨并没听进去,我们也白唱了,这是朝暮二课得不到效果的原因。
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,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