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ong大公报专访:JK,寓教于释,一代宗师(3)

第三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。扎稳德行根本之后,必须遵循祖师大德历代相承之传统修学法,即专攻一部经典,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例如:学贤首者可痘暇罚焯ㄕ呖裳 斗ɑ罚净土 者可段蘖渴倬贰!独

第三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。扎稳德行根本之后,必须遵循祖师大德历代相承之传统修学法,即专攻一部经典,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例如:学贤首者可选《华严经》,学天台者可选《法华经》,学净土者可选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楞严经》云: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」,又云:「故我宣扬,令汝但于一门深入。」可知佛陀当年教学,观机施教,令弟子各于一经一门深入,由得三昧乃至开悟,用力少而收效大,故皆能得大成就。一门深入亦为中国古圣先贤之教学经验,诚如《三字经》云:「教之道,贵以专。」若不依古法专精修学,而务求广学博闻,学杂则心杂,则远离一心安住之定。结果只得知识,未开智能。未入佛法堂奥,焉能弘扬妙法?佛教首重智慧,所谓「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」故须严守一门深入之规矩(戒),不再三心二意,令心安住于修学一部经(定),愈学愈深入,愈学愈透彻,三年扎根,七年小成,十年大成,智开慧明;一经通,一切经通;一门通,一切门通(慧)。如此即成为此经之专精通家,具备以此经自觉觉他之能力,成为当代之真正大德。

第四、师资培养须用覆讲。培养弘法人才必须教学相长。而其教学法,乃佛门承传三千年之老方法,即覆讲之法。此法始于阿难尊者当年覆讲佛陀所讲之经。古德有云:「错下一字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。」错下一字尚然,而况讲经出错乎!则今日讲经者,若未大彻大悟,孰敢保证知见无差?然若须待彻悟方始讲经,则恐无人能及,只得坐待佛法衰末矣!值此两难之境,善知识之教诲为:覆讲祖师大德之注释,而非出于己见。此乃效法孔夫子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之谦卑诚敬。以此信古之至诚,必得感通诸佛菩萨之加持,与自心佛性之开显。若于经文、注疏有不解之处,遍查参考书籍亦不得解时,当须放下经本,至诚拜佛念佛,忏悔业障,则往往能得感应道交、心领神会之效。如若仍然不解,则讲经时但可随文读过,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,妄加己见。此为极重要之须知!此法不仅保障所讲之知见不致偏差,亦可避免自身因过失而堕落,又为培养谦卑诚敬之妙方。印光大师曰: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。」覆讲之妙用,有如此之大矣!初学者于恭闻法师讲经之后,必须充分准备。轮到自己覆讲时,必须完全按照法师所讲而覆述,不得参杂自己意见。即使自己有所领悟,亦不得于覆讲时说出。此乃学习自卑尊师、抑己从人之精神,有助于降伏傲慢、自是等烦恼。所谓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,学人须能安忍谦下,厚积薄发,令解悟之境界稳固成熟,方可大器晚成,成为法门龙象。

第五、佛教大学广培人才。古来中国佛教有十宗,各宗学人时或各执门户之见,互相批评,遂使佛教之力量分散,亦令信众无所适从,乃至教外人士亦执此为诟病之柄。因此,复兴佛陀教育之际,亦须团结佛教各宗派,其方法重在互相了解,共同学习。故可于各宗皆培养十位弘法人才,十宗即有一百位老师。此时即可成立一所佛教大学,各宗于大学内设立一专宗学院,以期培养更多弘法人才。各专宗学院之学生,除扎牢德行之四根与学习佛教共同科目(戒律、唯识、净土)之外,应于本宗选择一经,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各学院之间定期聚会,互相学习,互相观摩,取长补短,集思广益,共同为复兴佛陀教育而齐心努力。

第六、善用科技远程教学。弘法师资之严重欠缺,乃当今全世界普遍之现象。培养再多之师资,亦难于十数年之时间内,满足各地所需求。然而,若能善用现代科技,即可补足此欠缺。善用网络与卫星电视等现代科技,进行远程教学,则可无远弗届。无论学人处于何等偏僻之地,皆可由此途径而听闻法音,皆得跟随当世最专精之老师修学佛法。此为现代版之「安坐当处,身遍十方」,犹如千百亿化身矣。以澳洲净宗学院与HKong佛陀教育协会之实践经验而观:网络教学已届二十年,卫星电视弘法将近十年,法音所及遍五大洲,信息覆盖全世界。如此,转化人心乃能快速有效,影响层面方可深远广大,是为佛陀教育之现代化弘法模式所趋。

第七、承传人才从小培养。半路学佛之人皆知修学摄心之难,因学佛前所受污染,往往成为学佛后之重大障碍。譬如一滴墨汁滴入一盆清水中,染污之时间甚短暂;然若欲令此水回复清净,则所需之时间甚长久!由此可知,学佛愈早愈好,以期所受之染污减至最少。若能于童蒙养正之时,即以佛教培育之,则根正苗纯,且根深蒂固,日后堪为法门龙象,承担弘法利生重任。古来每见童真入道而终成高僧大德者,其入道也易,其证道也深,信乎此事之不虚也。若得童子于佛门培养,则当扎稳德行与古文二方面之根:

(一)德行之根为落实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与《沙弥律仪》,必须于生活中一一做到。

(二)古文之根为背诵至少一百篇古文。从小背诵古文,有助于小孩去除妄念,专注一心,成就良好之定力,长大不易被邪境所转。

七岁之前需学习规矩,尔后即可教以背诵为主,十四、五岁以后,即可参与教义之研习理解为主。扎牢德行与古文二种根之后,即应学习儒、释、道等传统文化基本课程,巩固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作为日后深入佛法之重要根基。及至长成,即可进入佛教大学深造,接受弘法人才之专精修学教育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