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慧长老:赵州禅的特点(2)

由于赵州和尚住持观音院,所以在唐、宋时期,赵州观音院可以说是盛极一时,宗风大振。到了辽金时期,柏林禅寺一度成了律宗的道T氖焙蛴形涣偌米诘撵τ职颜飧龅胤交指闯晌诘牡莱。凶觥案衤晌薄4

由于赵州和尚住持观音院,所以在唐、宋时期,赵州观音院可以说是盛极一时,宗风大振。到了辽金时期,柏林禅寺一度成了律宗的道场。元朝的时候有位临济宗的禅师又把这个地方恢复成为禅宗的道场,叫做“格律为禅”。此后,一直到明清,这个地方仍然是禅宗的道场。清朝雍正皇帝对赵州和尚的禅风、语录曾经赞赏有加。在《御选语录》里,雍正皇帝专门为赵州和尚的语录写了一篇序文,认为赵州和尚是达摩以来、六祖以下一个非常有特色的、见地非常透彻的大禅师。当然我们不一定要以雍正皇帝的“金口玉言”作为判断标准,但是,我们都知道,雍正皇帝在禅宗方面曾经用过功夫,并被当时及后来的一些大禅师所印可,这一点在教界和学界都是公认的,因此,雍正的话应该说是有其根据的。

现在日本禅学界,研究中国禅宗最有名的学者阿部正雄,他写过一本书,其中提到,六祖以后最有代表性的禅师有两位:一位是临济祖师,另一位就是赵州和尚。他说,这两个人,一个代表了智慧,一个代表了慈悲。临济禅师代表了智慧,赵州和尚代表了慈悲。

这两位禅师的禅风各有特色,他们传禅的地方相距只有一百二十华里,当时同属镇州府。临济宗的发祥地就在今天正定县的临济寺,位于石家庄以北十五公里。赵州和尚的观音院就是今天的赵县柏林禅寺,位于石家庄以南四十五公里。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区之内,同时出现这样两位伟大的禅师,这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。大家都知道,汉语中有个名词,叫做“走江湖”。这个词最初出于佛教,是由禅宗的人说出来的。“走江湖”一词揭示了中唐以后禅宗发展的一个现状。当时,江西、湖南两省的禅宗非常兴盛,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的大禅师,天下的禅人莫不归仰,因此,参学的禅人不是到江西就是到湖南。所以就有了“走江湖”的说法。当时禅宗的大祖师都集中在江西、湖南两地弘法,而河北这个地方,却很少有人来。赵州和尚和临济禅师同时出现在河北弘扬禅法,这说明两位祖师的禅风跟北方人有大因缘。

下面,我想分五点跟大家谈谈赵州禅的特色,讲完以后,留一点时间同大家交流。

首先讲赵州禅的第一个特色——“平常心是道”。

“平常心是道”出自赵州和尚的悟道公案。《赵州禅师语录》中讲:赵州和尚参南泉普愿禅师的时候,向他的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如何是道?”南泉祖师回答说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赵州和尚进一步问:“还可趣向也无?”意思是说,我们能不能走向平常心?怎样才能走向平常心?南泉说:“拟向即乖!”你准备向平常心那个方向走去就错了。在座的都是知识分子,有不少是学佛的老前辈,像严老(严宽祜居士,虚老的在家弟子,当时也在座),我想,大家都能够体会“拟向即乖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。你想要往那个地方走,认为有个目标可追,就已经不是平常心了。道就在心中,本自具足。“拟向即乖”,多深刻呀!赵州和尚那个时候还没有了然,他接着问:“不拟争知是道?”他说,我不走向那个目标,怎么知道它是道呢?可见赵州和尚当时还是在知识的层面来领会他师父的这句“平常心是道”。南泉接下来说:道不属知,也不属不知,属知不对,属不知也不对,知是妄想,不知是无记,“若真达不疑之道”,真正达到道的境界,心犹如一轮明月,高高地悬挂在虚空当中,朗照万物而如如不动。这个“朗月孤圆”的境界就是平常心。赵州和尚到这个时候才“顿悟玄旨”,忽然开悟。

我们现代人也经常使用“平常心”这个词。比如说,某某人受到一个很高的荣誉,好心的人就会提醒他千万不要太高兴,要以平常心来对待。因为曾经有人因为得到一个很高的荣誉,或者突然之间发了大财,高兴太过,结果一命呜呼。这样的事好像在生活里经常听说过。因此,无论是毁是誉,都要提得起,放得下,以平常心来对待,不要太执着。

在禅宗里,平常心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。不过,我们可以把平常心这样一个禅味非常浓的高深境界,渗一点水把它淡化,然后在生活中加以运用,那是很有用的,也很灵验,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毁誉面前心态平和,不至于波动太大。

保持一颗平常心非常不容易。我记得我的童年时代,听说明天要过年了,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——过年要穿新衣服。尽管我很小出家,但是在一位比丘尼老师太的照顾下,每年过年的时候,我也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,所以新年的前天晚上,睡不着觉,等着明天穿新衣服。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、特别是老人,像严老这个年纪的人,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。现在二十岁左右的人不能体会这种心态。因为他们天天穿新衣服,天天吃得非常好。小孩子的这种心态,可以称之为童心,它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损害。但是,上了年纪的人,如果还象小孩子那样,遇事就兴奋,放不下,比如明天有一件什么高兴的事,或者明天会遇到什么特别不愉快的事,心里老想着它,睡不着,吃不下,坐不稳,那就很危险。对身心来说,它是一种摧残。那不是童心,而是一种忧虑的心,一种不平常的心。 (推荐访问: 纯正净土法义,网站:无量光佛教网浓缩的才是精华:微信精选问答)

加入护持我们虚空网络弘法

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,相关文章: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